21世紀是競爭的時代,如何對待競爭優勢已成為本世紀共同麵臨的課題。因此,筆者認為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競爭。縣域經濟要發展,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好人才這篇大文章,盤活人力資源,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奠定基礎。
甘肅省唯一一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臨洮,著重就百合種球的自產培育、臨洮傳統名花與國際化的接軌等高難度科技進行深層次研究開發,取得一定成效;今年,甘肅省首次太空搭載萬壽菊、非洲菊等花卉種子省內隻有在臨洮縣玉井鎮白塔村珍稀植物園生根發芽、開花且長勢良好……歸功於臨洮縣厚實的科技底蘊和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有一位2003年年底被甘肅省職稱評審委員會破格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成為全省鄉土人才中唯一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農民身份科研人員民營企業家張冬生。這充分體現了重實績,重能力的原則,成為全省民營企業家專業技術職務越級評審的首例。
在世界步入“尊重人才、尊重科學”的時代之際,臨洮縣真切地嚐到了擁有人才而為縣域經濟帶來的甜果,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人才11063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999名,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177名,技術工人1337名,農村實用鄉土人才1550名;在各類專業人才中,獲省優秀專家1 名,獲市管拔尖人才和市級創新人才的17名,有99名專業技術人員被評為縣級科學技術帶頭人。他們正在各自領域為臨洮經濟的發展,真正起到了帶動輻射作用。
一、建立機製、吸引人才
建立機製吸引人才是實施人才工程的力量源泉。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臨洮創業,縣上著力打破各種壁壘,開辟了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建立了高效運轉的人才工作管理和協調機製,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成立了人才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宏觀管理機製,每年都對人才工程的各項任務進行安排、分解,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組織、人事等8個部門。縣委組織部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在2003年就建立了組織部長聯係拔尖人才製度,及時了解掌握人才的思想動態、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況,聽取他們對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縣上製定出台了《臨洮縣人才工程發展規劃》等製度,將人才工作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當中。全縣共引進技術人員110人(次),請入合作單位46個,引進急缺人才87人(次),引進國外智力46人(次),有效地彌補了全縣人才資源在部分行業領域相對缺乏的不足。另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隻有和諧的團隊才不會有內耗,沒有內耗的團隊才會產生整合力量,優秀的人才自然留住。因此,必須在環境上做文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發揮自身的潛能。
二、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不拘一格選用人才是實施人才工程的關鍵。臨洮縣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身份不變,來去自由”的指導思想,以短期服務、項目支持為主,圍繞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開發和一些重大項目建設,按需引進各類科技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縣新興花卉公司在新建“球根花卉種球國產化建設項目”和“西班牙外國政府貸款花媚高科技示範園區項目”的過程中,從南京農大、青海農學院、蘭州農科院分別聘請了4名教授作為高技術顧問,並從人才市場上吸收了12名花卉、園藝、育種、營銷等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一線從事生產管理工作,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園區被省外專局確定為全省引智示範基地。縣三江集團公司在新建“臨洮縣20萬噸馬鈴薯係列產品深加工生產線項目”的過程中,從荷蘭引進專家7名,指導公司的設備安裝和生產,企業生產的雪花粉等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成為全省科技含量較高的民營企業之一。縣鋁業公司在生產線改擴建過程中,從蘭鋁公司聘請了51名專家組成了專家顧問小組,為企業技術改造、產品定位、生產管理出謀劃策,經濟效益連年增長,成為縣上的納稅大戶。同時,縣上把聘請外國專家和培養自己人才結合起來,先後邀請荷蘭、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花卉、農業、畜牧專家到縣上舉辦專題講座。一年內僅花卉專家和食用菌專家為縣上培訓技術人員360人(次),解答難題50 多個,真正達到了專家走、知識留的目的,真正起到了借梯拔高、借船過河、借雞下蛋、築巢引鳳、發揮作用的目的。
三、改善環境、留住人才
改善環境留住人才是實施人才工程的有效手段。縣上先後成立了臨洮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臨洮縣行政服務中心、縣委縣政府信訪局,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營造幹事創業、留住人才的溫馨環境。該縣從1998年開始,結合縣情實際,建立與完善了人才激勵機製,設立了人才發展基金,來表彰在各行各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近年來累計表彰各類優秀人才96人(次),發出獎勵資金9.5萬元,其中一次性給予5萬元以上獎勵的1 人,5000 元以上獎勵的4人,並每年在全縣經濟工作會上籌資百萬元獎勵先進。始終堅持以誠待人,以情感人,切實把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落實在具體行動上,特別對一些本科畢業生和急缺專業的大專畢業生,製定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環境,留人留心,重點安排。縣上把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安置作為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年齡和專業知識結構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持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對普通大中專畢業生實行“進入市場,雙向選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作用。1998年以來,全縣共接收大中專畢業生3121名,安置2013名。同時廣泛宣傳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及縣上出台的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推動人才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也為多渠道留住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幹事創業工作環境。創造了引人才、引項目抓品牌、促發展的意識環境。
四、注重培養、積蓄人才
注重培養積蓄人才是實施人才工程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縣上采取長短結合、遠近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結合以及“幹什麽、缺什麽、補什麽”的方法,充分利用縣委黨校、縣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工作,累計培訓各級各類人才35萬人(次),特別是采取“個人申請,單位推薦,主管部門審查,政府審批”的原則,注重培養優秀人才。縣上推薦上報了20名市管拔尖人才,有8人被確定為考察對象進行了考察。去年12月份,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局下發了《關於公開推薦選拔各類優秀人才的通知》,各單位在認真篩選的基礎上對各類人才進行了推薦,截至目前,全縣共推薦各類優秀人才116名。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各類優秀人才的思想動態、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況,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於今年4 月建立起了擁有10472 名的人才信息庫。
臨洮縣以開發農村人才資源為核心,注重多渠道培養鄉土人才。一是注重政治榮譽上關心愛護。先後推薦鄉土人才中的優秀代表張桂蘭為黨的十六大黨代會代表,張存平為省十屆人大代表,何維彪為省政協第八、第九屆委員會委員、縣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多年來,累計推薦優秀鄉土人才擔任國家、省、市、縣黨代表182名、人大代表187名、政協委員29名;積極挖掘發現優秀鄉土人才,逐級推薦上報進行表彰獎勵,鄉土人才中的優秀代表秦家瑞、張存平、何維彪被授予“甘肅省第六屆鄉鎮企業家”,師向東被團中央、水利部、國家林業局授予第八屆“中國傑出青年農民”提名獎榮譽稱號,石建全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張冬生被省政府授予“甘肅省勞動模範”稱號。二是注重經濟政策上傾斜扶持。對鄉土人才領辦、創辦的各類經濟實體在項目、技術等方麵優先給予傾斜扶持。多年來,縣上累計從以工代賑、國債等渠道為鄉土人才創辦經濟實體申報項目50多個。三是注重業務知識上培訓提高。縣上把當前正在深入實施的“雙培雙帶”工作作為一項黨建工程,又作為一項人才工程來抓,把各類鄉土能人納入國家列項支持的“三證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各類培訓,大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會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持。
總之,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社會要進步,人才是根本。在21世紀的市場競爭中,人是最重要的資產,人才資源是今後經濟發展製勝的關鍵,探究競爭之因是:成也在人,敗也在人。因此,隻有建立機製吸引人才,不拘一格選用人才,改善環境留住人才,德才兼備選準人才,才能使人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成為推進社會的主要力量,使人才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起到經濟杠杆的支撐作用。
注:
2005年12月24日發表於《甘肅日報》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