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秦人為何祭炎帝、黃帝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載秦靈公“設吳陽上畤祭黃帝;設下畤,祭炎帝。”秦靈公於雍之吳山置畤祭祀炎帝、黃帝,這是秦人秦國發展史上一項非凡之舉,其意義深遠。秦人為何要祭炎帝、黃帝,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秦欲圖強東進,高舉尋根續譜大旗
秦人祖居東方,後因在夏商各大部落族群聯盟組合中,一支主力遷徙於渭水,與諸戎雜居。但秦人始終念念不忘其祖。《秦公簋》(秦景公時器)說:“丕顯朕皇且(祖),受天命,冖鼎宅禹(績)”。王國維說:“冖鼎宅禹”,即《詩·大雅》之“維禹之績”。這意思是說,我秦人是大禹之後,是華夏的族係。《史記·秦本紀》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娶少典之子,曰女華”。所以,秦人強調自己是東方夏禹之後,是可信的。再加《國語·晉語》說:“少典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這就使秦人不但在族譜中接續上了華夏,更上溯與炎黃二帝有血緣。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有眾多方國諸侯,經過不斷重新組合,形成五霸七雄之勢。這種大範圍勢力組合過程中,共宗同類的意識得以強化。人們需要不斷追蹤自己的祖跡譜係。古籍《世本》就是此時產生的。所以,人們說《世本》是一部古代貴族家譜。這種追宗續譜的意識,在戰國尤甚。秦人久居西垂,東方諸侯國對秦人往往“夷狄視之”。這當然使秦人接受不了。於是秦人強烈的追宗續祖意識被激發、被強化。我秦人於吳山置畤祭炎、黃二帝,讓你們東方諸侯國看看,誰是炎黃後裔,誰是華夏嫡胤,誰能入主中原?嗚呼,唯我秦人!所以,有人據天水出土的秦簡《日書》,說秦人祭祀炎帝是秦人從來好祀鬼神的習俗表現,則大錯矣。秦人於吳山置上、下二畤,祭祀炎黃二帝,實在是斯時政治上的需要,是秦人對東方諸侯國以“夷狄視之”的批判和反擊,是表明秦人必將東圖中原的勃勃雄心,文化鴻謀。這是秦靈公祭炎、黃二帝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鞏固秦國已據版圖,進一步凝聚國內人心的需要
秦人自襄公護周有功,受封始國之後,至靈公己傳位17公,350多年;春秋末至戰國初,秦人為了東進出關,與三晉爭奪“河西地”達百年之久,而最激烈的時期,是厲共公至靈公期間。厲共公“塹河旁”《史記·秦本紀》,表明秦已成功控製了“河西地”。靈公則進一步強化了對“河西地”的控製。據《史記·秦本紀》記載,靈公在位時的大事是:其一,於六年(公元前419年),“擊晉少梁”,從黃河邊上奪回了晉人(魏)在“河西地”最後的一個軍事據點。其二,是“城塹河瀕”,就是沿黃河西岸築起一道新的軍事防線。此處軍防工程,是秦長城之一,它在今天渭南市的合陽、澄城縣南,還有斷續約40公裏的遺跡。其三,是十三年(應為十二年,即前公元412年)“城籍姑”。籍姑,《括地誌》說:“籍姑故城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裏”。即現在韓城市北咎村鄉的北潘莊附近。這裏是踞守黃河要津的一處要塞,與南邊的少梁遙相呼應。與這三件大力鞏固“河西地”之舉相配合的文化之舉,則是吳山祭炎。所以,秦人祭炎,為何發生在靈公之時,由上所述,不難看出這是與軍事鬥爭緊密相配合的又一重大政治、文化鴻謀。在其前,有文公作畤祭白帝,宣公作密畤祭青帝之舉。白、青二帝皆神話中之帝,對現實中的人們是過於朦朧了。而靈公祭炎、黃二帝,則不但實有其帝,更且是秦人自己的人文初祖。這對秦人進一步凝聚思想意識,強化向心力量,當然更能起到極為重要的積極影響。所以,靈公祭炎、祭黃,絕非單一的祭祀之舉,而實在是與政治、軍事之舉措緊密配合的文化高謀。
置畤祭祀,必選名山之陽。當時秦國版圖,西接隴阪,東至黃河,北毗丘陵,南鑲秦嶺,遍察國內,雍都西郊,唯吳山最佳。吳山山勢,巍峨秀美,林木茂密,霞蒸雲蔚,令人肅敬神往。所以,靈公選擇吳山置畤,那是經過了周密考察之後的選擇,它比鄜畤、密畤的環境選址上,更要優出。
秦人發展史上的許多鴻猷遠謀,過人超前之舉,是我們現代國人要很好研究繼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