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炎帝文化研究的再思考

劉彬徽

關於炎帝和炎帝文化的研究,我於1993年、2001年、2004年先後參加了在湖南省株洲、北京、山西高平舉行的三次學術會議,提交了三篇論文。第一篇為《炎黃文化的考古學思考》王德榮等主編:《炎帝與中華文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篇為《炎黃文化研究再論》劉征主編:《炎帝文化與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嶽麓書社2002年版,第三篇為《高平古史與炎帝文化研究》王樹新、孟世凱主編:《炎帝文化》,中華書局2005年版。

這次承蒙寶雞炎帝研究會盛情邀請,是為第四次參加炎帝研究的學術活動。令我深為感動的是,他們明知我是炎帝南方說的觀點,仍然看重我,邀約我赴會,體現了他們秉持百家爭鳴精神的高貴品格;正是在他們的感召和精心安排下,讓我有機會體驗寶雞地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受到了教育和啟發。

我在第三篇文章中已寫道:“我寫的有關炎帝神農文化研究文章的基本觀點不會改變,因為那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研討得出來的看法。但是學術研究也要與時俱進,要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繼續前進。這繼續前進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合理地解釋這四處炎帝神農文化的相互關係。這不但需要有史料上的疏理,更要有理論上的把握”。通過這次在寶雞的實地考察和會議討論,感到我的認識確實要與時俱進,也確實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點新認識是,我此前寫的三篇炎帝研究文章,雖未否認有炎帝北方說,但回避了炎帝族氏出生地這一問題。在這次實地考察之後,閱讀了《炎帝論》、《薑炎文化論》等著作⑤寶雞市社科聯編:《炎帝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寶雞市社科聯編:《薑炎文化論》,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作了進一步反思,感到古史所載“炎帝以‘薑水成’”,即今寶雞市境,乃唯一有明確記載的史料,不可否定。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指出:“遠古時代的炎帝族確實在此發跡”⑤。鄒衡是南楚湖南人,我和他也久有交往,20世紀80年代我在湖北省博物館從事田野考古工作時,就十分欽佩他的學養與人品,故而他的上述說法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判斷。

在寶雞開會期間,還抽空閱覽了著名詩人、學者文懷沙先生的新著《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感慨萬千!“這位美髯老人,祖籍湖湘,荊楚人也。畢生研究楚辭自成一家”。②③文懷沙、邵迎午:《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73頁、192、50頁。“文老作為研究《楚辭》的一代大家,對於璀璨瑰麗、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有著深湛的研究,且碩果累累。同樣,文老對發祥於寶雞地區的薑炎文化在幾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地位及其深遠影響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②。

鄒衡和文懷沙,一為著名的考古學家,一為著名的詩人、學者,均聲名遠播海內外,同為湖湘古楚之人,兩人異口同聲,讚譽寶雞古文化,對薑炎文化高度評估,我作為這二位的湖湘同鄉,通過這次會議的經曆,確乎深受啟益。正如文老在該書後記中所言:“做學問最忌偏見”。在我以前三篇文章中忽視了炎帝誕生地的問題,也許是我在炎帝文化研究上的偏見吧?這是我參加此次在寶雞的盛會所得到的新收獲和認識的新提高,可見做學問也得與時俱進,推進我的研究工作不斷前進。

第二點新認識是,雖然我在前麵提到的我所寫的三篇論文基本觀點不變,但應有補充和克服片麵性,除上述第一點的片麵性要克服外,在這裏要補充論證的是:我主張的炎帝南方說和許多學者主張的炎帝北方說並非水火不能相容,而是相反卻相成。為什麽可以這樣說?這就是前麵已提到的要有理論上的把握,加上宏觀的考察。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這種多元一體格局,可以上溯到史前的炎黃時代,其時正處於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轉變的曆史階段。炎帝神農氏是向文明時代轉變的農業文明、醫藥文明等方麵的代表。“炎帝神農氏一詞早已超越了字麵本身的含義而成為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創造、進取與融合的指代符號”。③以此觀之,炎帝神農氏既可代表北方的粟耕文明。也可代表南方的稻作文明,北方有位於寶雞的北首嶺遺址下層文化(會議期間去實地參觀,驚歎數千年前先人的文化進程之高),至新石器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可謂之黃河流域的北方文化類型或文化係統;南方有距今一萬多年的湖南道縣玉蟾岩稻作文化,依次有彭頭山文化、皂市下層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文化序列,這可作為長江流域南方文化類型或文化係統。這兩個北、南文化類型或係統,都可作為炎帝文化曆史階段的代表。這樣,既堅持了我反複論證的炎帝南方說(到戰國時期確已定位於南方),也克服了否定炎帝北方說的片麵性,這就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我這樣說,也可能有人會認為是調和矛盾,將南、北不同的遠古文化“一鍋煮”。我的回答是,非也!應知道,炎黃文化都是遠古時代中華文化的代名詞,如前所引述的“成為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創造、進取與融合的指代符號”。雖因地域環境不同,創造了南北有異的不同文化序列,卻是不同中有大同,“和而不同”。和諧社會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史前遠古時代。這正是研究炎黃文化的現實意義表征之一。

關於炎帝文化曆史階段,同中有異,異中求同,並非空穴來風。除上述看法之外,還可舉出考古學新的研究加以印證。在2003年出版的王仁湘著《中國史前考古論集》王仁湘:《中國史前考古論集》,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一書內,有“關於中國史前一個認知體係的猜想——彩陶解讀之一”的長篇論文,對史前的“旋紋”彩陶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研究。“旋紋”彩陶分布之廣,令人驚歎!北至遼寧、內蒙古,南達閩、台,東到山東、江蘇,西界甘、川,幾乎遍布中華大地。文章最後認定:“我們對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進行了重新解讀,認定了過去沒有確認的旋紋,並且通過初步研究,認為旋紋涉及中國史前時代已經形成的一個傳布極廣的認知體係。……旋紋圖案可能隱含著中國新石器文化一個共有的認知體係。……旋紋從一時一地形成,在完成起源的過程後,迅速向周圍傳播,以不變的方式或變化的方式流傳,幾乎覆蓋了中國史前文化較為發達的全部地區。這不單單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傳播,而是一種認知體係的傳播。正是由旋紋圖案的傳播,我們看到了中國史前時代在距今6000年前後擁有了一個共同的認知體係”王仁湘:《中國史前考古論集》,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88-489頁。

上麵我較長地引述了論者的這段話,因為它切合了我所論述的主題,即:既承認炎帝和炎帝文化有一個發源地(即上述第一點新論),又必須看到炎帝文化是中華遠古文化的總體代表,旋紋圖案就是炎帝文化由北地起源後向中華大地的傳播,同時處於南北各不同係統的炎帝文化先民們又有著因地製宜的獨立創造。因之,炎帝文化的南係說和北係說都同樣可以成立。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早在史前時代就已啟幕,炎帝文化、炎黃文化就是這種多元一體格局的總體象征。這是追溯中華遠古文化引以自豪的認識,這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具有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又和諧一體的曆史淵源!

行文到此,我對於炎帝文化再思考的看法已基本上予以闡明,因論文截止日期已到,暫不展開詳細論述。末了,我應再一次感謝寶雞炎帝研究會的領導和學術同仁,讓我有機會赴會學習、考察,並作出進一步的思考,否則是難以寫出此文的新認識的。特以此文感謝學術同仁的幫助,並請批評、指教。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9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10綠眼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

  • 絕對權力

    作者:周梅森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李東方臨危受命,出任某省會城市市委書記,被迫麵對著幾屆前任留下的一堆垃圾政績工程和一團亂麻的腐敗局麵。火炭落到自己腳上,李東方知道疼了,於是絕地反擊,頂著各種壓力,收拾殘局,前任們的垃圾政績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