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逸詩箴銘謳謠之類,其語可入《三百篇》者:“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君子有酒,小人鼓缶。”“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薑,無棄蕉萃。”“祈招之??,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誌氣??,取予不疑。”“棠棣之華,翩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魚在在藻,厥誌在餌。”“九變複貫,知言之選。”“皎皎練絲,在所染之。”
──右逸詩“立我?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康衢》“黃之池,其馬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玉。皇人受?。”“白雲在天,山自出。”《白雲》
──右謠“卿雲爛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卿雲》“南山有烏,北山有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日月昭昭兮寢已馳,與子斯兮蘆之漪。”《漁父》
──右歌習習穀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漪蘭》“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隴頭》
──右操“皇皇惟敬口,口生垢,口戕口。”(口)“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遊也。溺於人,灑中救也。”(盤)“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楹“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餘侮。於是,粥於是,以餘口。”(鼎)──右銘荷花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舜祠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用祭天──右辭“鳳凰於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薑。”懿氏──右繇“涓涓不塞,將為江河。”黃帝語“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右諺漢魏人詩語,有極得《三百篇》遺意者,謾記於後:“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之,我汜布?之。”“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總齊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勳績惟光。”“誰謂華高,企其齊而。誰謂德難,厲其其庶而。”“金支秀華,庶?翠旌。”“王侯秉德,其鄰翼翼,顯明昭式。”“惟德之臧,建侯之常。”“如山如嶽,嵩如不傾。如江如河,澹如不盈。”“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此二《雅周頌》和平之流韻也。“犖犖紫芝,可以療饑。”“月出皎兮,君子之光。君有禮樂,我有衣裳。”“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衣帶日以緩。”“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棄我如遺跡。”“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弦急知柱促。”“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愁多知夜長。”“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出戶獨?徨,憂思當告誰。”“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不惜年往,憂世不治。”“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榆。天命不?,疇敢以渝。”“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憂來無方,人莫之知。”“?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此《國風》清婉之微旨也。“靈之來,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誌?儻,精權奇。?浮雲,?上馳。”“今安匹,龍為友。”“臨高台以軒。”“江有香草目以蘭。”“昌樂肉飛。”“采虹垂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世無萱草,令我哀歎。”此秦齊變風奇峭之遺烈也。
秦始皇時,李斯所撰《嶧山碑》,三句始下一韻,是《采巳》第二章法。《郎芽台銘》,一句一韻,三句一換,是老子“明道若昧”章法。
太公《陰謀》有《筆銘》,雲:“毫毛茂茂,葉記月切陷水可脫,陷文不活。”於鱗取之。餘謂其言精而辭甚美,然是鄧析以後語也。“毫毛茂茂”,是蒙恬以後事也,必非太公作。
屈氏之《騷》,《騷》之聖也。長卿之賦,賦之聖也。一以風,一以頌,造體極玄,故自作者,毋輕優劣。
《天問》雖屬《離騷》,自是四言之韻,但詞旨散漫,事跡惝?,不可存也。
延壽《易林》、伯陽《參同》,雖以數術為書,要之皆四言之懿,《三百》遺法耳。
楊用?言《招魂》遠勝《大招》,足破宋人眼耳。宋玉深至不如屈,宏麗不如司馬,而兼撮二家之勝。
《大風》三言,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高帝哉?漢武故是詞人,《秋風》一章,幾於《九歌》矣。《思李夫人賦》,長卿下,子雲上,是耶?非耶?三言精絕,落葉哀蟬,疑是贗作。幽蘭、秀簟,的為傅語。
“《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極悲來,其悔心之萌乎?”文中子讚二帝語,去孔子不遠。
《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為嫌,悲壯烏咽,與《大風》各自描寫帝王興衰氣象。千載而下,惟曹公“山不厭高”,“老驥伏櫪”,司馬仲達“天地開辟”、“日月重光”語,差可嗣響。
《柏梁》為七言歌行創體,要以拙勝。“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廣大日益滋”,為宗正劉安國。“外家公主不可治”,為京兆尹。按當作內史。“三輔盜賊天下危”,為左馮翊鹹宣。“盜起南山為民災”,為右扶風李成信。其語可謂強諫矣,而不聞逆耳。郭舍人“?妃女?甘如飴”,淫褻無人臣禮,而亦不聞罰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雖極可笑,而法亦有所自,蓋宋玉《招魂》篇內句也。
漢時衛霍營平,糾糾虎臣,然《柏梁詩》“郡國士馬羽林材”、“和撫四夷不易哉”語,無愧七言風雅。《封建三王有》及屯田諸疏,兩漢文章皆莫能及,然《三王表》或幕客所為。柏梁歌詠,鹹依位序,獨驃騎在丞相前,大將軍在丞相後,昔人雲“去病日貴”,此亦一徵。按《古文苑》注稱台成於元鼎二年,登台賦詩乃元封三年,而霍去病以元狩六年卒,是時青蓋兼二職也。然則“郡國士馬”之詠,亦出青口耶?
韋孟玄成《雅公布》之後,不失前規,繁而能整,故未易及。昌?少之,私所不解。
鍾嶸言“行行重行行”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幾乎一字千金。”後並“去者日以疏”五首為十九首,為枚乘作。或以“洛中何鬱鬱”、“遊戲宛與洛”為詠東京,“盈盈樓上女”為犯惠帝諱。按臨文不諱,如“總齊群邦”,故犯高諱,無妨。宛洛為故周都會,但王侯多第宅,周世王侯,不言第宅;“兩宮”“雙闕”,亦似東京語。意者中間雜有枚生或張衡蔡邕作,未可知。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遂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
“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緩”字妙極。又古歌雲:“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豈古人亦相蹈襲耶?抑偶合也?“以”字雅,“趨”字峭,俱大有味。
“東風搖百草”,“搖”字稍露崢嶸,便是句法為人所窺。“?華冒綠池”,“冒”字更捩眼耳。“青袍似春草”,複是後世巧端。
李少卿三章,清和調適,怨而不怒。子卿稍似錯雜,第其旨法,亦魯衛也。“上山采蘼蕪”“四坐且莫喧”“悲與親友別”“穆穆清風至”“橘柚垂華實”“十五從軍征”“青青園中葵”“雞鳴高樹顛”“日出東南隅”“相逢狹路間”“昭昭素明月”“昔有霍家奴”“洛陽城東路”“飛來雙白鵠”“翩翩堂前燕”“青青河邊草”,“《悲歌》、《緩聲》、《八變》、《豔歌》、《紈扇篇》、《白頭吟》,是兩漢五言神境,可與《十九首》、《蘇》、李並驅。
《詩譜》稱漢郊廟十九章,煆意刻酷,煉字神奇,信哉!然失之太峻,有《秦風小戎》之遺,非《頌》詩比也。唐山夫人雅歌之流,調短弱未舒耳。《鐃歌》十八中有難解及迫詰屈曲者,“如孫如魚乎?悲矣”、“堯羊蜚從王孫行”之類,或謂有缺文斷簡,“妃呼?”、“收中吾”之類,或謂曲調之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訊,大小混錄,至有直以為不足觀者。“巫山高”、“芝為車”,非三言之始乎?“臨高台以軒”、“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雙珠玳瑁簪”,非五言之神足乎?“駕六飛龍四時和”,“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非七言之妙境乎?其誤處既不能曉,佳處又不能識,以為不足觀,宜也。
《鐸舞》《巾舞》,歌俳歌政,如今之《琴譜》及樂聲車公車之類,絕無意誼,不足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