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0章 龍虎散,風雲滅——宋與元(4)

  而另一汗位的有力競爭者旭烈兀正在用兵敘利亞各地時,得知蒙哥死訊,立即引兵東返,有意爭奪汗位。不料因路途遙遠,始終不及忽必烈手快,當他到達波斯後,得知忽必烈已經即位,並且與幼弟阿裏不哥發生了爭奪汗位的戰爭。旭烈兀感到自己即使回到蒙古,也沒有登上汗位的可能,於是幹脆留在了波斯,著意經營,打算就此占地為王。按照蒙古汗國的規定,波斯、西亞一帶的土地、子民是黃金家族的共同財產,須由大汗直接派人管轄。忽必烈與阿裏不哥鬥得熱火朝天之時,也擔心擁兵在外的弟弟旭烈兀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於是主動派使者與旭烈兀協商,表示願意將隻渾河(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兒(今埃及)邊境的土地全部劃歸旭烈兀。於是,旭烈兀公然表態支持忽必烈,強烈譴責阿裏不哥。旭烈兀由此被忽必烈任命為從隻渾河直到敘利亞和密昔兒境內的國王。旭烈兀自稱“伊利汗”(意為“從屬”之意),所建汗國稱為伊利汗國,其領土東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麵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與裏海。汗國最初定都於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馬臘格),後來定都於桃裏寺(今伊朗大不裏士)。

  阿裏不哥兵敗後不久即病死,但蒙古這場爭奪汗位的內訌並沒有就此休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阿裏不哥稱汗時,被封於海押立(現巴爾喀什湖東卡帕爾城附近)的海都(窩闊台第七子合失之子)也起兵相助。其實海都並非真心幫助阿裏不哥,他自己也有私心,他自認為是窩闊台嫡孫,有資格繼承汗位。最初汗位由窩闊台一係轉入蒙哥手中,海都已經大為不滿,因此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鬥時,他立即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表示支持阿裏不哥。阿裏不哥投降後,海都抗拒忽必烈的召見,並且控製了察合台汗國,公然置忽必烈的命令於不顧。忽必烈最終被激怒,下令追收賜給海都的金銀符,同時派北平王那木罕率軍鎮守阿力麻裏(今新疆伊犁附近),以抵禦海都。但是,更大的叛亂發生了,隨同那木罕出鎮西北的蒙古宗王昔裏吉(蒙哥之子)、脫脫木兒(忽必烈弟歲哥都之子)、明理鐵木兒(阿裏不哥之子)等人將那木罕抓了起來,舉兵叛亂,甚至進犯和林,劫走了成吉思汗的大帳。西北和東北的蒙古宗王的叛亂,對忽必烈的統治一度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忽必烈調南征大軍主帥伯顏(滅亡南宋之人)率軍北上,並親自帶病出征,經過激戰,才遏製住叛亂的攻勢。在忽必烈統治的三十多年中,奪位靖亂的軍事對抗一直沒有停息過,其中蒙古諸宗王的戰亂直到元武宗時才大體被平服。

  就在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奪汗位最熾熱之時,中原地區也發生了一場針對忽必烈的政變——李璮事變。

  李璮為金朝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紅襖軍(以紅襖為標誌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李全之子(一說養子)。宋寧宗時,李全在山東舉眾起義,反抗金人的統治。李全身手不凡,能使四十五斤鐵槍,外號“李鐵槍”。當時山東還有一支紅襖軍,以益都人楊安兒為首,聲勢很大。當時有個舟人曲成貪圖金人的賞錢,引金軍襲擊楊安兒。楊安兒倉促應戰,不慎掉入水中淹死,其餘部由他妹妹楊妙真率領,投奔了李全。李全娶楊妙真為妻,二人在亂世中結為夫婦。楊妙真是當時的奇女子,外號“四娘子”,又稱“姑姑”,精於騎射,武藝高強,擅使梨花槍,號稱“二十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為後世武術家所推崇。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李全率部投降宋朝廷,宋朝廷任命他為京東路總管。但李全並非有愛國情懷,完全是看到金國國勢衰微,出於個人利益考慮。他一麵火並其他紅襖軍,大量搜括、積聚財寶;一麵在南宋和金國之間遊走,互相要挾,以攫取高官厚祿。不過在此期間,他不斷率部騷擾金國邊境,對牽製金對宋的進攻起了一定的作用。當蒙古鐵騎南下進入山東後,李全同蒙古軍大小百餘戰,完全處於劣勢。他麵臨數十萬蒙古軍勁敵,不斷派人向宋淮東製置司求援。南宋朝廷不能審時度勢,想乘機除掉李全,竟然不顧大局,拒發援兵,還暗中策劃謀殺當時在楚州的楊妙真,楊妙真以女色、財物相誘,才得以脫身。李全被蒙古軍圍困在益都一年,糧馬食盡,軍民相食,益都軍民由數十萬減至數千。最後力盡計窮時,李全還南向焚香,打算自盡,最終還是在部將的勸說下,投降了蒙古。蒙古授李全為山東行省長官,從而完全控製了山東,南宋兩淮失去了最好的屏障。此後,蒙古多次要求李全協助攻伐南宋。宋紹定四年(1231年),宋將趙範、趙葵大破李全於揚州,當場殺死李全,宋軍由此收複淮安。李全妻子楊妙真率領殘部退回山東,承襲了丈夫的官職。不久,楊妙真死,李全之子李璮襲為益都行省長官,他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但名義上仍然接受蒙古的統治,不斷以對抗南宋為名,擴充實力,積蓄力量。

  趙範、趙葵均為名將趙方之子。趙方在宋寧宗時任京湖製置使(官名,掌籌劃邊境軍旅之事),屢敗金軍,他的兩個兒子趙範、趙葵後來均成長為一代名將。趙葵,字仲南,少年即跟隨父親在軍中效力。有一次,宋朝廷犒賞軍士,因賞賜太少,引起宋軍不滿。當時趙葵才十二歲,察覺到軍士不滿的情緒,立即站出來大聲叫道:“這不過是朝廷的賞賜,我父親還另外有獎賞。”一句話立刻穩定了人心,化解了將士的不滿。趙葵每次遇敵,便與將士一同披甲上陣,親自深入敵陣殺敵。他的部下見主將如此奮不顧身,無不奮勇攻戰,因此他的軍隊總能獲勝。趙葵工於詩文,善畫墨梅,其戎馬生涯餘暇,專為梅寫真。注重寫實,蒼枝老幹,杈芽突兀;造景幽深恬靜,繁葩疏蔭,幽妍芳潔。其傳世名作《杜甫詩意圖》是以杜甫名句“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為題,描繪江南水鄉修竹、風荷的清幽景色,筆墨精美,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寶祐六年(1258年)春,蒙古大汗蒙哥分兵大舉入蜀,召征李璮之兵南征。李璮為了避免自己的實力遭到削弱,以益都為南北衝要、兵不可撤為由,拒絕出兵從征四川。於是,蒙哥改遣李璮從山東南下,進攻宋東海一線,與攻取荊山(今安徽懷遠)的塔察兒共同牽製兩淮。李璮發兵攻漣水,不克,改攻通(今江蘇南通)、泰二州,不久,攻破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宋樞密使、兩淮宣撫使賈似道為此引咎自責。但李璮出兵東海,隻是為了敷衍蒙哥,逃避從征巴蜀,到達目的後,很快退回山東。

  宋景定元年(1260年),蒙古忽必烈與幼弟阿裏不哥之間為爭奪汗位而爆發戰爭。忽必烈為了穩住李璮,對其“挾敵國以要朝廷,而自為完繕益兵計”隱忍不發,還加封他為江淮大都督。但李璮野心勃勃,終究還是按捺不住,趁忽必烈全力抗禦阿裏不哥之機,於宋景定三年(1262年)二月初三舉兵反叛。反叛前兩天,李璮匆忙與南宋朝廷聯係,以獻漣水、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南)三城約降,殺蒙古戍兵,從海州泛海還攻益都,進據濟南。

  當時,李璮還寫下了《水龍吟》一詞:

  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間凝眺。

  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

  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

  歡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

  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幾番驚擾。

  幹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

  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

  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

  躊躇滿誌,溢於言表。顯然,他認為他此次能夠一舉成功,實現“胸中事業”。

  忽必烈聽說李璮叛變後,擔心腹背受敵,立即積極籌劃對策。漢人幕僚姚樞說:“李璮兵變後有三種選擇。上策是迅速北上,直搗燕京,控扼居庸關,使北征的蒙古軍不能南下;中策是與南宋聯合,固守擾邊;下策是據守濟南,等待其他漢族世侯響應。”姚樞料定以李璮之為人,必選下策,實際上是坐以待斃。於是,忽必烈命宗王哈必赤總督諸路蒙古、漢軍揮師南下,討伐李璮。

  果然如姚樞所料,李璮進據濟南後,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他還指望南宋能助他一臂之力,但他一貫反複無常,實在難以贏得信任,南宋朝廷隻封李璮為齊郡王,並未在軍事行動上給予有力配合。李璮進攻濟南時,曾傳檄河北,希望取得河北、山東一帶嚴忠範、史天澤等漢人世侯的支持,但應者寥寥。

  宋景定三年(1262年)三月,忽必烈軍與李璮軍隊戰於高苑老僧口,李璮兵敗,退守濟南。四月,忽必烈命右丞相史天澤(河北豪族,人稱三哥,木華黎進攻金國時,率眾投降蒙古,以長女嫁木華黎,他也是元朝唯一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漢人)增援。史天澤到山東後,對哈必赤說:“李璮詭計多端,又有精兵,不宜與他硬拚,應當長期圍困。”於是,各路將士開河築環城,將濟南城團團圍住。李璮困守孤城三月餘,城內糧絕,以人為食,軍心渙散,李璮愛將田都統縋城出降。李璮自知破城在即,親手殺死妻妾,入大明湖投水自盡,因水淺未死,被蒙古軍抓住。

  在審訊李璮時,出現了極為戲劇性的場麵。嚴忠範責問李璮道:“你率兵反叛,這是何等行為?”李璮冷笑,回答說:“你們明明與我相約,到了時間卻又不來。”李璮話未說完,便被惱羞成怒的嚴忠範刺了一刀。史天澤又問:“忽必烈沒有虧待過你,你為什麽謀反?”李璮說:“你也與我文書結盟,為何背盟?”李璮當眾揭發嚴忠範、史天澤之前曾經暗中通信有約一事,引起了史天澤等的巨大恐慌,立即下令砍掉李璮的雙手、雙腳,在軍前殘酷處死。

  李璮事變時,蒙古淮北戍軍被調去參與平定李璮。南宋朝廷乘淮北空虛,派驍將夏貴渡過淮河,在淮東製置司事李庭芝配合下,自新蔡、符離(今安徽宿縣)、蘄縣(今安徽宿縣南)發動攻勢。當年五月,夏貴攻克蘄縣,並乘勝奪取了亳、滕、徐、宿、邳五州。但是當七月李璮平定後,蒙軍立即在淮北地區開展反擊。南宋乘李璮事變收複的七州四縣又盡為蒙古漸次奪回。蒙軍在這些地區派兵戍守,將戰線重新恢複到淮河沿線。

  李璮事變雖然隻是局部的,曆時也隻有短短的五個月時間,但對忽必烈的統治政策卻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中看到了漢人豪族勢力發展對蒙古統治的嚴重威脅,便采取遷轉和不許軍民兼職的辦法,果斷地解除他們的兵權,實行兵民分職,管民官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從而把兵權進一步集中到朝廷手中。之前擅殺李璮的史天澤為人機警,看出了苗頭,主動上書請求說:“兵民之權,不可並於一門,行之,請自臣家始。”即日史氏子侄解兵符者多達十七人。

  與李璮事變相關的還有王文統被誅事件。王文統原為李璮幕僚,因將女兒嫁給李璮,成為了李璮的老丈人,地位直線上升。不過,他倒並非是靠女兒吃飯的平庸之輩,而是確有不凡的才華。忽必烈攻打襄漢時,王文統的學識引起了廉希憲、張易、劉秉忠等人的注意,被鄭重引薦給忽必烈,從此深得器重。忽必烈即位後,任命王文統為中書平章政事,行省事於燕京,主管漢地政務,總理國家規模法度及財政稅賦、差發、鹽鐵諸事,權力極大,對元朝各種製度的奠定起了極為的重要作用。李璮事變後,有人揭發王文統曾派兒子王蕘與李璮暗通消息。忽必烈派人查閱王文統與李璮的通信,其中有封信中有“期甲子”的話,十分可疑,王文統對此辯解說是為了推遲李璮的反期。此說自然難以取信,王文統與其子王蕘均被忽必烈下令處死。這是元初政壇的一個重大事件,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政治風波。

  忽必烈身邊一直聚集有一大批漢族儒士,這些人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對他們也常常言聽計從。然而,王文統事件加重了忽必烈對漢人幕僚的疑懼心理。剛好此時色目人(西域和中亞一帶的各族人被統稱為“色目人”,以經商理財見長,蒙古貴族因蒙古人不善商賈,素來把銀兩委托給色目人代為經商放債,借以獲取利息)一起向他進言說:“回回雖時盜國錢物,未若秀才(指漢人官員)敢為反逆。”於是忽必烈逐漸疏遠漢人儒士,並開始重用色目人以牽製漢人。

  就在忽必烈用人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一個叫阿合馬的色目人及時出現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相貌普通的人會在日後掌握了中央實權,成為元初的傳奇人物,也成為曆史上有名的酷吏貪官。阿合馬原為中亞費納客忒(今烏茲別克西南錫爾河北)人,來到蒙古境內後,隨侍忽必烈皇後察必的父親弘吉刺氏按陳那顏,最終以巧著善辯和善於理財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阿合馬采取各種手段橫征暴斂,為忽必烈聚財致物,並趁機謀取私利,導致民眾怨聲載道。又廣結親屬和色目人為黨羽,“內通貨賄,外示刑威”,把持朝政長達二十年。阿合馬打擊異己、貪贓不法的行為,甚至引起了皇太子真金(忽必烈之子)和一些主張行漢法的大臣的痛恨。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忽必烈北巡開平(當時已經升為上都),皇太子真金隨行,阿合馬則以中書平章政事的身份留守大都(今北京)。益都千戶王著與一名號稱會法術的僧人高和尚合謀,計劃乘忽必烈離京之機除掉阿合馬。二人經過周密策劃,於三月十七日上午開始了行動,先派兩名蕃僧到中書省,假傳皇太子真金的命令,說太子今天晚上要趕回京城與國師共做佛事,要阿合馬等中書官員做好迎接的準備。不料兩名蕃僧言行舉止可疑,引起了宿衛士高觿(渤海人)的懷疑,他下令逮捕了兩名蕃僧,嚴加審訊。兩名蕃僧沒有吐露實情,中書省官員一時也不明所以。中午,王著派心腹崔總管拿著偽造的皇太子令旨,命樞密副使張易發兵,當天夜裏必須趕到太子宮前麵。於是張易領兵前往東宮駐守。非常湊巧的是,張易在半路遇到了高觿。高觿問道:“你要去做什麽?”張易卻不肯明說:“過了今夜,你自然就知道了。”高觿更加好奇,一定要追問,於是張易悄悄告訴高觿說:“皇太子要誅殺阿合馬。”高觿原本懷疑有人偽造皇太子命令興風作浪,正要追查此事,但聽了張易這話後,聯想到皇太子素來怨恨阿合馬,當即不敢再多問。當天晚上,王著親自騎馬去見阿合馬,說皇太子馬上就到,要求中書省官員立即前去迎接。阿合馬不敢怠慢,派右司郎中脫歡察兒等數騎出關迎接。脫歡察兒等人在半路遇見了王著和高和尚率領的八十餘人,其中一人偽裝成皇太子,上前厲聲斥責脫歡察兒,並立即拔刀殺了他。一行人隨即從健德門進入皇城。當夜二鼓十分,假太子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東宮前,大聲呼叫開門。守衛東門的高觿懷疑有詐,說:“太子往日從來不走此門,為什麽今天要走這裏?”堅持不肯開門。王著等人便改走南門,守衛南門的張易放這一行人通過,並召中書省官員前來相見。當阿合馬來到假太子麵前時,一旁早有準備的王著突然從袖中拿出銅槌,猛擊阿合馬腦袋,阿合馬當場斃命。這時候,高觿發覺情況不對,率軍趕到,王著部下一哄而散,王著早有舍身取義之心,挺身請囚,高和尚逃走,後在高梁河被捕獲。二人均被誅殺,剁成肉醬,張易也被處死。王著臨刑前大喊說:“王著為天下除害,現在死了,將來一定有人為我寫下這件事的!”忽必烈聽說後,先是懷疑漢臣奪權,但不久後,樞密副使孛羅告發了阿合馬貪汙等不法事。忽必烈聽後勃然大怒,命罷黜其黨人七百四十人,且追治阿合馬罪,發墓剖棺,戮屍於通玄門外,放狗吃掉其屍肉。阿合馬之子忽辛、抹速忽、阿散、忻都等都被處死。一批推行漢法的大臣複出,擔任要職。阿合馬被殺一案十分詭異,不少人懷疑此事其實是受皇太子真金指使。

  忽必烈接任大汗後,花了二十年時間,逐次統一了中國。宋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采納劉秉忠、王鶚等儒臣的建議,根據《易經》“大哉乾元”的意思,正式建國號為大元,這是以文意建國號之始。在此之前,中國曆代王朝所用的國號,如周、秦、漢、唐、宋,幾乎都是源於開國皇帝當初的封邑名稱。而忽必烈就是元朝的開國皇帝,是為元世祖,並追尊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窩闊台為元太宗,拖雷為元睿宗,貴由為元定宗,蒙哥為元憲宗。

  宋鹹淳八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采納劉秉忠遷都的建議,改中都為大都,正式定為元朝首都。蒙古國時期,統治中心在和林,忽必烈即位後,元朝的統治中心已經南移,遠在漠北的和林不再適合作都城,忽必烈開始尋找新的建都地點。他升開平為上都,取代和林,接著又遷往更理想的燕京(今北京),改名為大都。宋鹹淳十年(1274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大都從此成為元朝的統治中心。

  隨著南宋的滅亡、元朝的建立,一個空前統一而強盛的大帝國出現了。正是在元朝,確立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忽必烈所統治的地域之廣,亙古未有,成吉思汗雄霸天下的宏圖偉業,終於在其孫子手中實現。

  3.聯蒙滅金

  成吉思汗在世時,在大舉西征開拓疆土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南方西夏、金和南宋的侵略。

  先略談一下西夏。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政權,先後與北宋、南宋、遼、金鼎足而立,割據西北長達近兩個世紀之久。西夏國力遠不如宋、遼兩國,甚至及不上後來崛起的金國,但它卻善於在夾縫中生存。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決定先易後難,在進攻金國之前,先攻滅西夏。1205—1209年間,成吉思汗三次親自率軍攻入西夏。第三次時,西夏襄宗安全被迫稱臣納貢,並將親生女兒察合公主獻給成吉思汗為妃。盡管如此,西夏還是沒有擋住蒙古的鐵騎,最終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

  西夏滅亡的這一年是農曆丁亥年。成吉思汗親自領兵攻打西夏的時候,派人送了兩塊金牌到南宋四川製置司,明確要求南宋臣服於蒙古。為了炫耀武力,他還派了一支騎兵從鐸龍橋入宋境,先攻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隨即進圍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當時宋四川製置使為鄭損,他不思抵抗,急令撤關外成州(今甘肅成縣)、風州(令陝西風縣)、天水軍(今甘肅天水)、階州、西和州等五州守軍,退保武休(今陝西鳳縣東南)、七方(今甘肅徽縣與陝西略陽之間)和仙人(今陝西略陽北)三關。緊接著,鄭損又棄關逃跑,並調派一萬大軍,專門保護他和家眷及製置司官員沿嘉陵江南逃。三關為四川北部的主要防線,為四川外圍的要塞,輕易落入蒙古軍之手。幸好蒙古軍隻是試探性的進攻,目的隻在大肆劫掠財物,沒有趁機攻城掠地,擴大戰果。不久因成吉思汗病死,這支蒙古軍才撤出宋境。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丁亥之變”。

  從“丁亥之變”中,已經看到蒙古人對中原繁華的窺覷,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僅沒有警覺,相反還在後來與蒙古聯合起來,滅掉金國。

  蒙古未統一前,成吉思汗曾經接受金國封號,向金稱臣納貢。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立即親自趕到淨州(今內蒙古王子王旗城卜子村),向金國進貢。當時金章宗完顏□在位,派遣武定軍節度使完顏永濟(金世宗子,原名允濟,因避金顯宗允薛名諱改名永濟,封衛王)前往淨州受貢。此時的成吉思汗實力今非昔比,已經不是往日那個對金國唯唯諾諾的鐵木真了,他要求金國承認他的汗位,結果被完顏永濟拒絕。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因此在拜見完顏永濟時,故意不行禮,完顏永濟懷恨在心,回去後曾經一度發兵攻打成吉思汗,因為他為人優柔寡斷,沒有安邦治國之才,最終也沒有成行,但蒙金關係卻由此惡化。

  不久後,金章宗病死,因為無子嗣,完顏永濟被擁立即位,是為衛紹王。當金國使者來到蒙古,傳達新皇詔書,讓成吉思汗跪拜接詔。成吉思汗問使者道;“新皇帝是誰?”金使回答說:“是衛王。”成吉思汗聽說後,立即南向唾罵:“我以為中原皇帝(蒙古視西夏、金、宋為中原)都是天上人,想不到這樣的蠢貨也能當皇帝,還有什麽可拜的!”拒不受詔,在使者的瞠目結舌中徑自乘馬而去。金使者回國稟報後,完顏永濟勃然大怒,打算等下次成吉思汗來朝貢時,設下埋伏將其殺害。成吉思汗探得虛實後,正式與金國絕交,不再朝貢。

  當年,成吉思汗發兵攻打金國,在金西京附近擊潰號稱四十萬的金兵。此後,蒙古軍連連入侵,金國難以抗衡。宋嘉定六年(1213年),蒙古大舉南下攻金,金軍連連敗北。而金國內部也發生了內訌,權右副元帥紇石烈執中(又名胡沙虎)密謀作亂,殺死金帝完顏永濟,迎升王完顏從嘉(後改名完顏□)入中都(今北京)即帝位,是為金宣宗。而此時蒙古軍已經攻破居庸關,逼近中都,金宣宗決定送公主求和。當時金國皇宮中適齡的未嫁公主共有七人,完顏永濟之女歧國公主被選中。歧國公主帶著大批嫁妝,嫁給了成吉思汗,公主的母親欽聖夫人袁氏(漢人)也隨女前往,成吉思汗由此退兵。

  歧國公主容貌不甚美麗,但卻聰慧嫻雅,在金國被人稱為“小姐姐”。蒙古人對成吉思汗得到金國公主十分自豪,很敬重歧國公主,她後來也得到了皇後的封號,被稱為“公主皇後”。又因蒙古人對宋、西夏、金等人統稱漢人,故又被稱為“漢公主”,但其實其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漢家公主。不過成吉思汗本人隻鍾愛美女,他一生中最寵愛的是美貌驚人的第二皇後忽蘭和第三皇後也遂,對相貌平常的歧國公主隻是敬而遠之。

  盡管如此,金國還是感到蒙古軍時時的壓力,不久,金宣宗遷都南京(開封)。後因蒙古軍忙於西征,一度放鬆對金的進攻。成吉思汗死後,窩闊台繼任大汗。他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采取聯宋滅金的策略,多次派使者出使南宋,洽談夾攻金朝事宜。

  此時南宋皇帝為來自民間的宋理宗趙昀,多年來碌碌無為,正忙著提倡扶植程朱道學,根本看不到強鄰的威脅和亡國的危機。而執掌朝政的權相史彌遠則恣意專權,大力打擊異己。南宋朝政一片昏暗,朝廷上下看到蒙古勢大,金國滅亡在即,也想就此聯蒙滅金,以雪百年之前的“靖康之恥”。可以說,毫無主動權的“苟安”是宋朝一貫的對外國策,自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便開始了,幾乎貫穿了整個宋朝的曆史。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能吸取北宋聯金滅遼導致引狼入室的前車之鑒,分不清蒙古是敵非友,悲劇不可避免地再次上演。

  窩闊台登上汗位後不久就大舉進攻金國,分三路大軍進軍。行動之前,窩闊台曾派使者從山東到南宋,希望能向宋假道淮東,以直接奔襲河南開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金國。不過南宋朝廷自立國起,便是以長江為防線、兩淮為藩籬。淮東作為兩淮戰區之一,肩負著防衛京師的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對於蒙古的這個要求,南宋朝廷並沒有答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