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此時三百從江北光州(今河南潢川)潰敗下來的宋軍來到,虞允文當即發給他們旗鼓兵械,令其從後山轉出。金人以為宋援軍趕到,方始退兵。虞允文命將士以勁弩追射,金兵大敗。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水師進攻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再敗金兵,燒毀其船。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戰。
著名詞人張孝祥聽到采石大捷後,揮毫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詞中將采石之戰的重要性與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相提並論,將虞允文比作周瑜和謝玄。從意義上來說,張孝祥的讚譽一點也不為過——采石之戰是南宋唯一的一次擊敗金軍渡江的戰役,在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張孝祥,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曆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為唐代詩人張籍的後代。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軍大舉進犯中原,十歲的張孝祥隨父張祁南下渡江避難,居住蕪湖升仙橋西。史稱他“幼敏悟,書再閱成誦,捷於文思,文章俊逸,頃刻千言,出人意表,能詩善詞,尤工樂府”,而且精於書法。十六歲時,張孝祥在明州進士預選中考了第一名。兩年後,又在省裏的進士預選中考了第一名,兩次科舉連中兩元,一時明州城鄉傳為美談。在此期間,張孝祥遇見了同樣南下避難的李氏,二人一見傾心,同居在一起。李氏於紹興十七年(1147年)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張同之。張孝祥與李氏感情深厚,但不知道什麽緣故,二人始終沒有結為夫妻,由此引發了一段無可奈何的愛情悲劇。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歲的張孝祥到臨安應試。此次考試完全被秦檜一黨左右,廷試結果秦檜孫子秦塤排在第一,張孝祥排在第二。但在殿試時,卻平地起波瀾。宋高宗禦覽策對時,覺得秦塤的策對都是往日秦檜經常說的那一套,毫無新意。而張孝祥的策對“議論雅正,詞翰爽美”,令人耳目一新。加上宋高宗喜歡書法,張孝祥的字筆力遒勁,卓然顏魯,令宋高宗大為驚歎,於是親自將張孝祥定為第一,還說:“張孝祥詞翰俱美,必將名世。”後人稱張孝祥為“甬上第一狀元”。如此,秦檜事先精心安排的一切伎倆都白費了,秦檜自然氣惱萬分。張孝祥謝過皇恩後,開始一一拜謝當朝權臣和那些主考官。當張孝祥參見秦檜時,秦檜故意刁難說:“看來皇上不僅僅喜歡你的策對,而且還喜歡你的詩與字。你可真是三絕呀。”隨即又問他詩何所本書何所法。張孝祥正色回答說:“我學的是顏(真卿)書,讀的是杜(甫)詩。”秦檜聽了很不是滋味,便語帶譏諷地說:“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斷。”意思是說,天下好事都讓你一個人占盡了。散朝後,大臣們紛紛上來祝賀新科狀元。秦檜的姻親、秦黨中最顯赫人物之一曹泳為了籠絡張孝祥,提出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張孝祥裝做沒聽見,迅疾掉頭他顧,將曹泳一臉尷尬地扔在那兒。最讓秦檜一黨難以容忍的是,張孝祥中狀元後,立即上書,要求給嶽飛平反:“嶽飛忠勇,天下共聞,一朝被謗,不旬日而亡……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所不知也,當亟複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義,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於九泉,公道昭明於天下。”(《於湖居士文集》)宋高宗本來最忌人提到要為嶽飛平凡,但對於自己親手提拔的狀元張孝祥,他倒沒有追究,“特優容之”,當然為嶽飛昭雪之事也充耳不聞。秦檜得知後更加憤怒,挖空心思地要報複張孝祥。當他得知到張孝祥為張祁之子,而張祁又同他素來仇恨的胡寅相交甚厚後,立即惡狠狠地說:“胡寅遠斥(被貶至果州團練副使),力猶能使故人之子為狀元邪!”同時唆使黨羽策劃了個兩個大陰謀:
其一,是誣告張孝祥父親張祁犯嫂。張祁兄長張邵曾以直龍圖閣身份出使金國後,被金人扣押,囚禁了十五年。在此期間,張邵妻子病逝。張邵歸國後便因為奏事得罪了秦檜。秦檜為人陰險,睚眥必報。張邵為了避禍,隻好裝瘋賣傻以逃避秦檜的迫害,故意說了不少瘋話。其中一句就說他妻子死於非命,結果引起了一場大獄,秦檜一黨抓住這句話大作文章,編造出張祁侵犯嫂子、導致嫂子懷孕、又殺嫂子滅口、並由此導致知道真相後的張邵發瘋的離奇故事,奏了張祁一本;其二,是誣陷趙汾(宰相趙鼎之子)與張祁交結。趙鼎與秦檜一起當過宰相,素來不合,秦檜一直想找機會迫害趙鼎及其家人。趙鼎對此心知肚明,告訴兒子趙汾說:“秦檜一定要殺我,我死了,你們可以無事,不然,全家都要被殺掉。”於是絕食自殺。但秦檜還不放過,下令逮捕趙汾下獄,嚴刑拷打,逼令他承認與已經罷官的張浚、胡銓、胡寅、李光等人謀反,株連五十三人。秦檜本來還打算將這些人全部處死,隻是病得不能書寫,且很快就病死,這一幹被誣陷的人才得以重見天日。張孝祥一登上政治舞台便處在了風口浪尖,所以他一直沒有公布與李氏的關係,並於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另娶仲舅之女時氏為妻。李氏被迫與張孝祥分離,以學道為名,回去她的故鄉桐城的浮山。張孝祥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送李氏和九歲的兒子張同之溯江西去,由此寫下了情韻幽馨綿邈的《木蘭花慢》:“送歸雲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隻有樓前流水,伴人清淚長流。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今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遊!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隻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此詞寫成後,南宋黃□將其選入《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並加上“離思”的題目。明人楊慎也稱道說:“清麗之句,如佩解湘腰,釵孤楚鬢,不可勝載。”(《詞品》)讀者能感受出此詞與愛情有關,卻不知道究竟,由此更加覺得詞意迷離惝恍。一直到1971年,張同之及夫人墓在江浦縣(今屬江蘇南京)發現,出土文物中各有墓誌一方。這才揭開幾百年來人所未知的張孝祥和張同之生母李氏的愛情悲劇。秦檜死後,張孝祥正式入仕,先授秘書省正字,曆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值得注意的是,湯思退對張孝祥有師生之誼、知遇之恩,張孝祥雖然不依附湯思退,亦從不得罪。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汪徹升禦史中丞,彈劾湯思退妥協投降,張孝祥亦被免官。此後,張孝祥先後出任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調動極為頻繁。在地方官任上,他嚴明法紀,鋤抑強暴,賑濟災荒,庭無滯訟。張孝祥文章過人,書法、詩、詞均好,遺憾之處,是其出入湯思退和張浚兩人門下,讓人覺得其遊離於和戰之間,時人對此均感到惋惜。隆興二年(1164年),宋孝宗重用張浚,命其出兵北伐。張浚舉薦張孝祥為建康留守,這是張孝祥一生中擔任的最高、最重要、最風光的官職。但不久後,張浚北伐失敗,張孝祥被彈劾落職。後起用任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任上,築寸金堤,絕荊州水患;建萬盈倉,用於儲備漕糧,政績播於朝野。乾道五年(1169年)三月,張孝祥因病以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離職,從此結束了官宦生涯,退居蕪湖,講論理學,徜徉山水。次年夏季,張孝祥與好友泛舟蕪湖時,突然中暑身亡,年僅三十八歲。宋孝宗聽說後,深為惋惜,有用才不盡之歎。
至此,完顏亮從采石渡江的計劃宣告流產,隻好移軍瓜洲。金兵銳氣大減,退回和州(今安徽和縣),接著轉向揚州,內部矛盾加劇。宋軍則因之倍受鼓舞,增強了打敗金兵的信心。
在金軍南侵失利的情況下,金國內部又發生了政變。金東京(今遼寧遼陽)留守、曹國公完顏褒(女真名烏祿,金太祖孫,完顏宗輔子,母親李氏為渤海大戶)乘完顏亮南下,奪取政權,自立為皇帝,更名完顏雍,是為金世宗。金世宗曆數完顏亮弑皇太後、殺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孫及宗本諸王,毀上京宮殿等罪惡數十條,宣布廢完顏亮為庶人。金世宗上台後,黃河以北都漸次歸順。完顏亮得知後,派右議軍郭瑞孫回師,令其盡誅黃河以北叛己者。
完顏亮最初奪取皇帝位時,曾大殺完顏宗室,完顏雍本來也是目標人物之一,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借口。完顏雍與妻子烏林答氏感情很深,於是完顏亮命完顏雍將妻子送到中都燕京做人質,一旦完顏雍有異議,就可借機殺掉他。烏林答氏出發前,寫了一封信留給丈夫,即後世所稱的《上世宗書》。信中預言完顏亮必將身敗名裂,希望丈夫不要因她“作兒女之態”,而要“修德政,肅綱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以仁易露”,臥薪嚐膽後,“一怒而安天下”。走到燕京附近的良鄉固節鎮時,烏林答氏喜愛“固節”的地名,在當地投湖自殺。從此,完顏雍便利用母親一方的渤海勢力,開始積極顛覆完顏亮的活動。完顏雍稱帝後,娶了許多妃嬪,但隻將皇後之位追封給了愛妻烏林答氏。
此時,金水師被宋將李寶全殲的消息傳來,由於後方極不鞏固,完顏亮擔心進退失據,決定孤注一擲,先滅南宋朝廷,再北還消滅金世宗。他進軍到揚州,命部下在三日內渡過江,並規定有逃亡者,將帥連坐,退者處死。由此導致了軍士危懼,矛盾更加激化。兵部尚書領神武軍都總管完顏元宜(本名耶律阿列)等聽說金世宗已即帝位,於是將在位十二年的完顏亮暗殺於寢帳,金軍後退三十裏。金人隨後派使者持檄到鎮江與宋議和,不久,金軍全麵北撤,歸附新即位的金世宗,宋軍由此收複兩淮地區。
采石之戰後,虞允文名動天下,從此閃亮於抗金的舞台。虞允文還朝時,宋高宗稱之為“裴度”,當即任命他為試兵部尚書,充江,淮、荊、襄路宣撫副使。不久任川陝宣諭使,招軍買馬,與吳□一起商議抗金事宜。
值得一提的還有名將劉錡。采石之戰後不久,已經六十四歲的劉錡因病重不能再戰,自請提舉萬壽觀,寓居臨安都亭驛。而一力討好金人的留守湯思退(秦檜餘黨)竟然以“金使將至”的理由,讓劉錡搬去別處。劉錡發怒,當場吐血而死。
其實,此時形勢對宋十分有利,宋軍乘勢收複了許多州縣,各地義軍也紛起響應。而金國內部金世宗初即帝位,權勢並不穩定,各派係依舊矛盾重重。然而,宋高宗不敢抗金,依舊推行投降路線,但朝野上下都反對投降,擁護抗戰派首領張浚,宋高宗聲名日下。進退兩難之餘,宋高宗感到他這個皇帝實在當不下去了,不得不與他父親宋徽宗傳位給宋欽宗一樣,退位為太上皇,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宋高宗相當長壽,在位三十六年,退位當了太上皇後又活了二十五年,總共活了八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