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5章 靖康恥,猶未雪——宋與金(11)

  陳東和歐陽澈被殺是宋高宗即位後的第一起冤案,從側麵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了宋高宗的真實心理。而下麵即將提到的另外一個主人公嶽飛,此時還隻是個小小的將校,隸屬於老將宗澤麾下,也因為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宋高宗北渡親征,恢複中原,以越職上奏罪名被奪軍職。

  可以說,從陳東、歐陽澈忠心報國卻無辜被害的悲慘下場上,就已經可以看到未來抗金名將嶽飛的命運。事實上,一百五十二年後宋朝再度滅亡的種子,已經在這一刻種下了。

  5.名將嶽飛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還是康王身份的趙構率領大批軍隊由濟州(今山東巨野)前往南京應天府。他此去南京,就是為了應孟太後(即元祐皇後)所召,前去登極為帝。當時兵荒馬亂,為了避免發生意外,沿途有大隊人馬護送。有一名因戰功累升的偏裨武將也在其中,他就是年僅二十四歲的嶽飛,當時隸屬於中軍統製張俊麾下。

  一路上,趙構望著手中的禦璽,心事重重,且喜且憂,根本沒有心思留意到人群中的嶽飛。當然,他此刻還想不到,就是這個嶽飛,日後會成為他所倚重的國之支柱,也會成為他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據說他出生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名飛、字鵬舉。少時家境貧寒,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他“少為韓魏公家莊客,耕種為生”,《朱子語類》也記載說“嶽太尉飛本是韓魏家佃客,每見韓家子弟必拜”。盡管生活貧困,嶽飛卻勤奮好學,日間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書習字,尤其喜歡讀兵書、《左傳》(古人多將《左傳》當兵書來讀)。他曾專門拜師學習射箭、槍法,武藝高強,臂力過人,能手挽三石三鬥(一石110市斤)強弓、腳開八石強弩,在當地名動一時。而當時,受挽弓一石五鬥、腳開弩三石五鬥就有資格當禁軍,嶽飛挽弓創南宋軍人之最高記錄。

  嶽飛十九時初次從軍,剛好參加了宣和四年(1122年)的童貫第一次伐遼之戰。嶽飛跟隨大部隊到了燕京(今北京)城下,對高大巍峨的城牆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為當時燕京是遼國五京之一,普通的中原人大多在稱謂上分不清燕京和遼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時已經被金國占領),嶽飛以為燕京就是黃龍府。多年後,他成為一代名將,對部屬說:“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其實他說的“黃龍府”便是燕京。這次宋軍占據絕對優勢的伐遼意外以宋軍慘敗而告終,剛好此時父親嶽和去世,嶽飛便退伍還鄉守喪。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嶽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字,成為嶽飛一生的處世準則。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嶽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時,宋高宗禦賜親書“精忠嶽飛”四字,繡成一麵戰旗,命嶽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因而後來訛傳為嶽飛背上字為“精忠報國”。

  嶽飛最初到相州應募從軍,成為劉浩部屬。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後,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不久,北宋滅亡,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王朝。嶽飛雖然還隻是個小軍官,卻憂國憂民,上書請求宋高宗回到都城開封,親率六軍收複中原,結果被宋高宗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免去了軍職。嶽飛於是北上,改投到河北招撫使張所麾下,任中軍統領。不久又升統製,隸屬於都統製王彥。

  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張所派遣王彥到河北去組織忠勇軍民抗金,嶽飛也在其中。王彥部在河南新鄉石門山(今屬河南)遭到金軍的全麵包圍。當時張所因之前曾彈劾投降派大臣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淪為孤軍,因而王彥出戰時有些謹慎。年輕氣盛的嶽飛對此很是不滿,指責王彥說:“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其部脫離了王彥,單獨出戰,王彥隻得率兵力戰,一度收複了新鄉,但馬上遭到金軍反撲,王彥部潰散。

  之後王彥重新聚集部隊,率部退至共城縣(今河北輝縣)西的太行山一帶,繼續堅持抗金,士兵們為了表示堅決抗金的決心,在臉部刺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從而得名“八字軍”。八字軍的抗金鬥爭得到了兩河人民的熱烈響應,兩河地區忠義社的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領導的十九寨均表示聽從王彥的號令,人數總計十餘萬,兵寨綿亙數百裏,金鼓之聲相聞,成為黃河以北一支最強大的抗金力量。王彥聲名顯赫一時,也由此成為金人的心腹大患,金軍曾經懸賞重金要他的腦袋。

  嶽飛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後,擔心之前得罪王彥惹來殺身之禍,便單騎到王彥山寨謝罪。王彥沒有接納,隻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才難得,豈複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態度很明確,既不會追究嶽飛,但也不會重新接納。

  無奈之下,嶽飛隻得去投奔東京留守宗澤。因為他曾經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跟逃兵無異,按律當斬。就在東京留守司官員將要行刑的時候,老將宗澤偶然看到嶽飛,第一眼便說:“此將才也。”於是將嶽飛從刀下救了出來,給了他五百人馬,要他去援救正被金軍圍攻的汜水,以此來將功贖罪。結果,嶽飛以少勝多,大敗金軍,由此升為統製,並開始閃亮於曆史的舞台。

  宗澤本人很欣賞嶽飛的軍事才能,但見他好野戰,擔心他將來要吃虧,說:“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而教授嶽飛陣法。嶽飛卻回答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句話成為傳誦後世的軍事名言。

  宗澤是當時最重要的抗金將領,威望極高,不但一些農民起義軍如河北的楊進、李貴,河東的王善等都自動投奔到他的麾下、聽他節製,就連名重一時的王彥也率領八字軍精銳渡河趕到開封(今河南)與宗澤會合。開封的形勢迅速好轉,守備大大加強。三路南侵的金軍處處受到抗擊,攻陷的州城不久又被南宋軍民收複。宗澤的名字也使金人喪膽,私下稱他為“宗爺爺”。

  當時金國的兩大主將完顏宗翰(即粘罕)和完顏宗望(即斡離不)發生了意見分歧,完顏宗翰主張入主中原,完顏宗望主張見好就收,兩人爭執不下。宋朝老將宗澤時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幾次力請宋高宗還都汴梁,利用金人內部意見不一的時機,大舉渡河,圖謀興複。但宋高宗早被金人嚇破膽,死也不肯回到汴梁。宗澤擬出了全麵反攻的計劃奏報朝廷,而朝政全部為投降派把持,宰相黃潛善、汪伯彥還故意誣陷宗澤發狂。年已七十的宗澤憂憤成疾,背上發疽而死。死前一日,他長吟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並囑咐部將們要繼續抗金,至臨終無一語言及家事,最後連呼三聲“過河”死去,念念不忘未竟壯誌。聞者無不黯然淚下。

  宗澤病死後,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嶽飛也成為杜充的部屬。杜充無意恢複中原,盡反宗澤所為,完全撤廢了宗澤的抗金措置與設施,人心疑阻,豪傑離心,宗澤所招撫的兩河忠義之士也紛紛離去。時人有“宗澤在則盜可使為兵,杜充用則兵皆為盜矣”之語。

  建炎元年(1127)秋,完顏宗望病死,主戰的完顏宗翰獨掌金國大權,立即再一次大舉南侵,目的是要趁宋高宗立足未穩,將其一舉消滅,以防趙氏政權卷土重來。當時宋高宗剛剛將朝廷遷到揚州,金軍聞訊後即派精銳騎兵奔襲揚州,一舉攻陷天長,金軍前鋒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裏。

  宋高宗此時正在後宮尋歡作樂,軟香滿懷,好不快活。突然聽到金軍已經到達揚州附近,嚇得驚慌失措,倉皇披甲乘騎出城,隨從的隻有禦營都統製王淵、內侍省押班康履等五六騎,連宰相都未及告訴。一行人一路狂奔至瓜洲,乘小船渡江,日暮時分抵鎮江(今江蘇)。

  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聽說宋高宗南逃,也紛紛跟隨逃跑。車駕起行,城中大亂,軍民爭相出城、渡江,擁擠、踐踏、溺水,死者不可勝數。軍民怨恨宰相黃潛善、汪伯彥等。司農卿黃鍔到了江上,軍士一聽說他姓黃,就以為他是黃潛善,罵道:“誤國誤民,皆汝之罪。”黃鍔還來不及辯白,頭已被砍下。

  之後,金軍順利進入揚州,大肆擄掠後,又縱火焚城,士民存者僅數千人而已。

  宋高宗逃到鎮江後,吏部尚書呂頤浩認為皇帝應該留在江北督軍,鼓舞士氣。禦營司都統製王淵認為鎮江太靠前線,不如退居杭州安全。宋高宗立即接受了王淵的意見,命張浚、呂頤浩、劉光世等沿江扼守,自己渡江逃到了有所謂“重江之阻”的杭州,並命獻計有功的王淵掌樞密院事。

  王淵由一個小小的禦營司都統製一躍而為掌管全國軍事的高官,引來眾多的不滿。其中,意見最大的當屬扈從保駕的禦營司將領苗傅。剛好另一個伴駕勤王的威州刺史劉正彥也對王淵有意見。劉正彥曾招降流寇,但朝廷沒有恩賞,王淵掌權後,還想奪走劉正彥的軍隊。牢騷和怨言在這些勤王將領中蔓延,而宋高宗身邊的宦官康履驕恣用事、妄作威福,對勤王將領呼來喝去,招來更大的不滿。苗傅和劉正彥決定用武力誅殺王淵和康履,兵諫宋高宗。

  劉正彥事先埋伏好軍隊,等王淵退朝回府時,在半路將其殺死。隨後,劉正彥高喊王淵與宦官勾結造反,帶著軍隊趕到行宮來殺宦官。苗傅當時負責守衛守護宮禁,立即打開宮門接應。兩隊人馬一起殺進行宮,殺死康履,迫宋高宗退位,禪讓給三歲的兒子趙旉,由孟太後(宋哲宗皇後)垂簾聽政,改元明受,大權全部被苗傅和劉正彥掌握。這次兵變史稱“明受之變”,又稱“苗劉之變”。

  宋高宗此時才二十二歲,自然不甘心退位當太上皇。他悄悄與宰相朱勝非密議,派人召集前線的張浚、呂頤浩、劉光世等人回師平叛。駐守平江府(今江蘇蘇州)的禮部侍郎、節製軍馬張浚與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東安撫製置使呂頤浩決議起兵討伐。大將張俊首先表態,他趕到前敵指揮部平江,與總指揮張浚會麵,兩人決定要匡扶社稷,並分頭寫書信,號召各地勤王平叛。呂頤浩、劉光世、韓世忠等大將也紛紛表態支持宋高宗。韓世忠還自告奮勇願任前部。由於韓世忠的軍隊在先前的沭陽阻擊戰中消耗很大,手下無兵,張浚還特意讓張俊借出兩千兵交給韓世忠統率。

  而苗傅和劉正彥也想爭取韓世忠這員猛將,當時韓世忠妻子梁紅玉和兒子都住在杭州,本來是絕好的人質。宰相朱勝非生怕韓世忠投鼠忌器,便故意慫恿苗傅派梁紅玉去勸說韓世忠歸順。苗傅沒有任何政治頭腦,竟然同意。結果梁紅玉一夜奔馳數百裏,一見到丈夫就要他立即入衛平叛。等苗傅再派人去給韓世忠封官許願時,韓世忠就毫無顧忌地對使者說:“老子隻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徑直向杭州進兵。

  梁紅玉(1102~1135),祖籍池州(今安徽省貴池縣)。其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她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嘯聚山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方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梁家由此中落,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不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二十石弓,射二百步而無虛發,任俠好義,毫無娼家之氣,平常對少年子弟多是白眼相看。方臘之亂禍延六州五十二縣,戕害百姓二百多萬,朝廷以童貫統率大軍鎮壓,方臘最後被一位小校所捉,這個小校就是韓世忠。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顯得悶悶不樂,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梁紅玉那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也引起了韓世忠的注意,二人由此而生情,終成眷屬。韓世忠原配白氏死後,梁紅玉成為正妻。

  苗傅和劉正彥聞訊後,惶然不知所措。這二人最初起事的動機,不過是莽夫行為,即殺死王淵和康履,“誠可以快天下之心,紓臣民忿怒之氣”。但二人既無政治手腕,也沒有應變的才能,以致發動政變成功後,始終困守杭州,也不號召民心和軍心,導致全城陷入動蕩不安的狀態。尤其可笑的是,二人竟然聽從了宰相朱勝非的建議下,同意讓宋高宗複位,想以此來緩解自身的危機。這樣,被廢黜的宋高宗重新回到行宮複辟,與孟太後禦前殿垂簾聽政,並恢複建炎年號,趙旉則被立為皇太子。

  此時,韓世忠、張浚等軍隊打敗了苗劉軍苗翊、馬柔吉部,苗傅和劉正彥見大勢已去,半夜從湧金門逃出杭州。韓世忠、張浚、劉光世隨即入城,拜見宋高宗於內殿。宋高宗複位,給參加平叛的諸功臣加官晉爵:呂頤浩任尚書右仆射(右相)、兼中書侍郎;劉光世為禦營副使;韓世忠、張俊為禦營左、右軍都統製;張浚則破格提升,知樞密院事。此時,張浚才三十三歲,是宋朝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執政大臣。韓世忠也因為此次平亂立下首功,大得宋高宗的好感。所以,盡管後來韓世忠和嶽飛一樣,堅決主張抗戰,嚴重違背宋高宗投降求和的意圖,但宋高宗仍念著他當年救駕的舊情,對他格外優容,而不是像對嶽飛那樣要除之而後快。當然,嶽飛之死還有更深刻的背景,這一節後麵再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