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九、以自由看待發展



【主要內容】

森在此書導論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全書的出發點:“本書論證,發展可以看做是擴展人們享有的真實自由的一個過程。聚焦於人類自由的發展觀與更狹隘的發展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狹隘的發展觀包括發展就是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增長,或個人收入提高、或工業化、或技術進步、或社會現代化等等觀點。”森把發展的目標看做是等同於判定全社會上所有人的福利狀態的價值標準。財富、收入、技術進步、社會現代化等固然可以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但它們最終隻屬於工具性的範疇,是為人類發展、人的福利服務的。森認為,以人為中心,最高的價值標準就是自由。

貫穿全書的中心概念“自由”是在“實質的”意義上定義的,即享受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更具體地說,實質自由包括免受苦難――諸如饑餓、營養不良、可避免的疾病、過早死亡之類――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夠識字算術、享受政治參與等的自由。它包括法製意義的自由,但不限於權力――自由是人們能夠過自己願意過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因此,自由還包括各種“政治權益”,比如說,失業者有資格得到救濟,收入在最低標準線以下者有資格得到補助,每個孩子都有資格上學受教育。

這樣的自由概念可以追溯到亞裏士多德關於生活質量和亞當?斯密關於生活必需品的論述,森在此基礎上考察構成人的有價值的生活的“功能性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吃、穿、住、行、讀書、看電視、社會參與等。把這些活動列成一個清單,一個人的“可行能力”,就是對此人是可行的、列入清單的所有活動的各種組合。在這個意義上,能力就是一種自由:能過有價值的生活的實質自由。這樣的自由觀既意味著個人享有的“機會”,又涉及個人選擇的“過程”。假定每個人都在可行的各種“活動”組合中,按自己的標準選擇最優組合,那麽一個人能夠實現的能力就可以通過他的實際選擇而表現出來。在理論討論中,可以假定我們有一個足夠全麵的清單來表現人的能力。在實踐中,哪些活動可以列入這個清單,是一個社會選擇的問題,需要通過適當的過程來解決。從實際出發,這個清單可以首先包括最基本的功能性活動,再逐步擴展到有統計資料的更多項目。聯合國自1990年以來每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就包括了森幫助設計的、評價各國發展狀態的、從高度概括到更加詳細的若幹清單。

在森的理論框架中,“自由”在發展中首先具有建設性作用:自由是人們的價值標準與發展目標中自身固有的組成部分,它自身就是價值,因而不需要通過與別的有價值的事物的聯係來表現其價值,也不需要通過對別的有價值的事物起促進作用而顯示其重要性。同時,自由也發揮手段性作用,森在書中特別分析了促進發展的5種最重要的工具性自由:政治自由、經濟條件、社會機會、透明性擔保以及防護性保障。

闡述這種以可行能力為基礎的自由概念涉及經濟學的規範研究、實證研究與哲理分析。森先用3章篇幅(從導論到第2章)討論了實質自由概念的各個側麵,然後在第3章中對實質自由的理論框架做了全麵的介紹。此書主題的第一個命題是“自由式發展的首要目的”,是一個規範性命題,主要在這一部分討論。多年來,森在福利經濟學領域做過的許多重要的、開創性的基礎研究,他對價值標準的哲理性規範分析,犀利而深刻。其方法的新穎之處,是從信息基礎的角度來比較各種價值標準,論證他的自由觀是信息基礎更廣、包容性更強的價值標準。對於關心全麵價值標準的人,這一部分的討論極具啟發性。森在規範分析中不遺餘力的自由的建構性角色,例如,就政治權利而言,政治參與本身是發展目標的一部分,缺此無以談發展。在經濟領域,自由交換物品、勞務,就像人們在交談中自由交換詞語一樣,都是人的最基本權利。因此,市場與人的基本自由相連,隻從效率角度出發讚揚市場機製是不全麵的。就後果考慮,市場導致效率是肯定市場的重要論據,但市場機製的運作也存在各種問題,市場失靈又構成了否定市場的重要論據。然後,森用書中大部分篇幅(第4章到第10章)進一步分析、論證此書主題的第二個命題――“自由是促進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這是一個實證性命題,可以用經驗事實來證偽。森曾經對發展中國家的各個問題做過廣泛的研究,因而他可以用發展的各個方麵和發展過程的各個階段的經驗事實來進一步闡發、支持他的規範分析。他用大量的證據說明,自由如何促進發展,而缺乏自由、壓製自由如何阻礙發展,涉及的領域包括貧困、市場與政府的作用、民主、饑荒、婦女、人口和糧食、文化傳統等。

森用最後的兩章討論了關係到他的理論的應用的社會問題。第11章討論他特別關心的一個課題,即社會選擇和社會價值的形成。在結束全書的第12章中,森提出其核心訴求:讓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的承諾。

【簡要評述】

《以自由看待發展》是森綜合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經驗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學領域多年來的卓越成果的一部裏程碑式的著作。他改變了狹隘發展觀的舊範式,闡述人的實質自由式發展的最終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論框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肯尼斯?阿羅教授說:“在這本書中,阿瑪蒂亞?森精致、簡明而範圍廣泛地闡述了這樣一個概念――經濟發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長。他運用曆史事例、經驗數據以及有力而嚴格的分析,顯示了廣義而恰當地構想的發展對自由完全不懷敵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擴展所組成。”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從亞裏士多德到亞當?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遺產,在經濟科學的中心領域作出一係列可貴的貢獻,開拓了供後來好幾代研究者進行研究的新領域。他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探討中重建了理論框架。該書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自由作為價值的基礎及其信息基礎

在本書中,森的自由作為價值標準的理論,試圖提出一個綜合的、全麵的價值標準(體係),據以判定人的生活以及社會狀況是否合乎理想,或者是否在向理想方向改善。森在本書第3章分析對比了三種主要的現代價值觀――功利主義、自由至上主義和以羅爾斯正義理論為代表的公平主義。

功利主義的價值標準是:所有人的最大效用或福利。這一理論肇始於邊沁,他把效用或福利定義為“幸福”或“痛苦”這樣的心理狀態。現代經濟學把效用水平從個人心理的主觀性測度轉到通過消費者選擇而客觀地表現出來。如果觀察到一個人在備選事物x和y中選中x而放棄y,這表明按這個人的偏好,x的效用高於y。這種排序的效用函數構成現代經濟學的一塊基石,也被用在競爭市場均衡的符合帕累托最優證明中。

森認為功利主義價值標準的優點在於,它著眼於社會機製的後果,而且後果是指人的福利。其不足之處則包括:(1)忽略分配――假如兩個狀態具有相等的總福利水平,甲狀態下某一人占了99%,其餘所有人分享1%,乙狀態下所有人平等分享總福利,如何評價甲乙的優劣?(2)忽略權利、自由以及其他因素――權利、隻是間接的、按其對福利的影響程度進入福利測度,特別地,如何處理“幸福的奴隸”與“不幸福的自由人”?這一評價標準的信息基礎不夠廣,排除了應該考慮的因素。

自由至上主義的價值標準是:由法製權利保證的、受最少限製的個人自由。這種法製意義的自由包括政治自由、經濟自由,以及其他許多自由權。數百年來,自由權利的價值觀反對專製、促進法製、保護人權,現已成為世界普適價值標準的基本組成部分。

森認為,這一價值觀作為評價標準,信息基礎仍嫌不足。它的要求是程序性的,而程序先於後果,而且不考慮後果。森堅信人的價值觀中必定包括後果方麵的考量,特別的,功利主義的價值標準就是單純以後果衡量的。因而他主張既要考慮法製的權利,也要考慮人們可以實際達到的享受,例如經濟上不致餓死的保障、社會上掃除文盲的普遍措施。森是研究饑荒的專家,他觀察到餓死人的大饑荒可以在人們的自由權(包括財產權)不受侵犯的情況下發生。假如兩個狀態具有相同的法製自由,甲狀態下發生餓死人的大饑荒,乙狀態下所有人都能吃飽肚子,如何評價。

以羅爾斯正義理論為代表的公平主義價值標準是:立足於公平的一套優先於任何其他考慮的自由權。羅爾斯的正義理論被森和很多其他論者認為是當代最重要的哲學理論。該理論從公平出發,通過極其嚴密的邏輯分析導出羅爾斯稱做“自由權優先”的一項要求:存在一組自由權利,不管任何其他考慮,必須保證這一組自由權利的實現。

森仍然著眼於信息基礎,他不讚成某些價值要素“絕對地”優先於另外一些價值要素:不應該事先排除影響全麵評價的要素。上述關於饑荒的例子表明,法製自由的實現,對更廣義、更綜合的價值標準的實現,不是充分條件。另一方麵,各種後果依賴性理論,也就是關心現實中達到的福利狀況的理論,都闡明了要考慮法製自由權利以外的其他要素,這是達成全麵價值評價的必要條件。

對於上述三種觀點,森認為每種派別的長處和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考察其信息基礎的範圍和限製來理解。他強調擴大信息基礎的重要性,並由此進而提出他的建議――以實質自由作為綜合價值標準。

2.自由作為發展的重要手段

自由的意義,還在於它的手段性作用。森在本書中分析了5種工具性自由,它們分別幫助人們按自己的意願過有價值的生活,又相互聯係、相互促進,共同貢獻。

第一,政治自由:森最為廣為人知的研究結果也許是關於饑荒的一個規律(第1、第2、第7章),它表明政治自由與防止饑荒的關係。這個規律是:權威主義統治者,他們自己是決不會受到饑荒影響的,通常缺少激勵因素來采取及時的防範措施。與此對照,民主政府需要贏得選舉並麵對公共批評,從而有強烈的激勵因素來采取措施,防止饑荒或其他類似的災難。

第二,經濟條件:這是指個人享有的將其經濟資源運用於消費、生產或交換的機會。人們擁有各種經濟資源如勞力、知識、土地、工具,市場機製提供各種經濟資源自由組合的最好機會。但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機製多半發育不全。因此,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自由市場取代傳統社會對人、對資源、對經濟活動的束縛,限製,幹預。發展經濟學從效率、財富增長出發,在這一領域研究的人很多,成果也廣為人知。森的獨到之處,是再次強調自由是發展的核心。以人身束縛為例,森認為,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取消在很多傳統社會中存在的對勞動者的束縛和強製。印度最落後的比哈爾邦有一種土地所有製,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從事強製性勞動,地主用暴力手段阻止農民離開土地、轉往他處就業。這是迄今仍在進行的鬥爭。森強調,對勞動自由的理解,不能隻著眼於市場效率,人的自由才是更重要的。

第三,社會機會:指的是教育、保健等方麵的社會安排,它們影響個人享受更好生活的實質自由。其手段性作用,熟知的例子是亞洲“四小龍”的高速發展得益於教育的普及。反過來說,不識字對一個人參與那些要求按規格生產或對質量進行嚴格管理的經濟活動來說,是一個絕大的障礙。類似的,不會讀報或者不能與其他參與政治活動的人書麵聯係,對於政治參與也是一種限製。森在對比中國和印度的發展經驗時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印度,除了印度進行改革較遲(印度曾實行很多中央計劃、政府幹預的政策)及其他因素以外,印度總體而言在教育、保健等方麵的落後是關鍵原因。

第四,透明性擔保:這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需要的信用,它取決於交往過程的公開性、對信息發布及信息準確性的保證。透明性擔保與健全的市場機製緊密相連,這涉及市場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行為規範的確立。森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分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第7章)。亞洲金融危機突出地顯示了受影響的國家的體製不健全。森認為金融危機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的形成,與商業運作缺少透明性,特別是核查金融和商業的安排上缺乏公眾參與緊密相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拖欠貸款的經濟體的那些基本的金融改革規定,在很大程度上與缺乏公開性、缺乏信息披露,以及作為這些經濟某些部門特征的那種不講是非原則的業務關係網有關。這些特征與一種不透明的商業安排緊密相連。在亞洲危機的發生中,透明性自由的作用――或者毋寧說缺少透明性自由的後果――很難被懷疑。

森強調,自由市場機製,或者說資本主義製度,經常被理解為一種建立在純粹個人私力之上的安排,事實上,資本主義經濟的有效運作取決於一個強有力的價值規範體係。要有堅實的法製規範基礎來支持交易涉及的各種權利,要有普遍遵守的行為規範來保證協議的履行。蘇聯及東歐國家轉軌過程中的困難,缺乏這樣的法製基礎和行為準則是特別重要的原因。

第五,防護性保障:這是為那些遭受天災人禍或其他突發性困難(例如失業)的人、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人,以及年老、殘疾的人,提供扶持的社會安全網。在發達國家,這種防護性保障在社會福利的名義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在發展中國家,建立防護性保障應是一項基本建設。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防護性保障或為其提供生活必需品(災民、赤貧的人),或者改善其生活條件(殘疾人),因此構成其實質自由的一部分。

防護性保障不僅是所謂“福利國家”的問題,同時也是民主製度的問題。重要的是要有製度性渠道把民眾特別是弱勢群眾的痛苦反映出來,要有政治性激勵機製促使政府去關懷、解決民眾的痛苦。仍然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森發現,一旦金融危機導致了普遍的經濟衰退,民主的保護性力量――如在民主國家防止饑荒中所起的作用那樣――就被強烈的懷念了。剛剛被剝奪的人得不到所需要的傾聽他們說話的機會。

《以自由看待發展》這部著作是森在“自由”理論框架下,對其長期學術生涯中多方麵研究工作的綜合性表述。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眾多古典思想家的遺產,他對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難的人們深切關心,享有“經濟學的良心”的美譽。森的思想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合國出版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論框架設計的。聯合國秘書長柯菲?安南盛讚森:“全世界貧窮的、被剝奪的人們在經濟學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瑪蒂亞?森更加言理明晰的、富有遠見的捍衛他們的利益。通過闡明我們的生活質量應該不是根據我們的財富而是我們的自由來衡量,他的著作已經對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聯合國在自己的發展工作中極大的獲益於森教授觀點的明智和健全。”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中有一首詩,描述了一個彼岸世界,其意境神似森在本書中的追求:

在那裏,心是無畏的,頭也抬得高昂;

在那裏,知識是自由的;

在那裏,世界還沒有被狹小的家園的牆隔成片斷;

在那裏,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

在那裏,不懈的努力向著“完美”伸臂;

在那裏,理智的清泉還沒有沉沒在積雪的荒漠之中;

在那裏,心靈是受你的指引,接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父啊,讓我的國家覺醒起來吧!

――泰戈爾《吉檀迦利》詩35

(王磊)

參考文獻:

[1]Amartya Sen.“Development Thin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the XXI Century,edited by Louis Emmerij.(Washington,D.C.: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distributed b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

[2]Amartya Sen.“Economic Policy and Equity:An Overview”,in Economic Policy and Equity,edited by Vito Tanzi,Ke-yong Chu and Sanjeev Gupta.(Washington.D.C:Interntional Monetary Fund,1999)

[3]Amartya Sen.“Utilitarianism and Welfarism”,Journal of Philosophy 7(September 1979)。

[4]Amartya Sen.“Well-being,Agency and Freedom:The Dewey Lectures 1984”,Journal of Philosophy 82(April 1985)

[5]Amartya Sen.“Poverty and Famines”,Oxford:Clarendon Press,1988.

[6]阿瑪蒂亞?森,自由與需求[M],劍橋大學出版社,1994.

[7]阿瑪蒂亞?森,資源、價值和發展[M],哈佛大學出版社,1984.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