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七、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索洛

【作品內容】

經濟增長是一個複雜的經濟和社會現象,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一般經濟增長理論均把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資本、勞動、技術進步。正確地認識和準確地度量這些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於理解和認識現實的經濟增長和製定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已成為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研究分支。目前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與研究已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索洛與肯德裏克、丹尼森、喬根森等人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這裏主要介紹索洛、丹尼森、喬根森三位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一、索洛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索洛指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是資本積累和勞動力的增加,而是技術進步才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而技術進步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和計量,是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內容。那麽如何衡量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呢?索洛認為,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像物質投入(勞動、資本)那樣可以直接衡量,可以把產出增長中資本和勞動引起的部分和技術進步引起的部分分開,從而得到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要素定量化概念。

索洛把生產函數YAKαLβ中的A解釋為技術進步,A是時間的函數。這裏所說的技術進步是指產出增長中不能被資本、勞動要素增加所解釋的部分。這些未被解釋的部分被稱為“索洛餘值”,或全要素生產率(TFP)。這種用來測算技術進步的方法至今仍是評價技術進步最常用的方法。

索洛模型基本假設:(1)市場完全競爭,追求利潤最大化生產;(2)隻有資本和勞動兩種生產要素,並且它們隻有量的變化而沒有質的改變;(3)技術進步是希克斯中性的,即資本勞動比(亦稱技術係數)不變,資本和勞動的邊際替代率不變;(4)生產具有規模不變性,即生產函數滿足一階歐拉齊次定理,資本和勞動的偏產出彈性係數之和等於1,即α+βl;(5)索洛根據美國多年的統計資料發現,α的估計值――資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值接近恒值,從而假設,α與β為常數。

索洛把生產函數寫成一般形式:

YF(K,L,t)

式中,Y為產出,K為資本,L為勞動力,t表示時間(年)。在技術進步希克斯中性條件下,生產函數可改寫為:

YA(t)F(K,L)

A(t)表示t年廣義技術進步水平。上式對時間t求導,經變形及離散化後可得索洛速度方程。令y?Y/Y,μ?A/A,k?K/K,l?L/L分別表示產出增長率、全要素生產率(廣義技術進步速率)、資本增長率和勞動力增長率資本偏產出彈性αφY/φK?K/Y,勞動偏產出彈性βφY/φ?L/Y。有:

μy-αk-βl

上式表明,產出增長率y減去資本增長率的產出增量αk及勞動增長率的產出增量βl就是全要素生產率μ,故稱索洛速度方程餘值法。

根據這一理論,索洛對1909―1949年美國有關統計數據進行了實際估算,最後得出結論:在這一時期,美國的人均總產出增長了約一倍,其中87.5%的增長應歸功於技術進步,而隻有12.5%的增長應歸功於資本使用量的增加。

二、喬根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索洛認為,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是增長的主要源泉,這種進步包含著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資本使用期限的延長,因此,技術進步有利於生產率的提高,生產率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喬根森則從戰後美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中得出結論:從1948―1979年間,美國經濟增長的3/4以上要歸因於資本和勞動投入的增長,特別是資本投入的增長,生產率的增長僅占不足1/4的比重,這與阿布拉?莫維茨(Abramovitz Moses,1956)和索洛(1957)所強調的生產率增長決定著經濟增長的觀點大相徑庭。兩者之間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就在於他們對於生產技術的理解不同。在索洛的經濟增長模型中,生產技術被設想為是“非物化的”,即在某種意義上是獨立於資本和勞動的增長之外的。喬根森則認為,生產增長主要由於資本和勞動的投入而不是因為技術變化。技術進步應當被考慮為某種程度上的新投資,而不是一種自發的因素,這與索洛的方法不同。

在喬根森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測量方法中,勞力和資本投入不再是簡單的加總,它考慮到了各種投入之間邊際產出的差異。總量的勞力和資本投入應能反映這種質量上的差異。因此,該方法把總量的勞力和資本投入看做是所有分量投入的產出。這樣,總量勞力投入、資本投入的增長被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反映勞力和資本投入的數量變化,另一部分表示勞力或資本由於內部的重組而引起的質量的變化。

關於資本投入的度量是該方法的關鍵。喬根森認為,資本投入不應該是全部資本存量的總和,而是所有投入使用的資本在單位時間內提供的資本服務流量總和,是資本有形和無形的損耗部分。對資本服務流量的估計應當建立在資本租賃價格模型的基礎上。該理論假定,存在一個理想的租賃市場,生產者所需的一切資本都可以通過租賃得到,並且不需要為任何特殊的資本付出額外的報償,這意味著生產者可能隨時根據市場調節他的資本存量。在完全市場競爭下,資本的報酬值與全部資本服務流量的租賃價值一致。對於同一性質的資本,理論上可以認為它們提供的資本服務流量是均質的,正比於它的資本存量,同類資本邊際產出具有一致性。在這樣的假定下,資本服務流量的估算,就轉化為對資本存量的估計。資本存量是對應於均質的資本服務流量的數量,因而資本存量不是資產賬目上概念。資本存量的估算,一般均采用永序盤存法進行。在永序盤存法中,資本存量所有過去投資的加權和,在資本存量對應均質的服務流量的概念下,我們不難理解,權數是使用一定年限的資本相對效率,也即舊資本相當於新資本的邊際產出效率。與資本存量模型相對偶的是租賃價格模型。資本的購置價格等於它未來期望租賃價格折現值的加權和,權數應與產出的相對效率一致。

在資本存量和租賃價格的理論模型中,相對效率的概念是其中很關鍵的部分。相對效率的估計與資本折舊模型的假定直接相關,喬根森使用的是幾何效率遞減模型。

同理,在對勞動投入時,喬根森方法也是這樣處理。這樣,在用喬根森方法測量投入要素時,體現在投入要素中的技術進步全部反映在投入要素中。

三、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對經濟增長因素分析作出重要貢獻的還有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他認為將“增長餘值”僅僅歸結為科技進步,顯然過於籠統,有必要進行更細致的分析。因此,在索洛增長餘值的基礎上,他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分解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關於要素投入量,丹尼森和斯密(Adam Smith)、李嘉圖(David Ricardo)一樣,把經濟增長看成是勞動、資本、土地投入的結果。由於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它可以看成是不變的,其他兩類是可變的。關於要素生產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產量和投入量之比,它可以分為資源配置的改善、規模經濟和知識進展。具體講,丹尼森把影響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歸為六個方麵:(1)勞動;(2)資本存量的規模;(3)資源配置狀況;(4)規模經濟;(5)知識的進展;(6)其他影響單位投入量的因素。丹尼森對影響經濟增長的這些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是對勞動投入的分析。他認為勞動投入量的增加有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麵。勞動數量的增加表現為就業人數的增加;勞動質量的變化包括工作時數、工人的年齡、性別構成和所受教育程度。它們對勞動投入會產生各種影響。

二是對資本、土地投入的分析。丹尼森認為,一國的領土麵積是一定的,土地投入量可視為不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零。而資本投入量是變化的。資本投入量可分為存貨、非住宅建築和設備投入量。他把各期資本存量按各期價格折算,然後按全要素生產率的概念,計算出資本投入量的增加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

三是對資源配置狀況的分析。他認為,資源配置改善是指農業中多餘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企業,以及家屬從不取報酬的勞動轉移到企業成為工資勞動者。農業勞動力配置的改善,一方麵減少了農業過剩勞動力,可以提高農業的人均產量;另一方麵,還可以獲得農業和非農業行業之間按人口平均的產量的差額。勞動力從低效率的企業轉移到較高效率的企業,也是資源配置的改善,也會增加單位投入量的產出量。

四是對規模經濟的分析。丹尼森提出的“規模經濟”是指當經濟體係的規模擴大時,各種生產要素按一定比例增加,使經濟效率提高。他用市場範圍的擴大來表示規模經濟,因為市場的擴大可以提高專業化程度,擴大銷售範圍,增加產銷量。而且由此獲取的好處完全可以抵補由於規模擴大帶來的一些不經濟而有剩餘。

五是對知識進展的分析。丹尼森認為知識進展是所有經濟增長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他認為,知識進展不是單一的因素,對它要綜合地理解,它通常包括技術知識、管理知識。丹尼森認為技術進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對經濟增長有重要貢獻,但技術進步不是唯一的因素,因為生產率的增長還包括管理的因素。廣義管理技術和有關企業組織的知識所涉及的諸如零件互換、裝配線、測時和操作動作研究所產生的效果,並不比技術革新小。丹尼森沒有能夠解決直接估算知識進展貢獻的方法,隻好把它作為“剩餘”處理,即從經濟增長率中減去所有其他增長因素所做的貢獻之後,餘下的增長率便歸於知識進展。

丹尼森最後得出結論:要使經濟增長,就要勤奮工作,節製消費,增加投資,發展教育,開發智力,推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最有效的分配生產資源等等,並特別指出:知識進展是長時期促進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丹尼森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美國1929―1969年的情況,提出了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政策建議,特別是強調了加強教育與推動知識進展的重要性。

丹尼森通過比較要素投入量與全要素生產率在戰後美國與西歐各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作用的不同,把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擴大到國際範圍內,比較這些因素在各國經濟增長中的差異。

【簡要評述】

一、三位學者對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的貢獻

索洛對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具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一是這一思想為美國等西方國家致力於發展本國的科學技術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對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實踐和增長率政策實踐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二是他建立的一些理論模型已成為世界銀行和一些國家測度經濟增長速度及其原因的重要依據;三是其搭建了現代增長理論的研究框架。從索洛1950年的開創性工作開始,許多更加完善的增長模型不斷被提出,關於經濟增長的原因問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學研究集中於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產生了內生增長理論,亦稱新增長理論。

但是索洛對經濟增長因素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該模型把技術進步作為經濟增長的外生變量來考慮,獨立於經濟增長的模型之外。由於技術是外生的,因此技術進步也就帶有很大的偶然性;由於技術是外生的,因此對技術的使用不需要付出成本,這與技術進步的實踐和經濟增長的實踐是不相符的。技術進步不可能獨立於經濟增長模型之外,它既能從物質資本上體現出來,也能從人力資本上體現出來。實際上,技術進步是內生於經濟增長的。二是雖然餘值法使知識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了一個大概的估計,但它還過於籠統,這就使它的精確性受到了限製。三是新古典模型對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前景過於樂觀。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可以很好地解決資本主義經濟中諸如收入分配、資源供給等一般被認為是很不好解決的問題。

喬根森對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的貢獻就在於:一是他把經濟增長根源的分析作為增長理論的核心來研究,特別是他從部門水平上來研究經濟增長的源泉,把部門產出增長分解為生產率的增長和資本、勞動、能源與原材料投入的增長,進行對稱分析,並作出部門生產率增長率的計量經濟模型,這在方法論上是一種創新。二是喬根森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的最大的貢獻是對投入要素的準確測量,特別是對資本投入準確的測量。

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兩點:一是擴大了投入要素的種類,並且把生產要素中質的因素也考慮進去。例如,通常所述的勞動投入量一般是用就業人數來衡量,而丹尼森還進一步考慮就業人口的年齡性別和所受教育年限等因素,采用一定方法對就業人數進行校正,從而能夠更精確地反映勞動投入量。二是對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做了進一步的分析。但也隻是在這方麵作出了創造性的初步探索,還有許多方麵研究得不夠深入,例如經濟增長因素分類的細化,用知識進展來代替教育、科技、人力資本開發等諸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過於籠統;對經濟增長的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還沒有開展等。

二、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資源稀缺、資金積累有限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建設一個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係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第一,現代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的作用愈來愈大,加快技術進步,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生產力得到了大解放和大發展,科技進步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目前,中國經濟基本上已走出勞動力經濟(勞動力增長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大於60%)時代,正處於典型的資本經濟(不變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大於60%),而與知識經濟(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大於60%)尚有很大差距,因而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今後中國經濟協調、持續、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加快技術進步過程中,我們要:一是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二是加強管理,加快技術改造,進一步挖掘企業生產潛力;三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的聯係,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四是不能片麵強調發展高新技術,要發揮我們的資源優勢;五是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第二,要將理論化的生產函數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現在國內外已有數十種生產函數,實際上正如薩繆爾森所說,存在著難以計數的生產函數。我國數量經濟學家袁嘉新也指出“幾十年來經濟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在各種假設條件下提出了很多適用於技術經濟分析的生產函數形式,它們的假設條件不同,應用範圍也有很大差別,各有優點和局限性,很難確定一種適用於各種情況的生產函數”。因此,在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時,必須找出符合我國具體實踐的假設條件,恰當地應用,才能真正客觀地解釋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才能最恰當地提出解決方案。

(周健)

參考文獻:

[1]〔美〕索洛等,經濟增長因素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王洪,西方經濟學家關於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對我們的啟示[J],天津師大學報,1997,(3)

[3]徐勇等,索洛模型應用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9,(2)

[4]張紅梅,戴爾?喬根森及其經濟理論[M],經濟學動態,1997,(5)

[5]餘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技術進步之間的關係及測算[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6]楊梅英等,喬根森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測量方法在我國企業層次的應用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1999,(1)

[7]薑照華,科技進步與中國區域不均衡增長[J],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1999.

[8]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中文版推薦版本為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