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野宴風俗的來曆

  園林美景以飽眼福,佳肴美饌以飽口福。人們到野外風景秀麗的地方設宴,把兩種享受結合起來,更加樂趣無窮。這類飲食方式稱為“野宴”或遊宴。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關於野宴盛況的記述。他在永和九年暮春,約友人到會稽山陰的“蘭亭”飲宴。當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上有萬裏晴空,下有清流激湍”,又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他們“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一麵觀賞自然美景,一麵投壺猜拳,開懷暢飲。美景與美酒、佳肴相得益彰。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也記述了他任滁州太守時約朋友在琅琊山亭飲宴的歡樂情景。其實這位六一居士設在山亭上的筵席,不過是一些“山肴野味”而已,但是由於他們一麵觀賞那“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的美景,一麵觥籌交錯,談笑賦詩,其情景就令人陶醉了。正如歐陽修所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於心而寓之酒也。”

  我國曆史上的野宴,名目繁多,情趣各異,是中國飲食風俗的一個重要特色。但它始於何時?因何而起?尚難斷言。晉代人在戰國時魏王墓中發掘出一批先秦時的竹簡書籍,其中有一部《穆天子傳》,記述了周穆王遊到西王母國時,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款待穆天子的故事。這是我國文獻中關於野宴盛況的最早描寫。但人們認為書中這段文字具有小說的性質。從早期的野宴記述來看,多與古時的郊祭,特別是春日的祓禊風俗有著密切的聯係。早在周代,許多地方在每年三月上旬逢巳的一天(上巳節),帶上祭祀的食品到野外有水的地方舉行祭神活動;還要在浸泡了香草的水中洗澡、玩耍,認為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其他不祥。祭祀過的食品大家分食。這種活動叫做“禊”或“祓禊”。隨著歲月的推移,人們對祭祀儀式越來越淡薄,而對於這一天的水邊遊樂、進餐則興趣日濃,使上巳節成為以郊遊野宴為主的節日。到了魏、晉,一些文人騷客很講究在上巳節約友人到山水秀美之處去飲酒賦詩,還別出心裁地把盛有美酒的羽觴(酒杯)放在曲曲彎彎的小溪裏任其漂流,流到誰麵前,誰就得一飲而盡,稱為“曲水流飲”。看來,古時的郊祭風俗可能是後代“野宴”風俗的濫觴。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