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 印度總述(1)

  印度總述。

  釋名。

  仔細探討天竺的名稱,很多不同的說法,弄得一團混亂。舊時叫做身毒,或者叫賢豆。現在根據正確發音,應該稱做印度。印度人民,隨著居住地方不同而自名其國,遠方外國,異俗之人,從遠處看,采用了一個總名,對自己所喜歡的地方,稱之為印度。印度者,唐朝的話就是月亮。月亮有很多名稱,印度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說,所有生物生生死死,輪回不息,好像一個沒有光明的長夜,沒有一個清晨的掌管者,就好像白日既已落山,晚上就點上蠟燭,雖然有星光來照明,哪能如同朗月的明亮?就由於這種情況,才把印度比成一輪明月。實在是因為在這個國家,聖賢相繼出世,遺法相傳,教導群生,條理萬物,好像月亮照臨一般。由於這樣原因,才把本國稱為印度。印度種姓很多,族類分成集團,而婆羅門則特別清高華貴。由於他們的緣故,而得到一個佳名,形成了一種習慣,不管地理上的差別,總名之曰婆羅門國。

  疆域。

  至於印度的界域,我們可以談一談。五印度這塊地方,方圓九萬多裏。三麵瀕臨大海,一麵背靠雪山。北方寬,南方窄,形狀好像半月。全國劃分地區,有七十多個國家,天氣特別炎熱,地方又多潮濕。北方山阜眾多,丘陵多鹽堿地;東部河流原野很肥沃滋潤,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磽薄。這是大概的情況,隻是簡略地一談。

  數量。

  數量的說法,叫繕那。舊時叫由旬,也叫那,又叫由延,都是訛而且略的。所謂繕那,指的是自古聖王一天行軍的距離。從前說一繕那等於[中國]四十裏。印度通常隻有三十裏。佛教的記載則隻有十六裏。把這個距離再往小裏分,一繕那分為八拘盧舍。所謂拘盧舍,大牛鳴聲所達到的最遠距離,就叫拘盧舍。又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肘為二十四指,分一指節為七宿麥,下麵還有虱、蟣、隙塵、牛毛、羊毛、兔毫、銅水,再分為七分,達到細塵,再把細塵分為七分,叫做極細塵。所謂極細塵,就是不能再分,再分就空無所有,所以叫做極微。

  歲曆。

  談到星辰的運行,日月的出沒,叫法雖不同,但時間沒有差別,隨著星宿,標出月名。時間極短的,叫做刹那。一百二十刹那為一刹那,六十刹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為一日一夜(白天三時,夜間三時)。世俗習慣,把日夜分為八時(白天四時,夜間四時,每一時各有四分)。月亮由盈至滿,叫做白分,月亮由虧至晦,叫做黑分。黑分或者十四天,或者十五天,因為月有大小。黑分在前,白分在後,合成一個月,六個月合成一行。太陽運行在內,是北行(從冬至到夏至――羨林注);太陽運行在外,是南行(從夏至到冬至――羨林注)。這兩行加起來,合為一年。又把一年分為六個季節。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漸熱;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酷暑;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時;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草木繁茂之時;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漸寒;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嚴寒;按如來聖教,一歲分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或者分為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春天三個月是製邏月、吠舍月、逝瑟吒月,相當於中國的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天三個月是沙荼月、室羅伐拿月、婆達羅缽陀月,相當於中國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天三個月是濕縛庾月、迦剌底迦月、末伽始羅月,相當於中國的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天三個月是報沙月、磨祛月、頗勒窶拿月,相當於中國的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所以印度和尚,依照佛的教導,在雨天安居不動。或在前三月,或在後三月。前三月相當於中國的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後三月相當於中國的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翻譯經律的人,或者說坐夏,或者說坐蠟,這都是邊地的特殊風俗,不合乎中印度的正音,或者也由於不理解方言,以致翻譯錯誤。還有推算如來投胎、誕生、出家、成佛、涅的時間,意見都參差不一,後麵再談。

  邑居。

  談到城市聚居之處,方形的城垣寬而又高,大街小巷,彎彎曲曲,市肆當途,樓店夾路,屠戶、釣徒、娼妓、戲子、劊子手、清道夫,這些人所居之處都有特別標誌,他們被排擠在城外,如果在裏邑中行走,他們隻能躲在路旁走。至於住宅的構造,圍牆的建築,因為地勢低濕,城牆多壘磚而成,住宅的牆壁間以竹木編製。房舍、平台、樓觀,用木頭製作屋頂,泥上石灰,蓋上磚坯。有的非常高,形式同中國相同。房屋用茅草蓋頂,或用磚蓋,或用板蓋。牆上塗上石灰以為裝飾,地麵塗上牛糞認為潔淨,應時的鮮花布撒其上,這是同中國不同的地方。那些僧寺,結構頗為奇特。四角建有高樓,樓閣高至三層,屋椽和屋梁,雕鏤得奇形怪狀。門、窗和牆上都畫上眾多彩繪。平民的房子,內部侈奢,外表儉樸。內室和中堂,高廣不同。層台重閣,形製不拘一格。門向東開,君王座位也麵向東方。談到休息的座位,都用繩床。王室、大官、士、平民、豪家大族,對床的裝飾不同,樣式則沒有不同。君王的室、座,更為高廣,上麵鑲嵌著珍珠,名之曰獅子床,上麵鋪上細毛布,一個眾寶裝飾的腳凳擺在前麵。一般官員,隨自己的愛好,雕飾自己的座床,上麵也裝飾著珍寶。

  衣食。

  上、下、內、外的衣服,都不用裁製,以白色為貴,輕視雜色衣服。男人在腰間圍上一塊布,一直達到腋下,把長巾橫置,一頭搭在左肩上,右肩袒露。女子穿一件圍裙,把兩肩都遮蓋起來,鬆散垂下。頭頂上的發梳成小髻,其餘頭發下垂。有的男人把胡須剃掉,還有一些別的奇風怪俗。頭上戴著花環,身上佩著瓔珞(類似項鏈一類的飾物)。身上穿的是奢耶衣和細毛布。所謂奢耶,就是野蠶絲。摩衣,是麻布一類的東西。墟嚴反缽羅衣,由細羊毛織成。褐剌縭衣,由野獸毛織成。這些獸毛又細又軟,所以能紡織,因此才被珍視,製成衣服。北印度天氣寒冷,因此衣服緊身,同胡人衣服差不多。不信佛教的外道衣服花樣繁多,裁製詭異。有的身穿孔雀尾,有的戴人頭骨項鏈,有的赤身露體,有的用草和木板掩蓋身體,有的把頭發胡子拔掉,有的鬢頭如蓬,在頭頂上編成小髻,上下身衣服沒有定形,紅白也不定。沙門(和尚)的法服隻有三衣和僧卻崎、泥縛些桑反那。三衣的製裁,各個教派不同。衣服的貼邊有寬有窄,褶頁有大有小。僧卻崎大唐語言是掩腋。舊時叫僧祗支。訛蓋著左肩,掩住兩腋,左開右合,長度隻達到腰下。泥縛些那大唐語言是裙子。舊時叫涅僧。訛因為沒有帶子,穿的時候把衣服弄緊,撮成褶子,用絲繩捆上。褶子的形狀各部派不同,顏色也有黃有紅。刹帝利、婆羅門清廉淳樸,潔白節儉。國王和大臣衣著玩飾迥乎不同。花環寶冠,作為首飾,鐲子瓔珞掛在身上。有的富商大賈,隻戴鐲子,人們多半赤足,很少穿鞋。把牙齒染成紅色或黑色。把頭發剪齊,耳上穿孔,高鼻子,大眼睛,他們的相貌就是這樣。

  他們的潔身自守,沒有外來壓力強迫他們改變意願。凡是吃飯,一定要先洗一洗手。隔夜的剩飯菜,不再食用。吃飯器皿不相傳遞,瓦和木頭器皿,用過就丟棄。金、銀、銅、鐵器皿經常擦拭得鋥亮。吃過飯後,口嚼楊枝來使口內潔淨。洗澡漱口沒有完,不相接觸。每當大小便後,必然洗灌。身上塗各種香,所謂梅檀、鬱金就是。國王將浴,必擊鼓彈奏。祭祀禮拜,一定要沐浴洗漱。

  文教。

  仔細研究他們的文字,是梵天梵天:又稱大梵天。印度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主管創造。佛教卻隻把他看成是神。所創製的。他在最初製定了四十七個字母。結合事物,把字母拚湊起來,根據事物的不同來表現它們。流變既久,枝派繁生,用途越來越廣,因地和人的不同而稍有改變。一般說來,它們都沒有離開本源。但在中印度特別詳細而正確,辭調諧和而雅致,同天神語言相同,氣韻清晰響亮,是人們的規範。鄰近地區和外國習慣於謬誤卻反以為訓,拚命傾向庸俗,不遵守純粹的風格。

  至於言語的記載,事情的記述,各有專人管理。史記和國家文獻,總名之為尼羅蔽荼大唐語言是青藏。好事壞事裏麵都談,災殃祥瑞備舉。

  至於孩子的啟蒙教育,誘導他們前進,首先教悉曇十二章。七歲以後,逐漸講授五明大論:第一叫聲明,解釋字義,把條目搞清楚,加以區分;第二叫做工巧明,教授工程技巧,陰陽曆算;第三是醫方明,講念咒製邪、草藥礦物藥,針灸和艾。第四叫因明,鑒定正邪,考定真偽。第五叫內明,研究五乘的因果和妙理。

  婆羅門要學習四吠陀論舊時叫毗陀,訛。第一叫壽。指的是養生修性之道;第二叫祠,指的是上供祈禱;第三叫平,指的是禮儀、占卜、兵法、軍陣;第四叫術,指的是奇巧技能、驅邪、念咒、醫方。

  老師必須廣泛鑽研精微妙義,深刻探討玄旨奧蘊,對學生講一般意義,用微妙的言詞啟發他們,幫助他們,誘導他們,使不中用的學生中用,鞭策愚笨的學生前進。如果他們見識度量通過敏捷,立誌想隱遁避世,他們反鎖房門,把自己囚禁起來,直到學成為止。

  學生到了三十歲,誌已立,學已成,當官受祿以後,先酬答老師的恩德。有的學生有廣博的古代學識,又好典雅,退隱保持自己的堅貞,沉浮於俗務之外,逍遙於世事之表,受寵受辱都淡漠置之而不驚慌,聲名遠揚,君王欣賞他們,但他們仍不屈從。然而國家尊敬聰明飽學之人,世俗敬重德高誌明之士。讚美獎譽既很隆重,對他們的敬禮也很周到。因此人們都立下誌向求學,忘記疲勞以從事學藝,他們訪有道之人,皈依仁愛之士,不以千裏為遠,雖然家裏很富有,但卻立誌在外行走,吃的東西也靠乞求得來,他們以明知真理為貴,不以貧窮為恥。如果隻是遊玩、懶惰、貪吃美食,喜著佳衣,既沒有德行,又不合於當時的習俗,這樣就會受到一切恥辱,醜名遠揚。

  佛教。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