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放式基金成為一個熱門的理財投資渠道,很多投資者認為投資基金可以“坐享其成”,把錢交給基金公司後就等著基金公司分紅,什麽也不去想,什麽也不去管,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後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利用各種渠道獲得開放式基金信息。
基金公司每日都會在監管部門指定的報刊上公布淨值。另外,基金的中報、年報、基金市場指數及各類基金升降名次也會通過媒體向客戶披露。因此,投資者要通過媒體了解基金最新的買賣價、淨值等。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基金的投資價值,如可以從支出及平均淨資產值的比例、淨股息收入與平均淨資產值的比例中,看出一隻基金的內在成本是否很高、回報率是否可觀。
隨時注意基金大股東及基金經理人的變動。
基金的主要持有人是誰、他們持有基金的數目占基金單位總數的比例,是影響該基金穩定性的兩大主要因素。當基金內大部分的持有者是機構客戶時,其穩定性通常不如持有者大部分為個人的基金強,特別是機構客戶進行大規模贖回時,會對基金投資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基金公司為了保護基金資產的相對穩定,一般都會設法使大中小持有人維持一個適當的比例。
根據投資者的財務狀況及投資目標決定分紅方式。
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目的是能夠獲利,除了拋售基金收回投資外,基金分紅也是投資者獲得收益的一個重要渠道。一般來說,投資成長型基金的投資者抗風險能力較強,注重資本的成長和積累,比較適合選擇基金分紅再投資的分配方式,而投資平衡型基金和收益型基金的投資者,比較注重平穩和現金收益,可以考慮選擇現金紅得的分配方式。
定期檢查投資成績及時調整投資組合。
雖然證券投資基金屬於一種中長期投資品種,但是投資者還是應結合自己的資金狀況,了解投資基金的經營變動情況和市場上優秀基金的業績表現,調整投資組合。定期檢查的要素包括組合內各基金的業績表現、基金組合的特性、組合中基金的基本麵等。
投資者買入並持有基金一段時間後,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投資目標發生改變、業績表現不符合預期、基本麵發生變化、當初對基本麵有誤解、承受過多壓力等等,這時投資者就應該果斷地調整基金組合,而不能當甩手掌櫃,不管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