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二十一年春,胥命於弭1.夏,同伐王城2.鄭伯將王自圉門入3,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頹及五大夫。
鄭伯享王於闕西辟4,樂備5.王與之武公之略6,自虎牢以東7.原伯曰8:“鄭伯效尤9,其亦將有咎10.”五月,鄭厲公卒。
王巡虢守11,虢公為王宮於玤12,王與之酒泉13.
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鞶鑒予之14.虢公請器,王予之爵15.鄭伯由是始惡於王16.
冬,王歸自虢17.
1“胥命”句:此條本與上年傳文相接,主語為鄭伯、虢叔,承上文省略。胥命:諸侯相會,約言而不歃血盟誓。弭(mǐ):鄭地,在今河南新密市。2王城:周之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西。成王時營建洛邑,謂之王城,為周之東都。平王自鎬京遷居東都王城。3鄭伯:鄭厲公,名突。將:率,率領。圉門:王城南門。4闕:亦稱觀、象魏。宮門外的建築物,形如台,懸典法於此,布告民眾。天子左右雙闕,諸侯一闕。西辟:西偏。5樂備:備六代(黃帝、堯、舜、禹、湯、武)之樂。6“王與之”句:鄭武公輔佐平王,平王以虎牢以東之地賜之,後鄭失其地,惠王複與之,以酬其功。略:疆界。7虎牢:即北製,地名,在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西。8原伯:原莊公,周卿士。9效尤:仿效錯事。指效法子頹樂及遍舞。尤:罪過,過失。10其:大概。表示揣測語氣。咎:災禍。11王巡虢守:周王巡視虢國所守之地。天子到諸侯國叫巡守,也叫巡狩。12為:修築。玤(bènɡ):虢地,在今河南澠池縣。13酒泉:周邑,其地未詳。14後:王後。鞶(pán)鑒:以鑒為飾的革帶。鞶:革帶。在衣內,用以係恥韍(裳外蔽膝之衣)及其他飾物。鑒:鏡子。15爵:飲酒器。16鄭伯:鄭文公,名捷,鄭厲公之子。由是:因此。周王賜其父鞶鑒而與虢叔爵,爵貴於鞶鑒,故鄭伯惡王。17歸自虢:從虢國回到王城。
經
二十[有]二年春1,王正月,肆大眚2.
癸醜3,葬我小君文薑。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4.
夏五月5.
秋七月丙申6,及齊高傒盟於防7.
冬,公如齊納幣8.
1二十有二年:公元前672年。原本無“有”字,據阮元《校勘記》補。2肆大眚(shěnɡ):赦免有罪之人。肆:赦。眚:罪過。肆大眚即赦免有罪之人。3癸醜:二十三日。4公子禦寇:陳宣公之太子。據《史記·陳杞世家》,宣公欲立寵妾之子,殺太子。5夏五月:據《春秋》之例,一季之中無事,書首月。此不書“夏四月”而書“夏五月”,杜預亦未加解說,下當有脫文。6丙申:九日。7高傒(xī):齊國之卿。防:魯邑,在今山東費縣東北四十餘裏。8納幣:古代婚禮有六,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幣即納征。男方派人至女家納幣以定婚。幣:指帛。也泛指玉、馬、皮、圭、璧等。莊公喪母未滿兩年而圖婚,又不使公卿而親往納幣,都不合於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