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1659年(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四月,鄭成功,張煌言親統大軍北上。二十八日到達浙江定海,經過兩天激戰,全殲鎮守該地的清軍,奪取了定海炮城,焚毀清水師船隻一百餘艘。如此,既解除了後顧之憂,又製造了一個進攻浙江寧波的假象,吸引江蘇,浙江清軍來援。五月初,鄭成功率領兵馬十餘萬分乘大小船艦三千餘隻從定海北上,分三撥進發,由中提督甘輝統帥前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658年(順治十五年,永曆十二年),清軍三路進兵西南,李定國等戰敗,永曆朝廷形勢危急。鄭成功見清方主力集中於西南,認為這是擴大以自己為首的東南抗清基地的大好時機,決定率領主力乘船北上,展開長江戰役。這年五月,中提督甘輝統領前軍乘船進至沙埕,在桐山一帶征糧。鄭成功親自帶領的主力也到達距沙埕三十裏的岑嶼。六月初十日起,張煌言,甘輝,馬信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清軍大舉向黔,滇進攻,永曆朝廷險象環生時候,李定國等人為挽救危局,曾派人前往川東,聯絡夔東十三家,讓他們進攻重慶以牽製清軍南下。十三家接到聯絡後,兩次配合發兵攻打重慶,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是因為兵力不足,被清軍擊敗。第二次是因為明軍發生內變,有將領率部降清而致使進攻功虧一簣。兩次主動進攻失敗,使得永曆帝和李定國指望夔東明軍反攻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軍全線潰敗,李定國下令放棄貴州時候,就已經估計到清軍必然乘勝向雲南推進,明軍不可能保住昆明。十二月初九日他派使者向永曆帝報告清軍勢大難敵,奏請“上當移蹕以避清人之鋒”。永曆朝廷自建立之始,一直如一葉扁舟隨風漂泊。移駐到安龍時候雖然比較穩定,但實際上是處於孫可望挾製之下,苟且偷生。直到1656年(永曆十年)移居昆明以後才過上比較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可望的叛亂和降清,對於清廷而言是天賜良機,可以利用南明的內訌,一舉蕩平黔,滇,實現統一大業。1657年(順治十四年,永曆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廷派出三路大軍:一路由吳三桂和李國翰統帥由陝西漢中南下四川,進攻貴州;一路由趙布泰統兵南下湖南,取道廣西,北攻貴州;第三路由羅托和濟席哈等統兵,由湖南進攻貴州。1658年(順治十五年)正月初九日,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孫可望的叛變,是南明政權內部又一次大動蕩。這次內亂平定後,李定國在處理善後事宜上,犯有偏頗。1658年(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正月,永曆朝大封剿逆各勳鎮,白文選,馬進忠,馮雙禮,馬寶,馬惟興,靳統武,祁三升等功臣加官晉爵。同時,討伐曾經接受孫可望密令準備東犯昆明的王自奇,張明誌,關有才等人。事實上,孫可望敗竄後,李定國本可以用朝廷名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可望投降清朝後,為了取悅於清廷,不僅提供了永曆朝廷軍事機密等各方麵的情況,獻上了滇黔地圖,還為清軍進攻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向導。清廷在孫可望的大力配合下“以大兵分三路趨雲南”。雖然清廷出於種種考慮沒有讓孫可望親赴前線,但還是充分利用了他過去在大西軍和永曆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加強了政治攻勢。當清兵分三路進軍時候,孫可望派人攜帶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交水之戰結束後,李定國同劉文秀分工,李定國率師回援昆明,以攻擊襲擊昆明的張勝等人;劉文秀繼續追擊逃竄貴陽的孫可望。張勝後來被李定國打敗後,被擒殺。 九月下旬,孫可望逃回貴陽,命令留守大將馮雙禮帶兵把守威清要路,並與馮雙禮約定如果劉文秀追兵到來即連放三聲號炮報信。馮雙禮已經知道孫可望兵敗如山倒,逃回貴陽隻剩下隨從區區十五六騎,因此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童年往事》裏有一個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打陀螺的鏡頭,用繩子纏繞在陀螺上,手指夾住繩子的一頭一甩,陀螺從繩子上猛然脫落到地上,順著慣性在地上旋轉。我看到這個鏡頭一下想起了兒時的打“靈郭”。“靈郭”其實也就是陀螺之一種,但不知為什麽那時候我們那裏的小孩子們叫那玩意兒為“靈郭”,“靈郭”也許是上海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盡管永曆帝和李定國為了使孫可望回心轉意做了不少努力和工作,但以失敗而告終。孫可望一意孤行,不可逆轉。孫可望執意武力解決出於下述考慮:首先,在西南的南明軍隊中孫可望的兵力最強,不僅貴州全省在他控製之下,在雲南留守的將領中也有不少效忠於他。其次,孫可望以國主的名義總覽永曆朝廷政務,早已習慣於君臨一切。而且,他思想深處還存在著一種自己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