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博文
關於王立山殺了個老印的消息幾天前看到過,但隻是看了題目。今天實驗室裏的朋友說起王立山是他的朋友,無形中覺得和王立山的關係好象也近了些,也了解的多了些。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原因,但基本就是因為那個老印的原因,醫生沒有當成,工作沒有著落,生活不如意,內心壓力大,最後不怕困難,下定決心,把那個給自己拆台的老印幹掉。
一.王立山槍殺了自己對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1)
(2010-04-24 13:26:44)

我愛我媽媽,愛得如此之深,雖然她吸毒,酗酒,眼睛基本失明,而且還得了精神分裂症。我永遠不會忘記,她曾經愛過我!---麗絲•瑪麗《風雨哈佛路》(HomelesstoHarvard:TheLizMurrayStory),根據麗絲•瑪麗的真人故事改編的勵誌電影,它講述了無家可歸的麗絲經曆人生的艱辛最終走進了哈佛的故事,貫穿其中的是她對親情的渴望與珍愛,和她坦然麵對生活的殘酷並自強不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2010-04-18 20:33:22)
二兒子已經三歲半,善辯,賴皮,好玩,可愛。今記其日常言行以備後忘。1.外出遊玩,手拽欄杆屢喊不走,我生氣的說:“浩浩,快點兒給我滾出來!”
“我不是正在往外滾嗎?”看我臉色變得緩和,立即來了一句:“爸爸,我累了,你背著我吧?”
“好吧。”人家自己都說在往外滾了,再不給點兒麵子顯得我太小氣了。
“浩浩,爸爸開了一天車也累了,讓我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2010-04-15 15:02:46)

陳曉旭,曾經林黛玉一樣的女孩兒,聰明漂亮,敏感多思,高傲孤獨,充滿憂傷的詩人氣質,憑借著對林黛玉的喜歡和理解成功飾演了林黛玉,從而揚名大江南北。後來進入了廣告界,被評為中國2005年度經濟風雲人物。我喜歡陳曉旭不僅是她的本色演出,也不僅是她在商界的巨大成功,更是她對人生的不斷感悟和思考。讀她的文章《夢裏三年》或者看她的《藝術人生》訪談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6)
常言講物以稀為貴,可我們家的情況不太一樣。雖然家裏隻有一個女人,可除了我這個老男人對這個女人不得不在乎外,兩個小子不太領情,要講有孩子緣的還是老爸。
孩子們對老爸的爭奪從我一進家門就開始了,又是親又是摟的。來不及在飯桌上坐下,老二就拉著爸爸一起看電視,要不就一起看書,那書都是十幾本,反正你是講不完的,同時還得摟著胳膊別讓爸爸中途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10-03-19 12:54:30)
一般情況下,當父母是比較容易的,隻要你有了孩子你就成了父母,可當個好父母並不容易,基本就是那句“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我自己有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三歲,在教育他們的時候我走入過很多誤區,我也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進步。下麵寫的有的是我做到的,有的是我認識到但沒有做到的。因此,現實生活中實踐與理論還是有差距的。
教育孩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大約一個月前收到朋友沈的夫人來信,講他們要在近期的某個周一來休斯頓大使館更換護照,並要我替他們把護照取一下寄給他們,順便見見麵。
我在《走近美國之新朋舊友》中提到的小鄧,這個小沈,還有我在上海讀書時就是死黨,自稱“山東三人幫”。我們甚至戲言將來回國後一人到上海,一人到杭州,一個到蘇州,坐陣長三角。我剛來美國時我們大家相互見過,此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0-03-13 17:04:14)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基督教傳入了我們村,可當時他們那種鬼哭狼嚎的祈禱方式及“你信就上天堂不信就入地獄”的單一直接的勸人信教方式讓我避之唯恐不及。到了美國這個基督教發達的國家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接觸和了解它。原因有二:一是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及拉斐爾的《花園中的聖母》等作品都是以《聖經》為背景,聖經故事可以增加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在今年的奧斯卡較量中,小成本製作的《拆彈部隊》一舉拿下了包括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在內的六個大獎,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它還使得凱瑟林•畢格羅成為了第一個站在最高領獎台上的女性導演。可這個片子並不叫好,很多人覺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說它是在為伊拉克戰爭唱讚歌,因為政治的因素而得獎。
其實我覺得影片所要描述的遠不止這些,我覺得平淡下掩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2010-03-10 11:44:30)
我已經在前麵的《走近美國》係列博文中講到,我懷著科研的夢想來了美國,可是科研夢已經被我從燎原之勢做成了星星之火,而海歸的路遙遠而崎嶇,同時我也逐漸喜歡上了美國的簡單生活。既然喜歡這兒並想留在這兒,那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申請綠卡。我是趕在2007年移民局大放水時自己準備並遞交的申請材料,當時選擇的是EB2的國家利益豁免。我在當時準備時得到了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