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喝醉酒

上聯:牙縫半個崩不字;下聯:野火春風鬥古城;橫批:你的明白?
博文
(2008-08-26 19:49:08)
三十多年前,記不清是“四屆人大”還是“十次黨代會”了。隻記得會開完了之後,有一個周總理的講話,是傳達到全國人民的“內部文件”。在講話中周總理花了很大篇幅表揚了“這次會議的保密工作”。大意是,直到“我們”的會議勝利閉幕了,會議公報也發表了,“我們”的代表們開始返回各地了,國外的報紙才恍然大悟。如此大規模的會議,涉及上千來自全國各地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西藏犛牛是僅存於西藏地區的特殊物種。據最新研究報道,西藏犛牛奶的營養價值遠高於普通牛奶。特別是對於提高運動員的耐力有著特殊功效。過去幾十年中,常有運動員去高原地區訓練,訓練後,運動員們的運動成績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統計發現,去西藏地區訓練的運動員比去其他地區,例如雲南訓練的運動員的成績提高的幅度要大。特別是去西藏地區訓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3-26 17:22:17)
“做人不能太CNN”!據說這是一句如今挺時髦的口號。不過,如果把這句話作成這樣一個句型,“做人不能太。。。”的話,再把可能用來填空的“媒體”列一個表,也不知道“CNN”能排第幾位。現在似乎占據首位,但願不是因為“CNN”比較好“欺負”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如今的電影,電視劇常常在有“需要”時,展示“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有點兒感覺不怎麽押韻。
小的小時候在北京的胡同裏不是這樣唱的,而是“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要;再要就上吊”!後麵的“再要就上吊”要念得一字一頓。
比較起來,小的還是覺著胡同裏唱得比較“正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網上流言,中國政法大學一位教授在上一門選修課的最後一節課時,因為逃課學生人數太多而與一名欲離開教室的女學生肢體衝突。事後這位教授表示是要堅持“師道尊嚴”。
聽說在肢體衝突之前,教授在課堂上講了一些針對逃課學生的嚴厲的批評語言,之後那位學生離座準備走出教室。小的過去既當過老師,也當過學生。在課堂上批評那些不在場的逃課學生似乎是一個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沙家浜》中的胡傳奎、胡司令唱道,“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小的聽說中國的社會結構是靠“人脈”關係,或者“組織”維持著。這個觀點,司令當年似乎是在無意中唱了出來。小的大致算了一下,如果司令的隊伍壯大後可以分為七個等級,每一級的“鐵杆兒”成員平均能有十個人的話,那麽這支隊伍就有了一千萬之眾!其中的百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向毛主席保證”,這是在文革中、甚至於文革後很長一段時間非常時髦的一句話。剛開始學著用這句話時,小的覺著特別鄭重。所以,沒有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一千也說不定,的把握是不敢亂說的。對於這句話的鄭重性的第一次懷疑,小的至今還記得十分清楚。那一次,小的為了向表妹說明一件事情的真實性,自以為很正式地用了“向毛主席保證”。可是,很顯然,表妹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7-15 10:52:08)
我們民族有句老話,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據小的所知,不少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誣蔑婦女”。其實呢,也不知道從哪朝哪代,這句話原本的意思讓這幫子腐儒給理解歪了,可能是故意解釋歪了,也說不定。
據小的所知,這句話原本與女人無任何關係。本來,這是孔老夫子一時興起,給他老人家的弟子們出的一個字迷“女子無才”。孔老夫子才高八鬥,學附五車(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似乎有一種說法“文革過來的人都有罪”。小的那時是個孩子,懂得的事情實在太少。說起來也做過一些類似於“迫害”老師的勾當。所以說有罪也不為過。要說對那段時光的懷念,那是有的。畢竟,那是小的們的童年,誰的童年不幸福呢?之所以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其原因無非是沒有比較而已。想想那時,“生活在毛澤東時代,肩負著解放全人類的重擔”,“就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小的時候過年還真的沒有什麽可值得回憶的。那時,可能是由於“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沒有什麽人真想著過年了。記憶中,也就是過年時每戶可以憑本兒(購貨本)購買幾斤花生,可能是每人半斤吧?反正是特別少。寫本兒就是買這些副食品時,要讓售貨員在自己的購貨本上寫上“花生二斤”等字樣,以免超購。記得,文革的頭一年過年時連鞭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