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原創】走馬歐洲之羅馬篇太初有道(上)
血肉模糊的身軀扛著沉重的十字架和世人的罪孽,身後羅馬兵丁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鐵釘穿透掌心,深深的釘入木頭中,鮮血滴在滾燙得岩石上;髑髏地的山頂上,十字架緩緩升起,發出嘎吱嘎吱的刺耳的聲音,但卻掩不住奄奄一息的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意大利是我在歐洲的最後一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到洛森的當晚下了一場大雪。早上起來,四周白皚皚的一片。萊茵河的水緩緩的流著,顯得特別的清。微微帶著濕氣的風吹來,盡管街頭往來的車很密,仍給人寧靜的感覺,似乎被風卷起的雪片落入水中的聲音都聽得到。
圖中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好的木橋--教堂橋,修建於十四世紀,是洛森的標至之一。昨晚為了去湖邊的賭場我曾從上麵走過,白天再次走上去,想起前兩天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凡爾賽宮在巴黎城西,離市區有幾十英裏的路程。當初路易十三喜好狩獵,結束後往往來不及趕回城裏的盧浮宮,便在此修了房屋若幹過夜,後來一路擴建,到他死前已成了初具規模的行宮。路易十四登基之初被一個大臣占據,他某天路過,發現皇阿瑪還留了這麽一處房產,當即把裏麵不守人臣之道的老東西一腳踢出,大興土木,使其成為可與盧浮媲美的王宮。這總不免讓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英國人領導了工業革命,打下了日不落帝國,然而他們在文藝方麵的創造力卻乏善可陳,除了莎翁之外,很少有巨匠級的人物。堂堂的大英博物館,居然多是從世界各處坑蒙拐騙來的東西。這也許與他們保守呆板的國民性格有關。幸虧他們有個王室,每每孜孜不倦的上演各種悲劇喜劇鬧劇,才使這個國家不至於boring得到了家。大英博物館內外皇家的代表作,在倫敦市內除了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英倫島,而倫敦正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市區裏,我伸長了脖子四處張望,心中充滿了好奇。然而,潮濕寒冷的空氣,歪斜狹窄的街道,灰色的樓房,式樣古拙的TAXI,泰晤士河邊的“大笨鍾”和議會大廈....所見所聞所感受的種種,仿佛一串串神奇的咒語,解開我心中封凍著記憶的道道魔符。這種感覺,豈止是舊地重遊,簡直是把我帶入了時間的遂道。我心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4-10-28 20:33:57)
小時候,家裏有長輩在一工廠當工人.和她一起的其他幾個女工常常聚在一起吃飯。有一位40歲左右的女工,長得白淨斯文,個頭一米五左右。據我長輩說,她父親練過功夫,很厲害。當時我還太小,後來崇拜無比的武鬆和少林寺和尚都還沒從電影電視上出現,因此“功夫”二字並沒讓我熱血沸騰。 後來有幸跟隨長輩見到了這位老爺子。幼年時候的巴山還是滿招人喜歡的,因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對於現在中國教育產業化的主張,我基本持反對態度。雖然有人說,這是與國際接軌大勢所趨,比如美國的高等教育就是一種產業。但他們沒有看到,或者不願看到,西方國家的大學中,哪有我們這麽多光吃飯拿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牛B烘烘,連教授都不敢惹他們的行政人員?光養這些人,中國的學子們便要交不少冤枉錢。要教育產業化,得叫這幫官老爺中至少一半卷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0-28 20:20:49)
讀書時住公寓,FrontDesk工作的就有一位印度美女,雖然稍黑,但大眼睛,長睫毛,五官棱角分明,與中國MM的柔婉之美大不相同。最妙的是她往往晚上值班,我從實驗室回來往往碰到。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開始給她打了個招呼,互通了姓名。以後的事可以用峰回路轉來形容。。。。嘿嘿,其實也沒什麽,就是每晚聊幾句而已,跟她去了一次印度人的聚會,弄了一身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0-28 20:15:32)
第一回 大學軍訓時的一天我到係辦公樓取信,那是一棟老建築,大概跟共和國的曆史一樣長了。裏麵有點陰森森的,但當時正是初秋,裏麵很是涼爽,想起還要去操場齊步走,我在樓裏有點留連忘返了。下了一層樓,打算坐下涼快涼快。但就在臀部即將觸到樓梯的瞬間,突然感到一陣殺氣,就象是西門吹雪的劍架在了脖子上。好個夜林,不愧剛受了解放軍戰士的訓練,反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