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解決中國教育產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支招

(2004-10-28 20:33:07) 下一個
對於現在中國教育產業化的主張,我基本持反對態度。雖然有人說,這是與國際接軌大勢所趨,比如美國的高等教育就是一種產業。但他們沒有看到,或者不願看到,西方國家的大學中,哪有我們這麽多光吃飯拿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牛B烘烘,連教授都不敢惹他們的行政人員?光養這些人,中國的學子們便要交不少冤枉錢。要教育產業化,得叫這幫官老爺中至少一半卷鋪蓋先! 不過話說回來,當教育產業化的主張者,決策者和受益者三位一體時,跟他們講這道理也是白費力氣。我們還是想想看,有沒有辦法讓那些農村的,下崗工人的子女,在這個“大勢所趨”的背景下,跨進大學校門吧! 媒體時有報導,社會上熱心人捐贈讓貧困考生上了大學,但這種方式隻能幫助很少數量的學生。這種來自民間,沒有利益驅使,全憑道德力量支撐的資源雖然可貴,必竟有時而窮。其他很多方式,如貧困生貸款,勤工儉學等方式,實現起來都很困難。我認為,應當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接受高等教育,本質上是一種長線投資,白花花的銀子出去,四年後拿到一張文憑(沒準還學到了一些知識),回報呢,就是能找個不錯的工作,多掙的錢若能抵消這四年的花費還有餘的話,這投資就算是賺了。從前,投資是由國家承擔(當然,說到底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納稅人的錢),可突然間國家說老子不幹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轉眼國家投資成了家庭的投資,該交的稅照交,從前免費的現在卻是有理無錢莫進來,升鬥小民自然叫苦連天。 其實,一個投資,隻要有利可圖,要找資金還是有可能的。國家不願投,老百姓家庭沒這個本錢,何不讓它徹底市場化,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讓社會來投資,風險,利潤都由社會來承擔? 實現方法之一: 建立一個類似於發行股票的機構。那些無力支付學費的學生,把自己象原始股票一樣“賣掉”。社會上的個人,投資公司,乃至於政府,都可以來購買這些原始股。原始股籌得的資金即可用作上學費用。作為回報,待這學生畢業工作之後,除了收回自己的投資,在若幹年之內,該學生按比例交出自己收入,各股東按額分紅。這些股票也象一般的股票,可以升值貶值(根據學生在學校裏的表現,入黨拿獎學金追到領導千金則升值,不及格受處分談戀愛過份投入則貶值),買進賣出。 因為是經濟利益驅動,這種方式的好處選擇投資時更注重投資對象的綜合能力,而不僅限於考分,同時為了股票增值,投資者自會想出辦法對投資對象進行能力培養。一些中介職業會應運而生,比如對學生的潛力進行評估的公司,對學生的進行課外的職業能力培訓的公司(簽合同時,投資者可以要求學生參加指定的培訓)。投資者為了自己的收益,也會想法替這些學生找分好工作。 實現方法之二: 一些需要培養長期人才的公司,可挑選有潛力的學生,資助其上學,簽下合同,在校期間需接受公司的集訓,畢業後必須至少到該公司工作若幹年,否則罰款若幹。需要人卻招不到人的冷門政府機構,研究所也可如此辦理。 實現方法之三: 大學免費讓一些學生上,畢業後指派工作(好象又回到過去了啊?),用人單位付給學校一些錢,學生在若幹年內也需把收入按比例給母校。 希望大家都來出些點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