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司令是也

回歸原始主義者兼動漫發燒友
個人資料
窈窕淑女司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5-02-20 16:09:53)
數十年來胡亂看書,亂七八糟的想法如同張無忌練到七級的乾坤大挪移在腦海裏積存流竄,一直找不到穴道宣泄,以至於很多沒準兒是很精彩的觀點和感想都白白流失了。自去年發現有壇子這麽一回事,象是發現了一個新世界,不禁大喜過望、食髓知味並從此非彼不歡~~~~沒有網絡的時候,作者寫了東西要投稿、要經編輯審批、到印成鉛字被讀者讀到這之間的過程象選美一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2)
(2005-02-11 20:04:33)

一直都好奇,媚眼是一種什麽樣的眼?
  身為女人,而竟不知媚眼,總是心有不甘。有天終於薅住老公試練。用盡各種眼部表情,整張臉都肌肉酸痛,因為想著可以風情萬種,也就忍住。誰想那位賞鑒者自報紙堆中抬頭,眉頭緊蹙:你出怪相就出怪相,幹嗎老翻白眼啊?
  一時萬念俱灰。
  老公醒覺得罪了人,賠笑哄說:小眼睛才飛媚眼呢,咱們是大眼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6)
(2005-02-11 19:58:26)


拋媚眼,含有別意!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審美習慣,拋媚眼這個舉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含義。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大多數男人對女人拋媚眼,其實是不反對的,因為這往往表現了極女性化的部分,而在一個男人的內心深處,是喜歡一個女人是純粹的女人的。拋媚眼的代表意義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麵看出來。就是描寫一個男人娘娘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9)
(2005-02-11 19:55:48)

基本上過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悶騷生活,因為鬱悶所以悶騷,悶騷著就更鬱悶了。臉上神情永遠古怪,既像全世界人人欠我一百大洋,又像娛樂報紙派來偷窺私隱的臥底,不笑還好,一笑更像猥褻女童的老頭,差點沒露出森森白齒。這樣的悶騷生活,還要過得津津有味,熱衷故弄玄虛,自覺高深莫測,金口難得一開。身上藏了十八把刀和七七四十九個暗器,白晃晃的刀從不出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5-02-11 19:53:05)


 媚眼是個啥眼神呢?
  媚眼是一種高品位的儀態。
  "飛媚眼,就是迅速地用一縷含笑卻羞澀的眼光,傳遞一種欲言又止,柔腸百轉的楚楚可憐"。
  這是高難度的技術活。
  "媚眼飛的好,眉來眼去,刹時就煙波萬裏......"
  媚眼,就是為你眉目傳情,媚得你死去活來的那一眼!
  啊,媚死人的眼。
  不管是西施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5-02-09 20:48:43)
大毛同誌是野雞黨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金書龍家的的養雞催肥戰爭,受野雞黨和野鴨黨派遣,不遠萬裏,來到金書龍家。去年春上到前院,後來到後院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野雞,毫無利己的動機,把金書龍家的催肥事業當做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麽精神?這是催肥主義的精神,這是野雞主義的精神,每一個野雞黨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大毛同誌毫不利己專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2005-02-08 18:04:49)
村上春樹的書-令人神往的虛的世界我是偶然發現村上的,那時並不知道他很有名/流行,第一本好象是<<挪威的森林>>。隻是覺得看了後有超然世外的感覺,很清新放鬆。比較喜歡的是<<海邊的卡夫卡>>,絕對有共鳴。後來才非常驚訝地知道台灣年輕人對他的作品近些年非常狂熱著迷,我想或許是因為他們對村上小說中的那種壓迫、虛無和破碎感有所共鳴吧村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9)
(2005-01-31 09:09:23)
當我第一次讀溫瑞安的“四大名捕”係列正直我讀了十幾遍金庸,古龍,讀得自己都膩膩歪歪可又覺得沒讀夠武俠的時候,真是有種“驚豔”之感。可當時能找到的隻有這“四大名捕”的一套書,所以一直覺得意猶未盡。金庸的武俠細膩嚴謹,古龍的飄逸瀟灑;金的實些,古的虛些;金庸擅長大場麵可以把眾多的人物寫得個性鮮明一絲不亂;古龍則可以下筆不多卻給予你很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5-01-29 20:40:51)
張閎:
“在這個魯迅獨創的文體中,自然不乏佳篇,比如說,他前期的那些(多少帶
有尼采風格的)格言式的隨感和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的文章。但也有許多
(特別是晚年的雜文)充其量隻是一些時文,或者是一些與論敵之間纏夾不清的口舌
之爭。這些作品美學上的趣味惡劣,內容上無非是一些平庸的‘真理’,或一些自
相矛盾、強詞奪理的‘宏論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05-01-29 20:38:22)
1919年  陳鐵生:“魯迅君何許人……腦海裏似乎有點不清楚,竟然把拳匪同技擊術混在一起。(《駁隨感錄第三十七條》,原載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6卷2號)  1924年  成仿吾:“前期作品中,《狂人日記》很平凡;《阿Q正傳》的描寫雖佳,而結構極壞;《孔乙己》‘《藥》,《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隨筆;《頭發的故事》亦是隨筆體;惟《風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56]
[57]
[58]
[59]
[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