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有多遠

狡兔又建了個新窩了(http://blog.sina.com.cn/bradnor), 歡迎訪問!
個人資料
心遠地自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7-11-21 12:19:35)
很久沒有看到小新了,雖然大家還在一個樓裏。周末在家,邊看電視邊幹活,忽然聽到電視裏一個熟悉的聲音,抬頭一看,咦,怎麽小新出現在鳳凰台的節目裏。咬著牙低著頭說話的樣子十分搞笑,宛然不像平時的新新人類的酷樣子。 這是鳳凰台一檔關於歐洲華人生活節目,小新新交的女朋友好像在這裏搞一個中國電影節,他自然也鞍前馬後地幫忙,結果幫著幫著就成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1-16 11:56:01)

沒想到冷布丁兒地還趕了個時髦,就在歐洲之星的倫敦發車站從滑鐵盧搬到St.Pancras的第二天,俺就要到布魯塞爾出差,搶先見識了一下這花了無數銀子重新整修的車站新貌。說實話是不情願的,因為原來的滑鐵盧離家更近,這新車站在倫敦的北部,還得換地鐵,舟車勞頓的。不過法國人應該是高興的,滑鐵盧之敗是他們的大辱之一,英國人把自己的火車站以這個命名本來就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1月11日,中國國內的孤男寡女們在瘋狂慶祝光棍節,在英國這一天是終戰紀念日,上至皇室,下至老幼平民,很多人的衣服上都別著標誌意義的小紅花,以表達對為國作戰犧牲人的紀念。兩廂對照,頓生無厘之感!
這麽多年我從來沒有戴過這朵紅花,一開始,對這個國家的習俗不了解,覺得它是別人家的事。後來,似懂非懂之際又想它是不是也紀念在19世紀中為大英帝國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11-09 09:43:16)
又是周末,日子隨著庭前的落葉飄搖而過。怎麽轉眼之間又是一年?!
最近單位大地震,喧囂了很久的搬遷計劃終於塵埃落定了,我們終於沒有躲過要被趕到西倫敦的總部去。單位裏一片低氣壓,因為對於很多人這意味著每天通勤的時間要多出3-4個小時。高官恨傲慢地說我們不識時務,因為在其他部門都麵臨裁員的時刻我們可以還多出每年4000鎊的補助,應該感激涕零才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中央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來是一身夾克、一雙布鞋的「平民總理」形象。不過,有珠寶商透露,溫家寶的太太張培莉買珠寶出手大方,曾一買就超過人民幣兩百萬元以上。有八十多家台灣珠寶廠容目前正在北京參加「國際珠寶展」。據台商表示,來自台灣的珠寶不僅一般人喜愛,北京高官眷屬也不例外,且出手也十分大方。根據台灣電視媒體的畫麵,一位台灣珠寶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7-10-29 12:30:16)
今天接待了一個18人的日本電視訪問大團,主要是來參觀我們新聞部的。本來跟我搭不上邊,不過因為其中的領隊在荷蘭的會上聽過俺的paper,所以想請俺再去講一遍和新聞采集相關的技術問題。不是特情願,因為現在忙得團團轉。不過一看日程安排,在俺前麵講的居然是FrankGardner,又覺得可以去看看,就當俺追星吧.
FrankGardner原來是我們單位的駐中東記者,會說流利的阿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在一片裁員節流的風潮中,我們單位還是終於決定奧運要上一套高清的報道。一開會,報上來的預算幾乎每項都是幾十萬鎊,也不知道最終我們到底要花多少錢。俺去北京的日子也大體訂了,從七月中一直到八月底,一下又覺得一個多月其實是很漫長滴。可惜父母家離北四環太遠了,不然住在家裏也不錯,還能替爹娘撈點住房補助。
俺這個最不愛開會的人現在忽然陷入了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可以說奧地利的美景能用兩部電影來概括-《茜茜公主》與《音樂之聲》。《音樂之聲》是在靠近德國的薩爾茲堡拍的,那裏也是莫紮特的故鄉。而《茜茜公主》則是維也納的驕傲,她的身影她的傳奇不僅出現在皇宮的展廳裏,美輪美奐的美泉宮裏,更在路邊的小店裏和人們的心裏。
美泉宮是皇室的行宮,相當於凡爾賽之於巴黎。由於茜茜的存在,她賦予了這座冰冷的宮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遊完了泰晤士河及塞納河之後,來到維也納當然也要遊一遊這著名的多瑙河。唯一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選擇了維也納城外的一段河穀,叫瓦豪河穀,是從奧地利東麵進入維也納的門戶,也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
旅程是一個叫melk的地方開始,這裏有個很漂亮的修道院,大概有近一千年的曆史,在河岸的山崖高高地立著。外牆刷著奧地利常見的亮亮的黃色,秋日的陽光下很是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我們開的會終於轉到維也納來了,正好老媽還在英國,於是就訂了票帶她老人家一同前往。去維也納怎麽可以不去音樂廳呢,尤其老媽又是個音樂愛好者?查了半天,又看了很多前人的介紹,終於在網上把票搞定了。其實也不貴,最便宜的坐票是39歐元一個人,想想在北京聽場音樂會也得五六百一場,金色大廳這麽小資的地方,這個價錢還是挺便宜的。不知怎麽在那裏稀裏糊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