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幻想過這樣的畫麵:清晨潮退,赤腳走在細軟的灘塗上,太陽從海平麵緩緩升起,海風送爽,一隻隻蛤蜊悄悄從泥沙中冒出頭來。你俯身、挖掘、感受大自然的饋贈,這就是趕海,原始、真實、浪漫。而現實卻啪啪打臉——2025年“五一假期”,山東日照,海灘上,遊客如潮。不是趕海,而是“趕車”:景區工作人員開著一輛小貨車一路疾馳,“嘩[
閱讀全文]

在這個充滿戰火與迷霧的春天,俄羅斯與朝鮮——終於不再“半遮麵”,大大方方地官宣:朝鮮軍隊,已經參與到俄烏戰爭當中,並將繼續為“共同的反西方事業”奮戰到底。此前,朝鮮雖然被西方多次指控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炮彈,甚至有人目擊朝鮮士兵在頓巴斯地區出現,但平壤始終保持一貫的“死不認賬”態度,哪怕證據坐實,也堅稱“純屬[
閱讀全文]

他是中國人,也是馬來亞的“人民英雄”;他是中共的代表人,卻被中國官方長期視而不見。他的名字叫陳平,一個在東南亞密林中與帝國主義殊死搏鬥的傳奇人物,也是一個在中國政治記憶中被“選擇性失憶”的角色。他是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的最後一任總書記,是一位理想主義者、革命者,也是一位失敗者、局外人。陳平的一生,是一場漫長[
閱讀全文]

在2025年4月29日這個本該普通得像白開水的日子裏,中國外交部突然揮舞起大旗,高調發布了一則名為《不跪!》的視頻,主題是鏗鏘響亮的“中國不跪”。字裏行間,豪情萬丈,仿佛下一秒就要擂鼓出征。然而,看完這個視頻,倒不禁讓人想歎一口氣:不是感動,而是為這堂堂國家機關的淺薄、土氣、乃至近乎丟人的表演感到陣陣尷尬。是的,尷尬,兩個字,概括了一[
閱讀全文]

前幾天,刷到熱搜詞“高潮針”,第一反應是:咦?打一針就能高潮?還有這種好事?這年頭,連享樂都可以靠醫療外包了嗎?然而,人到中年,不敢輕易相信美好。一邊感歎人類科技之偉大,一邊小心翼翼地點進去看了詳情,才發現,這所謂的“高潮針”,不過是把透明質酸(對,就是打玻尿酸那種)或者其他填充物,注射到女性器官某些關鍵部位,比如G點,陰[
閱讀全文]

在中國,有一句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至理名言,叫作“摸著石頭過河”。初聽這話,仿佛蘊藏著東方哲人的無窮智慧,慎重、務實、循序漸進。然而,當我們把鏡頭拉遠一點,定睛一看才發現:這條河上,不僅早已橫跨著結實寬闊的橋,而且沿岸標牌林立、路燈明亮。別國的行人,早就邁著輕鬆的步伐哼著小曲走過去了。而某些人,卻偏偏要打著雞血,閉著眼睛,彎著腰,[
閱讀全文]

縱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憶萬富翁”,至少擁有兩個“憶”——一個是回“憶”,一個是失“憶”。人到暮年,迎來的不僅是身體逐漸衰老的現實,還有一個更具神秘色彩的心理現象:記憶的雙重變奏。他們變成了“回憶富翁”,仿佛擁有一座無盡的寶庫,隨時可以拿出一段段“往事如煙”的故事來分享;另一方麵,他們成為了&ldquo[
閱讀全文]

一生中會遇見許多人,有的留下名字,有的留下微信,留下了彼此共同的回憶。但等你真的想找個人說說話、一起走走,卻發現通訊錄裏密密麻麻的人名,大多數都變成了一個“尷尬的頭像”,和一群“沉默的羔羊”。朋友,什麽時候變得這麽難了?從小到大,友情是我們成長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感情。小時候,朋友就是操場邊分一半辣條的同桌,是一起被老師罰站[
閱讀全文]

諾羅敦·西哈努克是柬埔寨最具戲劇性的人物——有人稱他為“王中之王”,也有人罵他是“權謀小醜”;他一生扮演了國王、總理、總統、親王、國家元首、流亡政客等角色,變幻莫測、翻雲覆雨,宛如一部不知疲倦的政壇肥皂劇。而在這政治迷霧之中,他的風流史也同樣傳奇——嗜好美色、廣收妃嬪,被稱作“東南亞的查理大帝”。更重[
閱讀全文]

在這個麻辣當道、重油重味一統餐桌江湖的時代,“清淡”仿佛成了一個被邊緣化的詞語,像個低聲細語的隱者,躲在煙火人間的角落。但真正的風雅,從不靠張揚;真正的健康,也從不以刺激為名。這時候,西芹炒百合,便如一縷山間清風,在你的齒頰間悄然掠過,既不奪目,又不單薄,仿佛是味覺世界裏的一位白衣女子,素手烹調,一身芬芳。
西芹,本名芹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