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美貿易戰的諸多回合中,川普向來以“出其不意”著稱。4月這個看似普通的星期三,他再一次上演了地緣政治的魔術戲法:一邊宣布對絕大多數國家的新關稅暫緩90天實施,一邊卻悍然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驚人的125%。這番神操作,狠狠撕開了中國的強硬麵具,徹底改變了中美博弈的節奏。中國一向擅長“對等反製”,此番也不例外。麵對美方關稅,立刻[
閱讀全文]

2025年4月8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的“對等關稅”從34%暴力上調至84%,不到48小時,中方迅速反製,宣布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相同幅度的關稅,強硬回應美方挑釁。至此,中美貿易戰進入了“極限互毀”的階段:雙方都拉滿關稅杠杆,仿佛在向對方宣告——“談不攏就同歸於盡”。所謂“對等關稅”,聽起來像是一種理性、平[
閱讀全文]

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關稅政策起伏不斷的今天,一種看似理所當然的觀點在坊間廣為流傳:中國對美國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因此中國才是這場貿易關係中的“贏家”。不少輿論據此指責美國“吃不了虧就想打貿易戰”,仿佛美國是在耍賴。但若細細掰開“順差”這兩個字,就會發現:所謂的順差,其實可能隻是“數字上的勝利”,而非“利益[
閱讀全文]

提到鵝,你會想到什麽?是那隻在村頭田野間嘎嘎亂叫的家夥,還是廚房案板上待鹵的美味?鵝,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無論是北方的鐵鍋燉大鵝,還是南方的白切鵝、鹽水鵝,都有著各自的擁躉。然而,若要論鵝中貴族,非獅頭鵝莫屬。獅頭鵝,這個名字聽起來就不一般,仿佛一隻擁有帝王之相的禽中霸主。而事實上,它的確是鵝中巨無霸,體重最高可達40斤[
閱讀全文]

在一個對“農民”二字深懷情感的文明古國,一個西方政要將其稱為“peasant”(農民),如巨石擊打死水,激起滔天大浪。2025年4月4日,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Vance)接受福克斯新聞(FoxNews)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說:“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向中國‘農民’借錢,來購買中國‘農民’製造的東西。”此話一出,中國媒體和網友群情激憤,義正[
閱讀全文]

當川普(DonaldTrump)再度高舉“對等關稅”(ReciprocalTariffs)大旗,金融市場瞬間變天。上周五,美國股市經曆了2025年的“黑色星期五”(BlackFriday),道瓊斯工業指數狂瀉千點,標普與納指雙雙重挫。中國輿論卻在這一天歡欣鼓舞:紛紛調侃美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慶幸自己正值清明假期,“幸免於難”。可僅僅隔了一天,4月7日周一,中國A[
閱讀全文]

人的物質需求有止境,精神需求卻是無窮的。在物質世界裏,我們需要食物、水、空氣和安全才能生存;而在精神世界裏,我們需要信仰、意義、情感寄托和心理支撐,才能活得像個人。精神支柱是人類存在的基石,不管是崇高的信仰,還是簡單的生活習慣,它都是我們對抗虛無的一種方式。有人信奉主義,有人篤信宗教,有人為公平正義獻身,有人為榮華富貴拚搏;有人養[
閱讀全文]

2025年1月,美國政府頒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禁令:禁止其駐華人員,包括外交官、軍事人員、情報人員及其家屬,包括持有安全許可的承包商,與中國公民建立戀愛或性關係。這一禁令表麵上看是個人行為的管理,實則是對國家安全的防護升級,其本質在於防範所謂的“美人計”——尤其是中國情報係統中被西方稱為“紅燕子”(RedSparrow)的女特工。在中美[
閱讀全文]

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體係仿佛是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每個國家都是其中的一個節點,美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這張網絡的中心。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貿易體係,基本上是由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主導的。這套體係的基本邏輯是:美國市場開放,允許大量外國商品進入,以此換取政治影響力和全球經濟話語權。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歐洲、亞洲的主要經濟體,特別是部分發展中國[
閱讀全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忙祭墳。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大街小巷的香燭紙錢攤位就開始熱鬧起來,還有專門的電商平台推出“高端定製冥幣”業務,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燒送專屬的紙房子、紙車子、紙手機、紙電腦,乃至——紙股票、紙信用卡,甚至還有“陰間房地產”和“冥府VIP會籍”!在一片市場經濟的熱潮中,連鬼都不能免俗,要講究資產配置[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