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在2025年4月29日這個本該普通得像白開水的日子裏,中國外交部突然揮舞起大旗,高調發布了一則名為《不跪!》的視頻,主題是鏗鏘響亮的“中國不跪”。字裏行間,豪情萬丈,仿佛下一秒就要擂鼓出征。然而,看完這個視頻,倒不禁讓人想歎一口氣:不是感動,而是為這堂堂國家機關的淺薄、土氣、乃至近乎丟人的表演感到陣陣尷尬。是的,尷尬,兩個字,概括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前幾天,刷到熱搜詞“高潮針”,第一反應是:咦?打一針就能高潮?還有這種好事?這年頭,連享樂都可以靠醫療外包了嗎?然而,人到中年,不敢輕易相信美好。一邊感歎人類科技之偉大,一邊小心翼翼地點進去看了詳情,才發現,這所謂的“高潮針”,不過是把透明質酸(對,就是打玻尿酸那種)或者其他填充物,注射到女性器官某些關鍵部位,比如G點,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在中國,有一句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至理名言,叫作“摸著石頭過河”。初聽這話,仿佛蘊藏著東方哲人的無窮智慧,慎重、務實、循序漸進。然而,當我們把鏡頭拉遠一點,定睛一看才發現:這條河上,不僅早已橫跨著結實寬闊的橋,而且沿岸標牌林立、路燈明亮。別國的行人,早就邁著輕鬆的步伐哼著小曲走過去了。而某些人,卻偏偏要打著雞血,閉著眼睛,彎著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4-25 22:37:14)

縱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憶萬富翁”,至少擁有兩個“憶”——一個是回“憶”,一個是失“憶”。人到暮年,迎來的不僅是身體逐漸衰老的現實,還有一個更具神秘色彩的心理現象:記憶的雙重變奏。他們變成了“回憶富翁”,仿佛擁有一座無盡的寶庫,隨時可以拿出一段段“往事如煙”的故事來分享;另一方麵,他們成為了&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生中會遇見許多人,有的留下名字,有的留下微信,留下了彼此共同的回憶。但等你真的想找個人說說話、一起走走,卻發現通訊錄裏密密麻麻的人名,大多數都變成了一個“尷尬的頭像”,和一群“沉默的羔羊”。朋友,什麽時候變得這麽難了?從小到大,友情是我們成長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感情。小時候,朋友就是操場邊分一半辣條的同桌,是一起被老師罰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諾羅敦·西哈努克是柬埔寨最具戲劇性的人物——有人稱他為“王中之王”,也有人罵他是“權謀小醜”;他一生扮演了國王、總理、總統、親王、國家元首、流亡政客等角色,變幻莫測、翻雲覆雨,宛如一部不知疲倦的政壇肥皂劇。而在這政治迷霧之中,他的風流史也同樣傳奇——嗜好美色、廣收妃嬪,被稱作“東南亞的查理大帝”。更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這個麻辣當道、重油重味一統餐桌江湖的時代,“清淡”仿佛成了一個被邊緣化的詞語,像個低聲細語的隱者,躲在煙火人間的角落。但真正的風雅,從不靠張揚;真正的健康,也從不以刺激為名。這時候,西芹炒百合,便如一縷山間清風,在你的齒頰間悄然掠過,既不奪目,又不單薄,仿佛是味覺世界裏的一位白衣女子,素手烹調,一身芬芳。 西芹,本名芹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一向被中國官媒塑造成“頭號敵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霸權主義窮凶極惡、資本主義日薄西山——簡直像張永不褪色的反派劇照,貼在每一則國際新聞的背景板上。從小學課本到央視國際頻道,從戰狼發言人到愛國博主的直播間,大家都齊刷刷地表態:“打倒美國霸權!”“美國正在崩潰的邊緣!”“美國老百姓活得水深火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愛情的演練場上,有這麽一句流傳廣泛、略顯刻薄,卻又真實到讓人啞口無言的俗語:“試女人可以用金,試男人可以用女人。”表麵看似男女對立,其實不過是揭露了人性深處的柔軟與脆弱——一個為求安全感不惜拜倒在鈔票堆裏,一個為了滿足欲望心甘情願溺死在美色溫柔鄉。這話要是用在電視劇裏,那就是豪門總裁與拜金女的老戲碼:“你愛的是我,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胡誌明是越南的國父,也是中國的“胡伯伯”。他可以用粵語和廣州街頭的小販講價,也能在延安窯洞裏跟周恩來聊《資治通鑒》。他曾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官,也在中南海喝過毛澤東親手泡的龍井。和金日成那種“懂卻防”的中國關係不同,胡誌明是真懂、真親、真會用——用中國的地盤做根據地、用中國的語言傳遞革命、用中國的軍火與法國人、美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