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在這個被“政治正確”壓得喘不過氣的時代,政壇成為一場場精致的演出,台上的演員個個衣冠楚楚,台詞流暢,連表情都經過訓練。唯獨川普,這個不按劇本來、愛說就說、不管你喜不喜歡的“老頑童”,總能在一眾政客中脫穎而出,讓人又氣又笑。最近,他又做了兩件“童心大發”的事,再一次驗證了那句名言:“川普不發瘋,政壇死氣沉。”第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問:“怎麽看自己是不是流氓?”答:“如果看到流氓被揍,立刻想到’下一個就是我’,那你肯定就是。”這句來自網絡的諷刺之語,乍一聽像個段子,細細想來,卻是對當代國際關係中某些國家心理狀態的精準診斷。尤其放到當今中國的國際輿論與外交心態上,更是有一種驚人的適配性——明明自詡“偉大光明正確”,可每每一國出事(薩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在這個信息爆炸、觀點多元的時代,總有那麽一群人,他們不以邏輯為指引,不以事實為準繩,而是以“反美”作為唯一的北鬥星。不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他們總能精準地得出一個神奇的結論:隻要是美國幹的事,就一定是錯的;隻要是和美國作對的國家,不管多麽胡鬧,都值得歌頌、同情乃至膜拜。於是,就誕生了這樣一條荒謬絕倫的“邏輯鏈”:烏克蘭抵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伊朗的朋友遍天下——沒幾個。在伊朗被以色列導彈問候、被美國轟炸機突襲核設施的時候,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一個個不是沉默不語、就是輕描淡寫地“呼籲克製”。這幾年來,伊朗確實有點“獨自美麗”:核計劃照推不誤,中東事務頻頻出手,口號喊得震天響,外交場上也是張弛有度,看上去風光無限。但真正打起仗來、被以色列導彈和美國B2聯合&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世界的另一端,我可以找到龍蝦尾、虎蝦仁、阿拉斯加雪蟹,但卻找不到家鄉的“小河蝦”;可以進超市搬出整架子的冷凍蒜薹、速凍蘆筍、風幹韭菜段,卻偏偏看不見一絲鮮嫩多汁、帶著蔥鬱香氣的韭菜花。這道“韭菜花炒河蝦”,在漂泊異鄉的餐桌上,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鄉愁,也是一種舌尖上的奢望。若說中國菜有數千門派萬種流派,這道小菜算不得驚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男人不怕上山打虎,不怕下海摸龍,不怕老婆罵,不怕老板怒。男人最怕什麽?不是沒錢,不是沒車,不是沒房,而是兩個直擊靈魂的生理詞匯:禿頭和發胖。這兩個問題,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夾擊之間,一個男人就變成了夾心麵包,頂上光可鑒人,肚子像個氣球,笑起來不是慈祥,而是心酸;跑起步來不是瀟灑,而是晃動。男人一禿,往往是“哐當”一聲,仿佛人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中國每天發生數百起大大小小的群體抗爭事件,像一鍋永不熄火的佛水,咕嘟咕嘟地沸騰著。聲聲“咕嘟”,是某些工地民工被欠薪後攔路討債的怒吼,是某些失地農民在政府大樓前拉橫幅的抗議,是某些被受到不公正遭遇網民在微博上發出的最後哀嚎。隻是,這鍋“咕嘟咕嘟”的佛水再怎麽翻滾,也溢不出牢固厚重的鐵鍋蓋,更撼動不了那鐵鍋下的熊熊烈火。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中國,直播帶貨從一開始的“新鮮玩意”,迅速演化為全民狂歡、企業標配,乃至成為地方政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環,直播間成為賣貨的場所,更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國,購物從來就不隻是簡單的“獲取商品”,而是一種社交行為、身份表達,乃至情緒療愈方式。直播帶貨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將“購物”與“看戲”完美融合,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如果說戰後日本是在《和平憲法》第九條的桎梏中蹣跚前行,那如今的日本,已經悄然解開了枷鎖,步履鏗鏘地邁上了“正常國家”的軍力康莊大道。昔日那個以“自衛”為名的軍事侏儒,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蛻變為亞太地區的軍事巨獸。其防衛預算之高、軍備擴張之快、戰略布局之精密,已然不再是“自衛”的範疇,而是“進取型軍備”的生動寫照。20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在這個被氣候變暖、AI失控和社會分裂包圍的二十一世紀,我們似乎以為自己已經夠焦慮了。但偏偏,總有些沉睡在地底深處、密封在導彈發射井裏的東西在提醒我們:真正的世界末日,或許還是靠“人手”觸發的。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剛剛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1月,全球擁有核彈頭數量達12,241枚,其中9,614枚處於軍事庫存狀態,隨時可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