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隻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隻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博文

香港底層人士,把錢看得比命重要,一件很小的事情,讓我朋友為之一驚,分享出來,讓大家看看有社會保障的生活是多麼重要。 我的一個好朋友,買了一間還算體麵的香港房子,找了幾家搬家公司比較,看到其中的一個老闆回復的還不錯,說話客氣有禮貌,便敲定這家搬家公司,作為他選擇吉日搬遷的搬家公司。 誰想香港的搬家公司,都是粗放型的,並沒有專業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6-29 04:30:20)

很長一段時期,人類圍繞吃齋與吃葷問題,科學界、醫學界、營養界,以及動物飼養者與商家,和植物養殖業者與商家,各說各話,針鋒相對,誰也說服不了誰,似乎都說自己的方式好,至今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 在我看來,吃齋也好,吃葷也罷,孰好孰壞,還是客觀說事比較好。隻要有利於健康,不會帶來潛在的疾病,把進餐當做一種快樂的方式,可以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5 22:04:11)

人類基因以及身體結構千變萬化,複雜到科學至今還在努力探索。我看到《默沙東醫療手冊》,人類的疾病恐有千種之多。所以,醫學應該是人類永久的行業。隻要人類存在,醫學一定是相伴到老的。 這讓我想到中國的一句老話“按下葫蘆冒起瓢”。想疾病這種事情,應該是這麼回事。可謂防不勝防。年紀大了,身體多少有些毛病,想什麼都不發生似乎有點難,也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現代西醫自19世紀30年代發展至今,也不過200年的歷史。中醫誕生於中國,卻有幾千年的養生底蘊。表麵看兩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語。 但如果從救命和養生的角度,客觀而實事求是說,科技的不斷進步,令到西醫越來越精準,比如所謂的靶向治療,很多病人還是趨之如騖;中醫因為藥材的栽培和品質,尤其是問診缺乏標準化,加之療效慢,不容易堅持,導致中醫難於走向世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通常,人的(暈)跌倒,看似外部因素造成的意外,其實是一種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疾病的信號。 醫學上對跌(暈)倒有很多種分析: 一種是低血糖患者。 有時候,因為戶外站得太久,氣溫高企,血糖一時上不來,都會發生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的現象,隻要注射葡萄糖,休息放鬆一陣,多半沒有大礙,這類人士多半是青少年和年輕人。 一種是服用藥物患者。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看到很多男人,在失去了原配,以及各種原因與女人分手後,總想給自己找個老伴,情愛生活也好,互相照顧也罷,覺得可以延年益壽。這或許是個一般意義的現實想法。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論自然科學研究,還是考古發現,男女在一起廝守,好過各自獨立生活,這是毫無疑問的。 都知道,人類起源最早是父係社會,因為男人會打獵獲得食物,滿足到家庭成員的生存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舉世矚目,統治文化也有深厚的底蘊,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樣的經驗總結,感覺歷代統治者都引以為自豪和驕傲,並津津樂道的。 在我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是古代的封建帝王們,把治理國家比喻成烹飪小魚一樣,隻要大火煎魚,不輕易翻動,同時,掌握好時間,小魚就一定可以煎到很好吃。想來成功率是極高的。不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郭文貴被美國抓起來,在華人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自2018年在油管開自媒體以來的郭文貴,很多海外中國人包括華人,說他是個大英雄。但在我眼裡,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他講得那些事,看似有鼻子有眼,似乎挺正義,可能他自己也認為自己說得真是那麼回事,一幅氣宇軒昂的樣子,其做派,其生活方式,似乎從不差錢,足以影響到跑出來的世界華人以及中國人。 但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6-20 04:23:35)

我以前一直搞不懂老祖宗說的“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的意思。 現在一把年紀,做了爺爺了,才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尤其是過傳統節日,比如過年和端午節,這些喜慶的中國節日,體會得更加深刻。 兄弟姊妹是風箏,父母是風箏的拴線人。父母不在了,風箏就斷線了。 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我又想起久遠的端午節的快樂的日子。 我相信,50-60-70年代的中國家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睡眠對人的精氣神以及健康的確非常重要。 醫學上說,60歲前或更年輕的中年人,如果長期睡眠不足,甚至經常失眠,不僅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一長,更容易罹患精神類疾病,比如抑鬱症或憂鬱症,都是致命的殺手。 但醫學上也說,對於上了年紀的人,比如60歲或更高的老人,由於自身黑色素流失嚴重,功能自然退化,細胞不在生長,加上衰老本身帶來的係列問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