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就說F-16馬上就要進場了哈,勝利在望啦? 蛋撕,烏克蘭的高級官員卻給出了不同說法,各大媒體爭相炒作哈: Newsweek:烏克蘭後悔錯過F-16機會 UkraineRuesMissedF-16Opportunity StorybyEllieCook U.S.-madeF-16fighterjets"won'tberight"forKyiv'sfightagainstRussianforcesthroughoutthisyear,accordingtoaUkrainianofficer,aheadofthelong-awaitedarrivalofthefirstofthedonatedairc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彭博社歡呼蛙躍:自2003年以來,美國購買的台灣出口商品首次超過中國 二十多年來沒有的事哈,美國從台灣購買的商品居然首次超過中國,脫鉤的又一蛙大勝利哈! 而且不光是台灣,從宇宙大國買的商品也超過了中國,歐耶! 不過呢,魔鬼是在細節裏,就看看絕對數值哈。中國最多的時候從台灣買了差不多1200億米刀的東西,現在是790億米刀,美國則大幅增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還是要合作哈,畢竟意識形態和口號不能換來飯吃。俄國的廉價能源被打沒了,中國的市場和產能還要不要?美國去年差點成了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哈,但那是嘎腰子買高價能源換來的。有幾個腰子給你噶? 所以要做生意賺錢,還得去東方世界魔幻。於是在轉了風向的當下,忍辱負重的“小兒子”肖爾茨又要訪問中國了,這次還要帶著一幫工業界大佬,畢竟製造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說脫鉤了,因為脫不了;也不說脫風險,因為隻不過是脫鉤的另一種說法。所以還是回歸全球化的觀念,德國和中國相互需要,抱團取暖哈。 還是那句話:合作,才能共贏。 德語媒體:相互需要的德國與中國 為什麽中國近期發起了“魅力攻勢”?為什麽德國不能出於地緣政治而拒絕和中國的合作?奧地利《標準報》以及德國《商報》就此展開了分析。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其實一直是個爭論的話題哈,就是某天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還有一個叫外國。
醬紫好不好,待爭論哈。但是現在連《華爾街日報》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就是起碼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世界已經成為兩個:一個叫中國,一個叫不是。不是還剩下有多大,就看中國的發展了。 不過呢,打不過,就加入!所以尼桑也學的有模有樣,學起了特斯拉和福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AI和自動化不是一回事哈,當然不是,因為AI有學習能力。所以呢,要吹,還是吹AI,而且是美吹幫你吹! 中國高鐵係統運營全麵轉向使用人工智能——這對網絡意味著什麽 China'shigh-speedrailsystemoperationsfullyconverttousingAI—here'swhatitmeansforthenetwork StorybyStephenProctor •1d• China'shigh-speedrailsystemcontinuestogetmoreimpressive.Thecoun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說大模型時代哈,人人都在猛撈大模型的油水,但是呆二頂不住了。曾經號稱要跟中國脫鉤,結果就是被脫鉤了,銷售大減,斷崖式崩潰。沒辦法,隻好割肉,裁員,又是6000人!去年年初就火了6650,今年又是6000年。這一年沒過去,就是13000名大頭哈。都說美國IT行業欣欣向榮呢! 2024年科技裁員:戴爾解雇6000名員工,一年內裁員13000名 TechLayoffs2024:Dellfires6000employee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GE,愛迪生當年創辦的公司,無所不能的通用電氣,如今被拆解的隻剩下當年的影子了。百年老店啊,看看還剩下了啥。 下一個被拆解的會是誰,波音? ThedismantlingofGE,onceAmerica’siconic‘everythingcompany,’isnowcomplete ByChrisIsidoreandMattEgan,CNN 3minuteread Updated3:58PMEDT,TueApril2,2024 Yearsofsalesandspin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花蓮那一塊有啥啊?全是山,黑子們並不在意。 不過有山就有洞,花了大力氣蛙的哈。洞裏麵有啥?有好東西唉,愛糊-16,就是上次把騙子押到了大陸,周玉蔻嚷著要開著愛糊-16去把騙子搶回來的那款灰機哈,平常都龜縮在山洞裏,原因也不用說啦。 這不一地動山搖,山在搖,就把地洞裏的灰機也搖了搖,到沒到外婆橋不知道,隻是知道損傷了N架。 花了大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說小米汽車哈,其實在國內媒體的評價中並不好,原因不多說啦。 但是,美國的媒體卻在不斷加持。前兩天看到花二姐日報的報道,這裏是Autoweek的,大標題是 這就是為什麽這款新電動汽車是筆大生意 嗬嗬,黑子們還繼續黑?不看看主子怎麽說? 然後燜蹄就來了,如果小米把電車出口到美國,咋辦,接還是不接?是傾銷麽,裏麵可都是英偉達零件啥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