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不高,低人不低,本來平等,皆是唯心所現!20200707[
閱讀全文]
莫要迷信那些高人和法師!作者:逍遙禪
心外無法,隻有自心去覺悟,隻有自心去行證!現在很多法師說法,都是照本宣科,自己根本就沒有覺悟,更沒有體證,我們卻拿過來當法寶去宣傳,豈不是一盲引眾盲?
你若覺得好,隻需要自己去學習、去體悟、去行證,按照法師所說的方法,真的覺悟成就了,再來告訴別人也不晚呀!20200708[
閱讀全文]
急功近利,太在乎金錢利益了,反而是“欲速則不達!”
作者:逍遙禪
商聖範蠡說:“我不求名,而名自來,我不求功,而功自來,我不求財,而財自來。”
工夫在詩外,此話誠然。名背後的那些東西才是名的實質,功背後的那些東西才是功的實質,財背後的那些東西才是財的實質;工夫用錯,越執著,越遠去,越苦惱;工夫用對,不必求,而自來[
閱讀全文]
不給自己和他人閑談的機會作者:逍遙禪宋朝時,有一個安禪師,有一次他入定觀察,看到有兩個出家人在談話。最開始,他們二個人身邊有很多天人在護佑,過了一會天人們相繼離開。後來惡鬼出現了,更恐怖的是,最後惡鬼都在咒罵他們,十分不高興。
原來,最初這兩個和尚在討論佛法,天人們很開心的在一旁聽著。過了一會,他們兩個人就開始談論起世間的事,天人[
閱讀全文]
離心意識參是不可言傳、意會、心通的!作者:逍遙禪有些東西,不可言傳,隻能意會;有些東西,不可意會,隻能心通;有些東西,不可心通,隻能在本性中才能顯現!
比如,古代有個人問禪師:“什麽是佛?”禪師回答:“露柱是。”一般學佛人會把看到的“露柱”當成色相,而在禪師眼裏“佛性遍及一切處”,當然“露柱”也是佛性的[
閱讀全文]
逍遙禪評《了凡四訓:愚者拚命,智者改命》:把握自心行在善心慈悲心的化身佛、光明智慧心的報身佛、本心本性的法身佛的佛道上,也就是依三身一體的自性佛修行,一切命運都可以改變!20200716[
閱讀全文]
清平調.頌貴妃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覺悟人逍遙禪
汙泥不染性自清
凡人胎中聖人種
待到佛光照遍時
囊中取物妙無窮20200720[
閱讀全文]
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由海而津,每況愈下。(網轉)由獄而鬼,由鬼而人,由人而神,由神而聖,由聖而佛,步步高升。(逍遙禪)一扁舟,兩客人,三四五六水手,揚起七八尺風帆,離九江,還有十裏。(上聯網轉)甲木陽,乙木陰,丙丁戊己火土,又生庚辛秋天金,過壬幹,才到葵水。(下聯逍遙禪)青林口,白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坐南朝北[
閱讀全文]
有道自有場,無道空有場,別把心思費在建場上,多把自心放在悟道上;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糧,別把精力耗在營謀上,多把時間用在正修上。為道自得道護,行道自有道幫,舍本空去逐末,識源不問千江;有道自爾人到,德馨自然芳香,但歸自家安坐,不慕他人風光。南無阿彌陀佛———靜修法師有道有德才有道場,無德無道不住廟!——逍遙禪[
閱讀全文]
明朝有首《知足歌》 人生有多福,想開就知足: 思量饑寒苦,保暖就是福. 思量勞累苦,悠閑就是福. 思量為官苦,輕鬆就是福. 思量孤獨苦,有朋就是福. 思量生活苦,達觀就是福. 思量亂世苦,平安就是福, 思量牢獄苦,安分就是福. 幸福在於心,心平得大福!明朝還有一首《不知足歌》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思嬌蛾美貌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