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3年,我為了鍛煉身體去公園裏跑步,本來跑步是最好的健身運動,我卻越跑越沒勁,越跑越著急,結果身體沒練好,臉上的痘痘卻不斷的冒出來(不是跑步的錯!)。之後呢,我改練太極,才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並樂此不疲。這樣堅持了三年多,不僅自己身體狀態便變好了,痘痘自然也不見了。所以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和生活,不必千篇一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一篇文章《自住房是不是您的財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尤其感謝有些網友,用真實的例子來佐證自住房是自己的財富。 我的文章能開啟讀者的獨立思考,如果讀者還加以實例或/和數據來佐明自己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 無論別人認為是不是正確的觀點,都是對我寫文章的一種鼓勵。 偏聽則信,兼聽則明。 借此我謹向各位網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16 05:05:18)
每個成年人在社會裏都有自己謀生的方式,有打工的,有做生意的,五花八門,三教九流。但都要與人打交道,不可以我行我素。都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每個成年人必須學會的一門功課,處理得當,上下級關係融洽,顧客滿意,回頭客就增多;反之則有許多不如意的事,甚至失敗的挫折。下班後,每個成年人又都有自己的業餘生活,與家人團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悉尼總共有658個小區,卻隻有一個區Lakemba(postcode2195)的房租(medianrent)比買Lakemba的房(medianbuy)所付出的貸款還高,剩下657個小區,都是周租金少於周供房貸款的區。 當然有人會說:”你買了房當然是好過租房了,因為房子是自己的呀,是自己的財富呀!況且還可以在牆上釘著釘子,在院子裏改這改那呀?” 也有人說:”買了房就有了家,才能安居樂業呀。”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悉尼老百姓的傳統觀念是:咱們要先買下一套自住房,並用最短的時間把貸款還清,然後再考慮貸款買投資房,這樣才能高枕無憂。1976年,悉尼人均工資大約在7500澳元每年,悉尼房子的中間價位在25,000澳元左右。一個雙職工家庭,大約可以在4年左右把貸款還清,因此悉尼老一輩人都用這個方法來教導下一代悉尼人。
到了2015年,悉尼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悉尼人均工資是1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09 23:52:21)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這是誰寫的詩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悉尼房產迷思之一:自住房是自己的財富嗎? 大部分人心裏都知道,每天早起晚歸,不就是為了養家糊口,買套房子過個穩當的日子嗎?所以呢,悉尼老百姓在計算自己的財富和負債的時候,優先會把自住房當成第1項屬於自己的財富。 自住房真的是自己的財富嗎? 首先讓我們來界定一下財富的三大屬性:一、保值;二、增值;三、被動收入。這三項缺一不可。 不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06 03:41:46)
淺論走彎路兩點一線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人們大都喜歡走直路,不喜歡走彎路。可是在現實世界裏,走彎路也許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圍魏救趙的故事告訴我們,直接長途救助趙國首都。會使齊軍疲於奔命,而讓以逸待勞的魏軍輕而易舉地擊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中午,我掛電話給國內的爸媽。媽媽一下子接起了電話,”哦,就知道是你打過來的電話啦。”我聽出來是母親正在吃飯,就說,”媽,我過10分鍾再打給您.您先吃飯吧。”電話那頭響起了媽媽的回答:”好吧。”大約10分鍾後,我撥通了電話,電話一下子就通了,媽媽早就等在那了,問起悉尼的天氣,說自己這邊的天氣,等我談起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6-29 04:52:29)
選擇-無處不在,小到每天我們從醒來的那一刻就麵臨選擇,是再躺會兒,還是趕緊起身;大到如何選擇配偶,選擇是否要出國?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如何堅持這個職業選擇?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在工農業時代,“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一行定終生,行業一旦選錯了,抱憾終身。隨著社會發展和分工精細化,特別在當下的信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