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博文

作者:史遇春(四)老差官說道:“行刑當日,你們一定要沐浴,必須比平時更用心地沐浴,必須洗得幹幹淨淨、不染纖塵。沐浴完畢,從頭到腳,每一寸肌膚都要仔細地塗脂抹粉。記住,一定要讓自己的香氣能夠彌漫到身邊的空間,一定要用上好的脂粉,這樣,你們散發的香氣就會讓人喜歡愉悅。肌膚的塗抹,也要十分用心,一定要做到每寸肌膚都光潔動人、嬌嫩欲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三)老差官慢悠悠地說道:“這女娃,莫要急啊。聽老漢說,老漢給你出主意,不是白出,你得給老漢一千兩銀子。”為首的女孩子笑著說道:“這個好說,隻要錢能解決的事,都難不倒我們。”說罷,這女孩子從身上掏出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遞給老差官,說道:“小女子聽到抓捕的風聲,偷偷藏了這張銀票在身上,以備疏通之用。其他還有些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二)妓女們自毀容貌的想法,不知怎麽就傳到一位老差官的耳朵裏了。這位老差官,在官場行走多年,看慣了世故人情,知道很多刑獄世間處理的門道。關於駙馬與妓女們的風流案子,其實這老差官已經聽到風傳。在他看來,其實攜妓飲酒並不是什麽大事,官場中,做這事的人多了去了,隻是歐陽駙馬時運不濟,偏偏就給逮住了。相對而言,歐陽駙馬被逮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緣起人生,會麵臨各種各樣的“誘惑”。今天,跟大家講一個關於“誘惑”的事。這事源於“吳門四才子”(即通常所稱的“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之一祝允明所著《前聞記》中《歐陽都尉》一篇。引言事情發生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間(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至於具體是洪武哪一年,原文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渭川田家》唐·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詩,在這喧囂的時代中,似乎成了一個可笑的話題。詩,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甚至無法成為一個可以談論的話題。翻閱當年讀書時的筆記,發現竟然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用鋼筆摘抄的、整齊的詩句。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如果有時間,什麽都不想做,就靜靜地坐下來,看電影。這是我這個老男人無聊透頂或者煩惱縈心的時候,會做的事情之一。大概許多無聊的小男生也會這樣。不過,年齡不同,心境自然不同,觀影的感受也會迥異吧最近,我的生活有些不穩定。據說,男人也有所謂的“更年期”。仔細思量了一下我最近狀態,有點怪異,想想都有點害怕。不會吧!難道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05 19:52:53)

作者:史遇春寡婦,原本是一個中性詞,是指喪夫未再嫁、孤守家庭的婦女。在中國一直以來的傳統中,因為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寡婦這個詞在語匯中的詞性,往往有貶義的成分。這個貶義最初始的起因,是丈夫的死——無論這死是怎樣引起的,都會被人們無端地歸罪於其妻,認為是為婦人所“克”,這便成了禮教、文化、世人強加給寡婦的“原罪”。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四)一路上,有一根竹杖陪我左右。這竹杖,還是黃兄惻隱,在山下時,從山裏的小姑娘那裏買得的。記得在上山必經的路邊,有個小女孩拿了一捆竹杖在賣。那孩子大約十一二歲,或者更小,很是靦腆,多少有些羞澀,全是鄉村的樸實,問話時,怯生生地。起初,以為這竹杖隨手帶著,也隻是玩玩罷了。誰承想,竟一路相隨,成了我的左右手。這竹杖,拄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三)拾階而登,左邊是鬱鬱蒼山,右邊是潺潺清流。心靈的蕩滌,最佳莫如此情此境。一切俗世的煩惱苦悶,便是使勁搜尋,也無法在胸中須覓得片隻。便是最無趣,最不解風情的人,一入此境,也會思如泉湧,才似串珠。溯水而逆上,水在往下走,人奔高處行。那一種清澈,真非久居城市的人所能想象。水流在石間穿梭,大石、小石偶有阻遮,便順勢成白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二)山,我是見過許多的。廈門的山,我走了不知幾多次。每次入山出山,都有不一樣心情。在廈門,轉幾個彎,走幾級台階,你就有可能由城市步入山間,由喧囂進入寧靜,由繁華轉向淡泊。廈門的好,大多數人隻看到她的海,我卻體味到了她的山,以及她山海之間的別樣風致。當年爬華山,是在夜裏,景致多有疏落,隻記得她的險:如九十度橫立天際的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