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9-12-06 05:44:03)

每年天一冷,我就把喂鳥的喂食器拿出來,倒滿鳥食,掛在外邊。很快各種好看的鳥就會三五成群,飛來啄食。有紅色的cardinal,藍色的bluejay,黃色的goldfinch,褐色的wren,灰色的chickadee,紅肚皮的robin,頭頂紅冠的啄木鳥,還有叫不上名字的…我總是驚詫,鳥是怎麽知道有吃的東西,無非就是些五穀雜糧,難道它們老遠就能聞到嗎?也許它們相互能聽懂鳥語,一傳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愛國”對中國人來講是個複雜的概念,參雜著政治傾向和個人情感。上個世紀40年代,幾千國人離開家園到海外留學。有些人解放前就回國了,有的解放後才回國,也有的沒回國。不管回沒回,是什麽時候回的,現在還在不在世,人們普遍以“愛國”對他們予以稱讚。在這些人中,“愛國”又有了兩層含義,一層是“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主要是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9-11-27 07:19:11)

最近天天都有爆炸性新聞,從烏克蘭到香港,感恩節前的暴風雪、火災,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發生的地震。今天打開《華盛頓郵報》,頭版頭條竟是關於“北京外賣小哥”,像是一縷清風,給人天下太平的感覺。再一看標題和圖片,又不知作何感想,趕緊坐下來細細閱讀。 文章介紹北京一位外賣小哥,叫張培(ZhangPei),27歲,邯鄲人,中學沒念完就到北京打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11-21 13:44:55)

宋麗川1945年赴英留學,1947年獲伯明翰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因妻子程美德還在朱利亞德攻讀音樂,他隨後也到了美國。在美國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恰逢聯合國招收中文翻譯,便在聯合國做起了翻譯工作。聯合國的工資待遇都相當好,但時間一長,宋麗川心裏開始覺得學無所用,專業荒廢了。於是在“積極響應”的感召下,也決定回國貢獻。1957年舉家回國,在北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今年第一次寒流席卷美國大地,70%地區氣溫驟降至零下。突然早到的嚴冬撩起我心頭一股愁思。自從我的導師李佩兩年前去世,冬天給我帶來的不僅是冰雪,更是回憶與懷念。李佩2017年1月去世,她的丈夫兩彈元勳郭永懷,1968年12月因飛機墜毀逝世;他們的女兒郭芹5歲隨父母從美國回到中國,1996年11月因病去世。都是在冬天。我們兩家是鄰居,關係比較近,經曆也相似,看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19-11-11 05:21:24)

去俄羅斯前最擔心的問題是語言,隻聽說在俄國會說英文的人很少,也聽說俄國人對陌生人很冷淡。所以去以前拚命惡補了一些俄文,最後老腦袋瓜也隻能記住幾個單詞。怎麽應付“冷淡”毫無對策,隻好做好準備,人家不理你,你也就算了。去了兩個星期後才知道,這兩種說法都很誇張,不真實,擔心也是多餘的。 俄國老百姓總體英文水平可以和中國一拚,在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9-10-29 13:42:22)

莫斯科有個地方叫Китай-город,譯成中文就是“中國城”,紅場和克裏姆林宮就在這個“中國城”行政區裏。曆史學家都不清楚“中國城”這個名字的起源,然而都肯定跟中國沒有絲毫關聯。整個莫斯科唯一座有中國特點的建築還不在這個中國城地區內。據說溥儀當皇帝的時候,有意訪問莫斯科。尼古拉二世為了表示歡迎,下令建造了一座中國式建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去聖彼得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看幾個宮殿,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金碧輝煌,琳琅滿目。回來看著成堆的宮殿照片,根本記不得是在哪兒照的。這是在冬宮,還是在夏宮,還是在葉卡捷琳娜宮?慢慢按照相機上記錄的日期,對照自己的行程記錄,才能對上號…對對對,這是冬宮…考考各位去過聖彼得堡的看官,說得出來下麵四張照片哪兒是哪兒嗎? 記性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公墓與公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般人沒事是不會去公墓的。然而在莫斯科,有這麽一個公墓,埋葬著兩萬多對俄羅斯有過貢獻的名人。從文學巨匠到科學與發明家,從戰鬥英雄到政壇要人,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瞻仰。人們來的原因除了表達緬懷以外,還來欣賞墓碑的藝術造型。這裏的墓碑個個都是藝術品,向世人展示逝者的豐功偉績,與其說這裏是墓地,不如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9-10-13 06:27:50)

今晨突聞噩耗,北大前校長丁石孫昨天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50年代到80年代丁石孫曾是我們家的鄰居,住我們家樓上,每天進進出出見麵我都叫他丁伯伯。雖然他比我父親年齡小,但在知識份子圈子裏,隻要是父母同輩,不論年齡,都叫伯伯。丁伯伯有個兒子毛毛,很乖張,不大出來和我們玩,現在也在美國。 後來丁伯伯搬走了,又聽說當了北大校長,卻再也沒見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