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生活美學的起點》文:蔣勳誦:綺英兒
所有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
忙就是心靈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開始有生活美學。
返回到生活現實,尋找真正的美。
生活的美學是一種尊重,生活的美學是對過去舊有延續下來的秩序有一種尊重。
如果這種尊重消失了,人活著再富有,也會對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總也不老》文:林清玄誦:綺英兒
從前從前
有一位禪師
每次聽到鍾聲響
總是捂著心哀痛地叫著
新來的弟子都會問到
“師父你怎麽了?”
老禪師說:
“那鍾聲
每天每天
打得我心好痛!”
眼淚總也不老,不管是幾歲,麵對生離死別,它晶瑩的就像最初的那一滴淚。
煩惱總也不老,那些期待老了會有智慧克製煩惱的人,最後才知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走在田埂上的女人》文:香人小李誦:宋揚/香人小李
這是一片待收的玉米地,密不透風的葉子還竭盡所能地釋放著僅有的一絲綠色,玉米棒子垂著黃發偎在秧子的腰間,從壟頭順著畦向裏望去,齊刷刷的線抻的一般。地的中間已經打出了一條車道,放倒的玉米秸一小堆一小堆整齊地躺在兩邊。
一個穿著藍色衣服的女人手裏拿著一把小鎬,在兩排玉米秸間的田埂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所有遺憾都是成全》文:荼靡誦:江小北
人生有很多重新開始的機會,那些漏在時光裏的遺憾,隻是我們選擇的顏色不同的畫筆。———題記
2008年天涯網友發的一個名為“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是舍不得你們”的帖子,即便過了多年,依然時不時地會出現在我的微博首頁。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跟帖遊戲,發帖者不過是想跟大家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卻因為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多情自古江南雨》文:周聰誦:江小北
都說雨中的江南最有味道。我的江南之行何其幸運,在蒙蒙細雨中徹底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神韻。
那些古鎮好像都是為雨而設置的,站在廊棚下,聽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琉璃瓦上,打在青石板上,總有一種平平仄仄的韻律感。看柔柔的雨絲順著屋簷串串珠兒似地灑落,淅淅瀝瀝地落在煙雨濛濛的河裏,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秋音》文:輕輕走來誦:彩衣
城裏有作勢的嫌疑。越是繁麗,越是四季如春。若不是日曆上二十四節氣的提醒,活在城裏的各色人們,哪有那個閑心記取今兒是立秋的日子。內心這麽搡著搡著,一場雨就那麽來了,而且還是三天。聽三天的雨聲,勝過分享整個夏日的蟬聲。雨天,蟬兒是不叫的,直到深秋,那些多情的蟬鳴方才歇息。你看,城裏也有純粹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竹林聽雨》文:在水一方誦:彩衣
一直希望在塵世間有一個安靜的地方,比如在竹林的深處,有一間幹淨清爽的竹屋,我可以坐在竹椅上,聞著一股清新的竹香味,品著一杯幽香的綠茶,聽著雨滴輕輕的滑落在竹葉上,洗去奔波的疲憊,讓心靈有一個寧靜的安歇之處。
竹林聽雨需一份閑情,在名利紛爭的俗世中,淡然人生的風風雨雨,正如蘇東坡在《定風波》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生命的波動》文:張賢亮誦:Tony
我多少次想把這一段經曆記錄下來,但不是為這段經曆感到愧悔,便是為覺察到自己要隱瞞這段經曆中的某些事情而感到羞恥,終於擱筆。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對立麵。陽光穿窗而入,斜暉在東牆上塗滿燦爛的金黃。停留在山水軸上的蛾子驀地飛起來,無聲地在屋裏旋轉。太陽即將走完自己的路,但她明日還會升起,依舊沿著那條亙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8-07-30 18:29:18)


《窗外的風》文:王正誦:Tony
看著窗外的風。
等等,風是可以看的嗎?應該可以吧,那隨著時間飄過的,悠久的風。都市裏的人群像躁動的浪濤,不會因為每個人,或者說是伴著浪花浮沉的沙粒而短暫停留。而我們,會不會在飄到下一個入海口時,就忘了自己是從哪來的?
的確,葉子飄落有可能是因為秋的枯黃,但是更有可能是因為……樹的不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金嶽霖先生》文:汪曾祺誦:月下泛舟
西南聯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嶽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當麵和背後都稱他為“老金”。大概時常來往的熟朋友都這樣稱呼他。
關於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訴我的。我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中提到過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裏沒有寫進,覺得還應該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56]
[57]
[58]
[59]
[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