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代一個工資水平較高的單位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1897年成立於上海1897年)。很多名人和作家或在商務印書館工作過,或與之有很多的聯係,這主要是在1954年前。1954年商務印書館遷往北京並入新華書店,改組為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複了商務印書館獨立建製。這時的商務印書館已不完全是以前的商務印書館了。雖然印書館有[
閱讀全文]

一份國內反動學者文人名單商務印書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編列了一份“國內反動學者文人名單”,名單上當時還健在的都是居住在港台地區,名單後還列有個人的主要作品。列這個名單應該是出版社要控製出版印刷的書籍作品的目錄,因為都是居住在海外,所以台頭似乎寫“海外反動學者文人名單”更確切。[
閱讀全文]

八十年代中國各地景象(照片)這是一組法國攝影師YannLayma拍攝的八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各地景象照片。時間過去了近四十年,不少照片已有較深的年代感了。1.八十年代中期的小學生:2.1985年的天安門廣場:3.1985年,遼寧沈陽:4.1988年的東北一景:5.1987年,自行車時代,找到自己的自行車不容易:6.1985年北京故宮,他們是同事或同鄉還是路人:7.1985年,他們在看什麽:8.1987年[
閱讀全文]

北京電影廠部分演員導演曾經用過的名字以前的電影演員導演由於各種原因很多很多都改過名。如趙丹,原名趙鳳翱;白楊,原名楊成芳(是寫“青春之歌”楊沫的妹妹);周璿,原名蘇璞;金焰,原名金德麟等。北京電影廠一些演員導演編劇等也都有曾用名,有的還不止一個曾用名,最多的有六個曾用名。下麵是這些演員導演編劇等現名和曾用名情況。廠長汪洋有兩個[
閱讀全文]

民國首批一級、二級上將授銜資料國民政府為改變之前各地軍閥留存部隊的軍銜混亂情況,在1935年頒布了新的軍銜等級製度。新製度:最高軍銜為上將,分為三級:特級上將,一級上將和二級上將。下麵是首批上將授銜的一些資料。1935年3月底發布了特級上將、上將授任條例;
4月1日發布了授任特級上將令:
首批授銜,特級上將(這個銜級是專為蔣中正而設的)1人;1935[
閱讀全文]

人民出版社文革時期的工資表
這是一份人民出版社文革時期的工資表,這個工資表有年代特色,上欄是"備戰備荒為人民",也提示了出版社多數人去了幹校。所以大部分人的工資分了兩部分:一部分匯幹校開支,一部分留北京(家庭成員的開支—)。還有少部分人的工資被凍結了一部分,這部分人當時是認為有問題正在受審查的。如範用(出版社副總編輯兼副社長)、[
閱讀全文]

三十年代駐外使領館人員薪俸標準及評級1930年民國政府發布了使領館人員分級表和薪俸標準(圖1)。外交官領事官官級分特任(大使)、簡任、薦任、委任四等。簡任分兩級,即有簡任一級、簡任二級;薦任分5級;委任有3級。下圖是原薪俸標準:新發布的薪俸表:薪俸由俸給(薪資)和勤俸(津貼)合計,由圖1,大使薪俸最高,2400元,最低三級職員480元。由於有較高的勤[
閱讀全文]

王洪文秘書寫的材料影印件和其它兩份資料
下麵這份是王洪文的秘書肖木在王洪文被抓後寫的揭發材料。肖木的資料在網上除了是王洪文的政治秘書、上海市委寫作班子成員外再沒更多的信息介紹。其實肖木也是老幹部,根據我查到過的資料,肖木,1921年出生,1939年4月加入中共。1956年定為行政14級,1963年提到行政13級,是抗戰時期就參加工作的老革命、老幹部。
原[
閱讀全文]

九十年代初道路改造工程開始前的上海淮海路
淮海路應該是大家最熟知的上海兩條馬路之一(另一條就是南京路),這裏提的淮海路指的是淮海中路從陝西路到西藏路這一段,下麵的一組照片都是八十年代前的那段淮海路的風貌(從西往東),也是老上海人熟悉的淮海路。從九十年代初開始的地鐵工程、道路改造、城市改造等一係列的改造工程後,淮海路已不是我們熟悉的[
閱讀全文]

王曉棠六十年代的級別是高了還是低了在“六十年代八一廠演員工資”博文中列了王曉棠的工資級別是文藝10級(98元),有網友覺得王曉棠的工資級別不高。但從下麵一組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的定級資料可看到,王曉棠與和她相同年資(年齡和參加工作時間)的演員相比,她的級別至少比他們高了一級,比有些人甚至要高二到三級。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1952年年初參[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