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鄉見聞…(親眼所見說當年一線大城市其中一員)
親眼所見說當年,深圳現在己成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大城市其中一員,深圳發展是超時代的世界上沒有一處地方有像深圳這樣,短時間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我除了最近旅遊經過深圳幾次外,62年偷渡不成功在香港被捕後經羅湖回家路過一次,64年到香港後71-75年回過兩次鄉,那三次都是經羅湖回家的,當年深圳就[
閱讀全文]
(一):故鄉見聞…(故鄉的趣事簡約搭配夫妻“分居”)公社初期我隊有個早期死了老婆單身漢,單身漢是生產隊主力。公社初期一個婦人帶著一兒一女從外地遷移我村。五十年代我村有很多從外地遷移過來的人,外來的有五華、梅縣、興寧、紫金,附近的也有,那時年紀小為何會有這麽多人遷入我鄉不知道。沒幾年這些人又反回原地了,但還是有小部分人留在我村。當[
閱讀全文]
(一):故鄉見聞…(民兵故事長槍打中心髒死自殺事件)說個民兵故事,解放初期我國除了正規部隊,還有一種武裝力量民兵,50年代初解放那兩三年到處都聽說有特務,在我們老家,村子比較大,在林彪部隊還沒有駐進我們村之前,我們村子有很多民兵,駐我們村子的林彪部隊是三八九團還是三六九團(頭尾三九是對的,中間是六還是九忘了),那時我大約六、七歲,是林彪那[
閱讀全文]
回憶一下在香港闖蕩經曆,看還能記起多少,測試一下是否犯了癡呆症。我64年到香港,在香港十一年多做過八、九種行業,其中有四種做得最長,一、三行中的“紮鐵”做了一年多,二、織布也做了一年多,三、織毛衫時間最長大概有五、六年,四、裁毛衫也是做了一、兩年。
在香港十一年來所見,香港沒有一種行業是長久的,64年初到香港時建築業很旺,每日都[
閱讀全文]
(四):香港闖蕩…(兩老去飲茶越想越怕,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世界真小,人生中巧遇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就經曆過幾次,約旅遊和朋友通電話,剛拿起電話號碼還沒撥電話已通了,在人海茫茫中幾次遇見親人及朋友友人,一次回國旅遊在人山人海的香港尖沙咀彌敦道遇見英國好朋友,沒隔兩天又在羅湖海關撞見他。另一次回香港住弟弟家,也是在人山人海彌敦道遇[
閱讀全文]
(四):香港闖蕩…(貧富懸殊等級濃厚愚味農村人天堂)
據史料記載香港原先是中國廣東一個小漁村,靠出口香木為生,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英國於1841年強占香港,正式殖民香港島。1841年,英國為全香港島進行人口統計,當時島上隻有村民約3,650人,聚居於20多個村落,他們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由開埠到1891年,香港人口隻有20萬,當中又大多以苦力和建築工人[
閱讀全文]

(一):故鄉見聞…(中國發展日新月異脫胎換骨)
中國發展日新月異,就拿高鐵來說吧90代中國還要取經歐日,短短十幾廿年間中國高鐵有目共睹,看誰還敢藐視中國的建設,中國解放初期鐵路隻有破爛那幾條,走起路來有如蝸牛,我是農村的老家沒鐵路更別說坐火車了,聽我堂兄說50、60年代從湖南長沙坐火車回老家都要幾天,我們小孩時從書本上知道火車但從沒見過[
閱讀全文]
(一:)故鄉見聞…(大亞灣昔日海港澳頭小鎮)
我的村子距離大亞灣澳頭小鎮走路半小時左右,澳頭鎮很小,岸上居民不多,在海灣中間築有一條堤供海灣兩邊居民來往,堤中央建有一木橋把兩邊相連,如遇打大台風海水會漲過堤麵把木橋漂浮走。澳頭是漁港,澳頭鎮在一個海灣邊上,整個小鎮隻得兩條沿著海邊彎彎曲曲小街道“很窄小土路”,全澳頭鎮隻有這兩條[
閱讀全文]
(五):英國打拚…(貸款買破房做收租佬比做其它好)
說說租房的事,如果有能力我個人認為貸款買舊房收租做收租佬比做其它好,起碼房子能保值,看自已能力買什麽房劃算,出租房一定要地位好舊房無所謂,位置不好給你別墅都沒用,三年都租不出去拿什麽來還貸款,銀行不會和你講人情的到期就必須還錢。
我94年學印巴人買了一套破房子出租,做餐館期間再買了[
閱讀全文]
(五):英國打拚…(遠離故鄉第一次坐飛機親身體驗)既然決定要到英國闖就要弄本護照,我們這些偷渡佬申請不到香港護照,隻好申請到一本香港難民身份證明書(CI),而且還說是單身,有家庭是很難批準的。一切手續程序都做好了,也經過了體檢。在離港前專門回老家一次,因漂洋過海遠走萬裏,人生路不熟工作怎樣也不知道,不知何年何月才有錢有機會回鄉,所以專門回[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