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四):香港闖蕩…(貧富懸殊等級濃厚愚味農村人天堂)

(2019-02-25 09:39:17) 下一個

(四):香港闖蕩…(貧富懸殊等級濃厚愚味農村人天堂)

據史料記載香港原先是中國廣東一個小漁村,靠出口香木為生,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英國於1841年強占香港,正式殖民香港島。1841年,英國為全香港島進行人口統計,當時島上隻有村民約3,650人,聚居於20多個村落,他們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由開埠到1891年,香港人口隻有20萬,當中又大多以苦力和建築工人為主,或是華工經香港出洋,很多都是流動人口。

踏入20世紀初,香港發展成為與中國貿易的轉口港。香港人口穩步增加,市區麵積亦按此增大。1876年香港人口14萬人,至1914年已增至50萬人。香港在民國時代才開始興旺,人口由20萬增長到抗日高峰的160萬。戰後香港的居民人數大減至60萬左右。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數以萬計的人從大陸移居移香港。香港人口由1947年的180萬,增加至1951年的220萬。此後的三十年,大批大陸居民偷渡到香港,香港人口以每十年一百萬增長。香港人口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內地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我姑母一家人在解放前就移居香港,香港沒有想象中美好,也不是農村人想象中的天堂,姑母一家人住在九龍仔大坑東政府第二期七層高徙置區,(第一期徙置區六層高,是在石硤尾大火後政府安置災民首批徙置區),這兩期徙置區條件非常差,很多都是一個房子兩家人合住,中間用三夾板隔開,住徙置區比住私人籠屋好,籠屋就是三、四層碌架床,可能也有兩、三層的,四邊用鐵絲網圍繞起來,一個人連住和全部家檔就在裏麵,出門就把網門鎖起來,和獸籠一模一樣,我的偷渡同伴父親就是住這種籠屋,我們找他時見過。

大坑東屬政府早期徙置區,六層高無升降機,一個單元兩家人合住,每家住一邊同一個門進出條件非常之差,單位麵積大部分為120平方呎。住家沒有水管也沒有廚房,在門前公眾走廊做飯,走廊人來人往家家如此。間隔前後單位的牆上設有蜂窩形狀的窗花,以便通風,由於聲音和氣味皆可以透過窗花傳開,不少住戶因此寧願把它堵住。如果一家四口入住一個五人單位,他們必須接受另有一人遷入居住。香港當年揾食艱難並不是農村人可以想象的那樣,沒有在香港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根本不知道當年情景,我姑姑一家在香港幾十年到死還是住在六層高最原始兩家人合住政府徙置區裏。

政府早期第一、二期的徙置區,徙置區房子呈「H」字形,樓梯口設在徙房兩頭,居住麵積多為11.15 平方米,供5 名成人居住,即每人平均佔用麵積隻有. 2.23 平方米,徙置區衛生環境非常差,廁所和淋浴地方設在H中間,長長一條廁所坑,到處都是屎尿,有時真的無法下腳,淋浴地方在廁所另一邊,廁所、淋浴一層樓幾十家人共用,每層樓都有一個廁所一個淋浴室,洗臉用水全到房子H中間位置洗用,由於香港缺淡水很多建築用海水,廁所用的也是鹹水,徙置區水管鏽跡班班渠管全生鏽,那時沒有膠管。

在英國管治下香港等級製度非常濃厚,白人至上就不必說了,在那個年代香港政府對待“大陸仔”和本土人是分得很清楚,就舉個例子拿護照來說吧,大部分“大陸仔”是享受不到黑色passport的,要旅遊隻能拿綠色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Identity,“CI”,大部分“大陸仔”是連“CI”都沒有的更別說黑色passport了,窮人要護照何用,兩餐都難解決還想出國旅遊,出國旅遊是有錢人的玩意,窮人隻有做做夢或者晚上夢遊一下罷了,我到英國是也拿香港身份證明書“綠色CI”的,“黑色passport”那時隻有原居民才能享受到,“大陸仔”在港英年代是三等公民待遇,香港殖民時代白人永遠至上,“黑色passport“天堂”人次之,拿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Identity,“CI”的偷渡佬隻能算三等?想拿“黑色passport”做夢吧,除非你有錢。

 

(四):香港闖蕩…(賭在香港大行其道賭馬賭狗賭字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