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主義地方生活當學徒不現實,我到香港後把修理升降機學徒算是第二份工作,學徒沒有工資沒有經濟來源,資本主義地方沒有經濟作後盾當學徒不現實,修理升降機大約隻做了兩、三個月就放棄,當年我姑丈做紮鐵判頭承包建築工程紮鐵這一項。所以放棄修理升降機決定跟姑父學紮鐵。
紮鐵判頭其實就是承包商,承包建築公司建樓紮鋼筋業務,判頭有自己一批[
閱讀全文]

“六十花轉少年”:六十年前在香港荷李活道警察總部理發廳,死人差佬把風筒熱量開到盡對著我頭吹,當時覺得被虐待了,六十年後的今天,死人阿差更瘋狂直改用明火了,還別說,在這一瞬間還真是一種享受。
[
閱讀全文]

【撿霜魚】北方人怕冷還是南方人怕冷:我個人認為北方人比南方人怕冷,為什麽我說北方人比南方人怕冷,在我餐館工作的北方來的留學生,特別是女的個個都穿兩條長褲子一條還帶襪的,再加一件大棉褸、帽子也帶毛的,而且還要圍著一條厚厚的圍巾,除了臉的小部分,其它地方都被裏得實實的。南方來的留學生就不會有這樣穿著。我在蘇格蘭住了四十多年,剛來之時因[
閱讀全文]

【香港】我第二份工作學升降機修理:在洗衣房由於沒有正式工作沒有正常收入,老板娘每日隻給一塊多錢零用,無固定工作始終不是辦法,所以一邊幫忙洗衫一邊到處找工作。我父親想我學門手藝以後好防身,到處托人找門路。初時第一選擇想到太古船塢學電器,因為當時在太古船塢有個同鄉,聽說是電器管工,62年偷渡同鄉那批人很多都進入太古學電器。同鄉人也有很多在[
閱讀全文]

【小學時期】我老家過去是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村裏設有一間小學,附近散落很多小圍村,這些小圍村有三兩戶的、也有十幾戶的,這些小圍村由於人少連小學都沒有,大一點的圍村雖然設有小學但也隻能讀到三年級,到了四年級就要到我村讀。小圍村的小孩到我村上課要走幾十分鍾路,如果遇見打台風河水暴漲必缺課,他們到我村上學要經過一條河,平時河水很淺可步行走[
閱讀全文]

【香港】我進入香港的第一份工在洗衣房渡過,由於父親在洗衣房工作我暫時寄宿在洗衣房,我跟父親在洗衣房宿舍一起住,臨時幫忙洗洗衣服,臨時幫忙洗衣服也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了,在洗衣房幫忙做些零碎洗衫工作,老板娘每月給些零用錢,洗衣房正式洗衫工人很辛苦。長長一張台把泡軟的衣服放在台上,用勁擦掉衣服上的舊漿。這種洗衫法我還是第一次見,洗衫工人[
閱讀全文]

【回憶】懷舊說電影:看電影我還是對國內電影情有獨鍾,中國電影雖比不上荷李活好萊塢,但東方文化和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等從中國電影裏可以回憶,電影不隻是誤樂他可幫助回憶過去,我雖是農村人但看電影相信比城市人還要多。50年代老家駐軍經常放電影,那些電影是部隊放給軍人看的,一到放電影周圍都站有哨兵,小孩進去看軍人是不怎麽管的,小孩容易進去但有時[
閱讀全文]

【香港】一九五六年雙十暴動: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各行各業都有左右派之分,左派右派各占有市場,立場鮮明,每逢雙十掛十二針旗,十月一日掛五星紅旗,每年十月十日全港到外可見十二針旗,特別是那些窮人居所深水埗北河銜“徙置區”最有代表性,每座樓都掛滿十二針旗到處是旗海。那時香港從小學到中學都有分左派和右派學校,調景嶺國民黨人最多,觀塘“茶[
閱讀全文]
【香港】一九五六年雙十暴動: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各行各業都有左右派之分,左派右派各占有市場,立場鮮明,每逢雙十掛十二針旗,十月一日掛五星紅旗,那時香港從小學到中學都有分左派和右派學校,調景嶺國民黨人最多,觀塘茶果嶺也不少,
聽說香港黑社會新義安是當年逃到香港國民黨少將向榮創立的。二次大戰後,香港百廢待舉,失學嚴重。一些認同內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