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異域求存】:飲食業外賣店小餐館合股生意最難做,早期香港的“原居民”,也就是香港人口中的“新界人”,香港分三個地區,香港、九龍、新界,所謂“新界”是九龍界限街以北地區,這一地區是大清最晚租借給英國的,租期九十九年。過去香港人口中的“新界人”是指除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外的農村人。早期由香港來到英國謀生的幾乎全是&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英國打拚】外賣店的遭遇:我不會討好人,在老家時有一次縣委派人到農村開青年會,記得是收割季節,本來收工回家己很晚還要開會搞活動,自由發言時我說了幾句話,白天做了一整天,晚上還搞什麽活動,我不去要去你們去,頂撞縣裏派下來搞工作的幹部,他們說我思想有問題不適合搞青年活動,從此以後青年所有活動都不讓我參加,取消了我青年資格分配到老年人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換一個活法】尋找外賣店走遍半個蘇格蘭:第一間外賣店失敗最大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當時沒有車,沒有到當地了解情形,位置、近附人口、近附有幾家中餐館和外賣店,第二個太相信賣家,常言道,賣花說花香,沒有經過實地看過他生意,這兩方麵都和沒有車有關。如果當時有車,最起碼會駕車看一下,第一次開外賣店失敗,八千鎊買六千鎊賣虧了兩千鎊。 第一次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0、60年代華人異域生活→【英國】:準確來說是我接觸過的那群人,從他們口中得知過去華人在英國生活情況。我接觸到的這些人大部分是在50、60年代從香港來的,有些還是從北美,美國過來的也不少,這些老華僑最初從事洗衣業居多,後來飲食業才慢慢興起。據他們說,香港的新界人(男人)在英國最多,那時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到英國謀生要比去其它國家較容易。除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貪之過】:三百五十英鎊買三磅重麵粉,前些年一些遊客利用商品可退之便,特別是電子產品如攝錄機、照像機,這些電子產品當年商店可以試用,如果不滿意可在七日之內可以退貨,遊客們通常隻有幾天行程利用短暫時間照照像,所以買上一部作臨時行程用,行程結束就拿回退貨,我知道這種人就不少,這些事也做得出來,這些人是否太貪小便宜了?商店後來也學精了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起撿海貝想起多年前英國撿海貝海難事件,30多名在英國撿拾海貝的中國人,突遇潮水大漲,被海水吞噬。我家靠近大亞灣海邊,每年春季男女老少都跑到海邊撿海貝,這段季節海貝肥大肉多,有生蠔、蜆子、海蚌、等等。我們在海邊長大的人都知道,趕海首先要了解的潮汐時間,那麽趕海,最佳時間是什麽時候呢?每個月有幾天大退潮,這幾天海邊撿海貝的人很多,收獲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失敗是成功之母】活到老學到老有心學習難不倒。我從小好奇心很重,1964年在沙頭角海邊撿了個爛手表,拆來拆去老是看不完,拆完又裝、裝完又拆,弄來弄去總之是好奇,當年在香港表店80元買了個樂都牌新表,64年80元很多了,那時警察工資每個月才兩百多一點。由於好奇,新新一個手表也想打開研究一下,螺絲刀指夾鉗都弄上了,希望能把表底殼打開研究一下,研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的童年是在泥土中長大…我朦朧記得我的祖母是在解放後沒幾年第一個弟弟出生一兩年後去世的,那時我大約是七八歲,這點我還真有些印象,那時可能是互助組或初級社,時間大久忘了。我們農村人上小學是在八歲時,我村比較大村裏辦有小學,我家也離學不遠。我朦朧記得我村在55年才有托兒所和幼稚園,我上小學時還沒有托兒所和幼稚園,由於母親要下田幹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以食為先】:老婆包韭菜餃子、我隻會食餃子,不是吹的我老婆包餃子有一手,基因遺傳吧,她的父親是特一級廚師,周總理招待外賓,印度尼赫魯,西哈努克,等等都吃過他做的菜。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會英語照樣能做生意→【敢想敢幹】:我就不相信不會英語什麽都做不了,隻要敢想敢做不怕人笑不會英語照樣能做生意,用手比用筆劃我都要把它做成。不會英語被人看死我就不服氣,用手比用筆劃照樣能談生意。英語不是護身符,會英語當然好做起事來方便也不用求人。我不會英語和在廚房工作有關,天天對著廚房工作的客家人,廚房工作基本全是客家人,幾十年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