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孫可望的叛亂和降清,對於清廷而言是天賜良機,可以利用南明的內訌,一舉蕩平黔,滇,實現統一大業。1657年(順治十四年,永曆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廷派出三路大軍:一路由吳三桂和李國翰統帥由陝西漢中南下四川,進攻貴州;一路由趙布泰統兵南下湖南,取道廣西,北攻貴州;第三路由羅托和濟席哈等統兵,由湖南進攻貴州。1658年(順治十五年)正月初九日,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孫可望的叛變,是南明政權內部又一次大動蕩。這次內亂平定後,李定國在處理善後事宜上,犯有偏頗。1658年(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正月,永曆朝大封剿逆各勳鎮,白文選,馬進忠,馮雙禮,馬寶,馬惟興,靳統武,祁三升等功臣加官晉爵。同時,討伐曾經接受孫可望密令準備東犯昆明的王自奇,張明誌,關有才等人。事實上,孫可望敗竄後,李定國本可以用朝廷名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可望投降清朝後,為了取悅於清廷,不僅提供了永曆朝廷軍事機密等各方麵的情況,獻上了滇黔地圖,還為清軍進攻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向導。清廷在孫可望的大力配合下“以大兵分三路趨雲南”。雖然清廷出於種種考慮沒有讓孫可望親赴前線,但還是充分利用了他過去在大西軍和永曆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加強了政治攻勢。當清兵分三路進軍時候,孫可望派人攜帶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交水之戰結束後,李定國同劉文秀分工,李定國率師回援昆明,以攻擊襲擊昆明的張勝等人;劉文秀繼續追擊逃竄貴陽的孫可望。張勝後來被李定國打敗後,被擒殺。 九月下旬,孫可望逃回貴陽,命令留守大將馮雙禮帶兵把守威清要路,並與馮雙禮約定如果劉文秀追兵到來即連放三聲號炮報信。馮雙禮已經知道孫可望兵敗如山倒,逃回貴陽隻剩下隨從區區十五六騎,因此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童年往事》裏有一個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打陀螺的鏡頭,用繩子纏繞在陀螺上,手指夾住繩子的一頭一甩,陀螺從繩子上猛然脫落到地上,順著慣性在地上旋轉。我看到這個鏡頭一下想起了兒時的打“靈郭”。“靈郭”其實也就是陀螺之一種,但不知為什麽那時候我們那裏的小孩子們叫那玩意兒為“靈郭”,“靈郭”也許是上海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盡管永曆帝和李定國為了使孫可望回心轉意做了不少努力和工作,但以失敗而告終。孫可望一意孤行,不可逆轉。孫可望執意武力解決出於下述考慮:首先,在西南的南明軍隊中孫可望的兵力最強,不僅貴州全省在他控製之下,在雲南留守的將領中也有不少效忠於他。其次,孫可望以國主的名義總覽永曆朝廷政務,早已習慣於君臨一切。而且,他思想深處還存在著一種自己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李定國朝見永曆帝回營後就同白文選商議移蹕事宜。兩人一致意見以遷往雲南昆明為上策。定議後,李定國自選帳下五百人作為護衛,於二十六日,護駕永曆君臣離開安龍,前往雲南。二月十一日,到達雲南曲靖。李定國請永曆帝暫時停留於此地,自己帶領精兵前往昆明料理。當時,在昆明的大將有撫南王劉文秀,固原侯王尚禮,另有將軍王自奇部騎兵駐紮於楚雄,賀九義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定國,陝西綏德人,大約生於1621年左右,崇禎年間大約隻有十來歲的李定國投身張獻忠,他喜讀兵書,能征慣戰,深受張獻忠喜愛和器重,被張收為養子,很快成為大西軍主要將領之一。大西軍聯明抗清後,李定國對複明事業忠貞不二,戰功卓越。1653-1654年他兩次進攻廣東的時候,永曆帝在孫可望的逼迫下,處境非常艱難,一再派使者攜帶密詔讓李定國領兵迎駕。李定國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可望當時大權在握,要玩弄一把“禪讓”把戲易如反掌。然而,問題是,永曆帝的寶座可以取代,永曆朝廷所能發揮的號召作用卻是孫可望望塵莫及的。孫可望進退維穀,一方麵強烈的野心驅使他繼續策劃和籌備登基大典;另一方麵他又不能不考慮一旦踢開永曆朝廷,包括李定國,劉文秀等原大西軍高級將領在內的各種抗清勢力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承認他這個冒牌天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孫可望自從把永曆帝遷到安龍以後,朝廷大權已經完全被他掌握。所謂永曆朝廷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空架子,僅僅靠著一小批扈從文武官員勉強支撐門麵。軍國大事都由孫可望在貴陽裁決,然後在形式上通知永曆帝認可。如史籍所記:“時可望假天子名號令中外,調兵催餉,皆不上聞。生殺予奪,任意恣肆。帝在安龍,一不與聞。”南明管轄區內的相當一部分文官武將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