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04-08 14:49:31)
前幾天在一個視頻裏看到魯豫訪談新東方校長俞敏洪,裏麵講到俞敏洪從前曾經背過英文字典,最高峰時詞匯量達到3萬多,就想到了關於背字典的話題。學外語背字典的事例以前就時有聽說,曾經看到過報道說某日本人背英文字典詞匯超過5萬是世界第一之類,這固然是很了不起,但我覺得就一般人而言,學外語背字典既無必要,恐怕也未必是值得推薦的好方法。打個比方來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8-04-04 06:46:44)
西方人很習慣於擁抱,擁抱是他們表示情感的一種方式,有時也可以是一種禮節。東方人不太一樣,比如我們中國人就不太習慣擁抱的。以前老派的人,見麵拱拱手,就足以表達寒暄關心之類的意思了,要是打拱時雙手高舉則可以表示感謝之類的意思。朱鎔基就很喜歡用那個動作向眾人致謝的。握手比較新派些,不知是否因為有點肌膚接觸的緣故,感覺彼此間的距離似乎比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張貴彬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格。張老師戴眼鏡,是個瘦子,手臂上永遠套著沾有粉筆灰的袖套。他戴一頂俗稱雷鋒帽的棉帽,即使春暖花開,那頂帽子也扣在頭上。帽子的兩個護耳,一個蜷伏在帽頂,另一個從一邊垂蕩下來,護耳上小辮子似的黑色係帶隨風飄蕩。他脖子上經常套著一個絨線圍脖,有時外麵還加一條有點像抹布似的格子圍巾。張老師嗓音尖而高,好像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小學時學會的最有價值的本領是認字寫字。寫字是從田字格本開始的,綠色方格裏有虛線拉出的一個“十”字,橫豎撇捺折鉤點各就各位用鉛筆寫在田字格裏。到三四年級時,田字格本換成練習簿,裏麵的方格變成一行行的橫線,鉛筆也換成了鋼筆。鋼筆上端有吸取並儲存墨水的小橡皮管,藏在筆杆裏。墨水吸的太飽,會從筆尖溢出,寫字時筆跡粗重,化開來弄髒紙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兒時入讀的小學是複旦小學,全稱應該是複旦大學附屬小學。複旦大學向來聲名遠揚,頭頂複旦這頂大帽子,複旦小學聽著似乎也有點牛逼哄哄,但其實學校條件無論設備建築還是場地都極為簡陋,擺在今天,如果不看校門口水泥柱上掛著的校牌,那地方很可能被誤認為是某建築工地施工大隊的臨時住所或建築材料存放倉庫之類的場所。 學校當初位於邯鄲路國權路路口的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溫哥華有很多公園。除了斯坦利公園伊麗莎白公園等一些為旅遊者所熟悉的著名公園外,還有無數或大或小的城市公園。在這裏路邊隨處可見到一些遮蔭蔽日的大樹環繞著一塊並不太大的綠色草坪,那就是一個什麽公園了。無論是有名的大公園還是名不見經傳的路邊社區小公園裏都有些長條靠背椅靜靜地坐在樹下草坪邊可供來往經過的人們憩息小坐。倘若稍加留意可以看見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戶口製人事檔案和居委會仿佛都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先說說戶口製吧,我原來以為戶口製大概世界各國都大同小異的吧——便於人口管理嘛,八七年去日本後發現那裏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上京”也就是去首都東京,沒有任何限製,隨便哪個鄉下旮旮旯旯的哪個日本人,想要去東京謀生計也好去大阪京都或任何其他大城市去試試運氣找點事情做做也好,都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8-03-04 12:29:26)
煙酒不分家,扯過吸煙,再扯扯喝酒。酒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明顯比煙崇高,有時甚至有點“神聖”。不說別的,光是關於酒的名詩句就有無數之多。開心時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憂愁時的“但願長醉不願醒”“與爾同消萬古愁”。感慨時光短暫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歎冷清寂寞的“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6 13:27:28)
我不吸煙已經很多年了,來到加拿大後沒過多久就不再吸了。在這裏吸煙不方便是一個原因,公共場所不讓吸,在飯店吃飯,想要飯前飯後一支煙,都得起身離席去專門辟出的吸煙場所才能過過煙癮。吸煙場所都在旮旯角落裏,髒兮兮的,地上有煙灰煙屁股,豎在牆角的煙灰缸裏有時還有痰,有的吸煙場所還有尿臊味,去那種地方吸煙還不如不吸。這裏的香煙貴而難抽是另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阿城王小波王朔馮唐都是北京作家。這幾個人的作品風格有相似之處,也各有不同特點,都是我喜歡的。北京作家的東西,語言比較生動幽默,能貧,讀來讓人有閱讀快感。老舍是早期北京作家的代表,他的作品就很幽默,北京作家的幽默似乎是一脈相承的。阿城的代表作是“三王”,《棋王》,《樹王》,《孩子王》,篇篇都好,讀了叫人難以忘記。阿城寫東西像老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