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人有世代相傳良好的家庭教育,婦女常為了孩子而放棄工作。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猶太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猶太人能夠頑強地生存和發展,出現了許多出類擾萃的人物,為什麽猶太民族人才輩出?為什麽猶太人湧現出這麽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這跟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獨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你是否知道,很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
閱讀全文]

葛洪所居的羅浮山,層嵐積翠,形態各異,變幻無窮,氣象萬千,道家稱之第三十二泉源福地。在此環境中采藥和行醫,使他積累了豐富的醫藥學知識,他曾著《金匾藥方》、《肘後備急方》等醫書,對醫學作了重大貢獻。《肘後備急方》篇幅不大,但非常實用,方中之藥,易得、靈驗、價廉,百姓十分歡迎。葛仙翁神仙家與科學家葛洪:開創醫學上之免疫學先例葛洪很注意[
閱讀全文]
青蒿素,來源於《詩經》提到的那株野草——“蒿”。領獎台上的屠呦呦說:“它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誠如斯言。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一個被命名為“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那個科研團隊,包括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失敗與成功交織出青蒿素的曲折探索過程,每一次突破和發現[
閱讀全文]
由於在發現免疫耐受型癌症的發病機理方麵作出的傑出貢獻,2014年8月,福建醫科大學免疫治療研究所所長陳列平教授與其他三位科學家一起,共同分享了今年腫瘤免疫學界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WilliamB.ColeyAward)。據悉,威廉•科利獎項設立於1975年,每年授獎一次,由美國紐約的癌症研究所負責評審,授予在基礎免疫和腫瘤免疫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科[
閱讀全文]

湯飛凡(1897—1958),醫學病毒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自1929年起在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任教,後任醫學院細菌係主任。在病毒學發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闡明病毒的本質。1955年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日戰爭勝利後兩次重建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機構—&m[
閱讀全文]

西藏博物館:雙體陶罐
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練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製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匈奴王冠
國寶級文物。黃金製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於金冠。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
閱讀全文]

古代人是怎麽進行性教育的?這要從春宮畫說起文/沈嘉柯壓箱底這個詞語很多人在用,不過最初的意思可不止金銀財物,而是一類栩栩如生的器物。這種東西千姿百態,有的隻是一個小盒子,打開來裏麵是一對瓷塑的男女交合形象。當女兒快出嫁時,母親就從箱底拿出這東西來,掀開蓋子,讓女兒看,洞房之夜如何度過。這類東西放到現代社會看,就是正常的性教育。在古代[
閱讀全文]

準備材料:紅薯粉條200g,油菜50g,花生50g,酸菜50g,鹽3g,辣醬5g,紅油5g,蔥5g,蒜10g,花椒粉5g,雞精3g,陳醋10g,生抽3g1.粉條用清水泡30分鍾2.鍋中加入少量的油,放入花生米炒香3.大蒜洗淨去皮,排成蒜蓉備用4.炒好的花生米拍成花生碎5.取一碗,加入蔥碎,蒜蓉,花生碎,生抽,陳醋,胡椒粉,紅油,鹽勾兌成酸辣汁6.另起鍋,注入油下入辣醬炒出紅油7.倒入酸菜粒煸炒均[
閱讀全文]

早在二三百年前,醫生們便注意到,有一種病的症狀表現為“三多一少”,即:排尿量多、飲水量多、食飯量多、體重減少。此外,這種病人的尿液特別甜。因此,人們把它稱為“糖尿病”。
1889年,德國醫學家胡思·梅林和俄國醫學家奧斯加·明科夫斯基,為了研究人體胰腺的消化功能,將一隻狗的胰腺切除掉。其間,他們無意之中發現,[
閱讀全文]
我國古代東晉時期葛洪(公元284—364)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用狂犬腦敷治狂犬病的方法。葛洪對狂犬病的防治措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免疫學的先驅者。此書中首次描述了沙虱(恙蟲)病、天花病,記載了竹片夾縛術裹治骨折、食道異物取出及用狂犬腦髓外敷狂犬咬傷處以防治狂犬病發作等,均為中國古代醫學的重要成就記載用狂犬腦組織治療狂犬病:「殺所咬犬,[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