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沒有GPS的日子是怎麽過來的?沒事不敢出遠門。我所謂的出遠門指的是任何沒去過的地方,任何去過但記不住路的地方,任何超過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凡是必須出遠門以前,我必定先看地圖(本人最恨看地圖,看不懂。更恨車上看地圖,頭暈),然後記得把地圖帶上車,轉暈的時候停下來看。後來有Yahoo地圖了,我就每次把路線打印出來,放在車上隨時看。可這些[
閱讀全文]
快一年了,終於沒有放棄日語,還在斷斷續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學著。這要得益於幾個要素,第一當然是課程簡單有趣,英語教學,再不濟我也練習了英文不是?第二是降低標準,學到難處就止步,找簡單的學。隻要不放棄就有希望。第三就要歸功於咱中文的功底了,得天獨厚。開始為了知道如何發音,我總是選擇看平假名(課文可以選擇漢字,平假名還是英文顯示),[
閱讀全文]
我一般不喜歡看這類悲慘電影。拐賣婦女兒童,為了錢而殺人,如人為礦井事故等。看得心裏鬱悶,堵塞,無奈,悲傷,同情,怒火無處宣泄,為普通國人豬狗不如的命運感歎卻又無能為力。這次要不是徐州那個八孩媽的事情太火爆,曾經的禁片《盲山》也不會被人挖出來,我也就不會給自己添堵了。
電影故事一點也不新鮮,都是老套路。女孩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
閱讀全文]

《對手》還在放,所以我可以預言結局。我相信主角間諜“鳳凰”不會有好結果,最後一定會徹底暴露並落網。悲劇結局是一定的。但這已經違反了以往中國電視劇的規律,壞人不但成了中心角色,還如此讓人同情甚至喜愛。反其道而行之的編劇導演不多啊!
我之所以會看進去,主要源於網友的一句“這劇模仿了《美國諜夢》”。我幾年前看過《美國諜夢》[
閱讀全文]
自從疫情以前每年一次或數次的回國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出門清單。要帶的東西,要做的事情等等分門別類。要帶的東西列出一個清單非常管用,每次拿出來照單準備,有條不紊。不同性質的旅行有不同的準備清單,比如爬山,大城市旅遊,回國等等都不一樣。現在出門少了,就隻保持一個清單,每次過一遍,不需要的就跳過。有新的需要就加上去。我發現這個清單越具體越[
閱讀全文]

我不是一個喜歡經常外食的人,也不喜歡每頓飯都拍照。往往快吃完了才想起來應該拍照留個記錄,不是說有圖有真相嗎?出門在外吃是很關鍵的一個領域,而隻靠文字描述是絕對不能服人的。回來後才發現風景照片太多了,而食品照片又太少了。我平時經常看不上別人一吃飯就拍照,但真到了自己需要此類照片的時候才後悔沒有多拍點。
夏威夷有各種類型的餐館,亞洲餐[
閱讀全文]

離開的前兩天開始計劃去機場的路。從地圖上看我們不必走原路,可以沿著西北線環到機場。粗看不明顯,單從距離上看兩條路差不多,走西北線則可以完成一個閉環。貿易島有兩部分。一個大環包括了機場,Hana路,去山頂等主要景點,最南邊有一段不太好的土路不建議走,租車公司的保險也不包。因為下雨那段路已經斷了幾天了,我們自然沒敢冒險,還是走了兩次又長又險[
閱讀全文]

海邊的日子就比較規律放鬆了。每天海邊散步,逛逛不遠處的小鎮。陽光下海裏遊泳,租用具浮潛。本來想去看鯨魚,結果旅館的接待人員說目前不是季節。我們也怕出海以後啥都看不到,那不是白高興一場,也就算了。後來又聽說怎麽都能看到,多少而已,但已經太晚了。上次浮潛還是20多年前在瓦湖島,看著水裏彩色的小魚遊來遊去,但好像是淺淺的海灣,水麵上就能看見[
閱讀全文]

開車上山頂是肯定的。也許有路可以從某一個高度走上去?我不知道。這個國家公園的山頂是可以預約看日出的,想必很多人做過。我們就省了,一來那幾天下雨太多,山頂觀日出的預約都取消了。二來看日出就要摸黑上山,轉山公路很快就上到一萬多尺,急轉彎加爬升太快加天黑,有點危險。三來看日出是沒有把握的,怎麽知道一定有日出可看?看日落倒是把握大多了,但[
閱讀全文]

第一次做攻略的時候我就被這個Hana路最遠處的竹林小道吸引住了。一大片竹林遮天蔽日,中間一條木頭修好的棧道曲折向前。路上會看到幾個瀑布,頂頭的瀑布最高最長,幾個並排,想想就令人神往。步道全程來回四邁,爬升600多尺,是非常理想的徒步場所。裏麵還有個島上最大的榕樹,也是看點之一。其它植物茂盛,這一路就是個天然的大植物園,比起前一天的好了不知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