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灣戰爭之前,有位記者寫了一篇有關伊拉克男女地位的報道,其中提到中東傳統女人通常走路是跟著她的男人的後麵三米左右。
作為隨軍記者,記者再到伊拉克采訪,記者發現現在所有的男人都跟著他的女人走路。於是記者就找個女人了解情況。
“太不可思議了,”記者說。“是不是西方的民主令女人的地位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地雷!&rdq[
閱讀全文]

世上可食的野生菇有無數種,最出名的是法國南部的鬆露,而美國最出名的則是羊肚菇,以我個人來說,還是認為北美落磯山的白鬆茸最靚。羊肚菇采於春天,全北美都有,四月到六月。我除在德國一花圃采到幾十個羊肚菇外,美國本土見也沒見過,可能我在美國外的時間太多。參考各種資料,在樹剛發芽時是最好時機,以往幾個周末帶著小三在樹林裏轉,但都一無所獲,上[
閱讀全文]

在阿富汗時和辦公室的同事相處融洽,上班有講有笑,苦中作樂。剛開始有個黑哥,有次談起李小龍(BruceLee),他問我有沒有看過85年黑人拍的搞笑李小龍的電影《TheLastDragon》。白人和我都說沒看過,在此之後,TheLastDragon主角BruceLeroy的名字就進入我們常常講笑的話題中。有次和黑哥爭論,我就說:你這麽頑而不靈,信不信我BruceLeroy你,之後我就有了BruceLeroyZhao的外號。
[
閱讀全文]
每個美軍每年至少要考兩次體能測試(除有特時情況外),昨天下午我考了春季的體能試-----俯臥撐、仰臥起坐、和兩英裏跑。今早兩腿還有點酸痛,以往二十年軍旅生涯,很少有這樣的情況。最令我忐忑的是我花了吃奶的力才完成的兩英裏,成績下來隻有六十三分,差三分就不合格了,是不是老了。
還是從昨天說起,一早起來心口就有點悶(宿酒),整個早上都有想[
閱讀全文]

回來後一直很忙,沒時間整理從日本帶回來的行李,這星期拿了幾天假,就收拾下,不整理尤可,一理就覺得滿屋是書和紙,特別是網上掏了多年香港漫畫,有幾千本。第一次接觸香港漫畫還在大陸時,有次去縣城郵市買郵票,有個小孩在那裏擺漫畫書地灘,十來本黃玉郎的《醉拳》,故事情節和畫風特別,還是當時大陸不可多見的彩色,就花了幾分錢看了幾本。再次接觸時[
閱讀全文]

這幾年物價通漲,平時在營裏買來炒蔬菜的不到兩美刀的牛輾肉,現在要三多美刀了。前周末在韓國店看到沒處理的牛肉條,要三點七美刀,看那牛肉條,覺得又一部分是貴牛肉,外麵要價八、九塊。就賣回來試試自己的刀功。處理完後覺得物有所值,立刻用些肉頭和肉尾炒了個牛肉球炒魔芋韭花。望大家喜歡。
整塊牛肉用剪刀在接縫中剪開
這一塊比較簿,切片炒,肉[
閱讀全文]
山窮水盡軍訓的表現還可以,本以為入ROTC是不成問題的。新的學期開始後,就和那女上尉來個ProgramReview,結果在選課上出現麻煩,兩年的ROTC
Program是包學費的,但一定要兩年內本科畢業,所以這兩年除了修本科學業,還要加上一些特定的軍事理論課。因為物理最後兩年的課程和軍事課都很死硬,一個學期沒選上的話,另一個學期就接不上。我們花了一個上午也沒法將課程[
閱讀全文]
軍事演習,我冇醉和同伴挖掩體,挖到差不多一米深左右,當的一聲挖到了硬物,扒開一看,三枚沒爆二戰迫擊炮彈,兩人商量了一會,決定帶回連部交給連長,兩人就捧著那幾枚炮彈向連部跑去,跑了幾步後,同伴有點擔心。
“這樣不好吧,如果其中一顆爆了怎辦?”
冇醉想也不想地回答說:“那就跟連長說,我們隻挖到了兩枚吧!”[
閱讀全文]

中國的傳統多數是以農曆為主,有幾個很特別,如春節(一月一日),端午節(五月五日),七巧節(七月七日),重陽節(九月九日)。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也是我們祖先黃帝的生日,好像也是什麽少數民族的火把節(已前在小人書看過)。小時候也不知三月三是什麽節日,但那天我們鄉下就做雞屎藤餅,每年都是這樣。雞屎藤是一種常綠的藤本植物,葉有[
閱讀全文]

一向做菜都是隨意,有好的菜譜也稍作改動來適應自家的口味。椒鹽蝦是有名廣東小炒,N年在一家廣東餐館打工,知道做法,大蝦先連殼油炸,再用蔥白起鍋炒,最後就加鹽和辣椒和黑胡椒粉即成,老外很喜歡,每次招待老外都有這個餐,但美國家庭的爐的熱力不夠,蝦要炸兩次,油煙又大,平時很少做。有次炒米粉,用扒了殼的大蝦炒,效果很像椒鹽蝦,靈機一動,過天[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