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0-03-25 14:19:56)

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杜甫
奧林匹亞(Olympia)是我最喜歡的希臘小鎮。也許是因為2008年北京奧運的點火儀式剛剛舉行過,各路媒體一哄而散,沒有了喧嘩,沒有了機動車的汙染,雨後的奧林匹亞清爽而閑靜。隻有一條幹幹淨淨的大街,街道兩邊很有特色的小店,和慢悠悠地走在街上為數不多的遊客和居民。很難想象就在幾天前,這裏曾經是世界的焦點。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18 14:34:09)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杜牧
從雅典坐巴士往北開三個小時左右,便可抵達希臘北部的小城卡倫巴卡(Kalambaka)。放眼望去,四周圍盡是形態各異的天然石峰,這些砂石的柱狀山峰是距今大約六千萬年前的大地震遺留下來的,千萬年的風霜雨雪,磨平它們的棱角。
如今,這些光溜溜的石壁又成了攀岩人的挑戰。相傳當地的小夥子向哪家的姑娘求婚時,這個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11 14:28:04)

欲寫衛城難著筆,不遊雅典是虛生。
尤其是有了互聯網,雅典諸多舉世聞名的古跡都在媒體上看見過了,氣勢恢宏的古建築遺址也多少在想象之中,但置身於造就了這些奇跡的人文環境之中,我仍是唏噓不已,感歎由衷。而雅典的街頭巷尾,更是叫我流連。
走在街上,我對雅典的第一印象是有點像上海,不是浦東陸家嘴的高樓,也不是浦西南京路的繁華,而是那些小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03 16:28:53)
小的時候經常在報紙裏讀到和收音機裏聽到中國某地農業大豐收的新聞,現在聽不到了。是因為年年大豐收,報膩了?還是沒人種地,都到城裏打工了?但不管是不是大豐收,現在國內吃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越來越多了。
去年秋天到北京,每見一個朋友就山珍海味大吃一頓,一周下來,很有點倒胃口。臨走了,還有個哥們要請客,我推不掉,就堅持不要大魚大肉,吃清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2-25 13:27:39)

從印度回來,總有朋友問我什麽印度菜好吃。我說最好吃的是印度大餅,而印象最深的卻是帕恩(Paan)。
帕恩是一種很特殊的小吃,多用於餐前開胃或餐後清口,據印度朋友介紹它非常有助於消化和緩解腸胃道。可是這東西絕大多數人(不包括印度人)嚐一口都嫌太多了,很少有人會再嚐第二口的。我嚐了一口,也幾乎放棄,但是在印度朋友鼓勵下,我又硬著頭皮咬了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2-18 14:29:44)

九寨溝成為旅遊景點之前,原是一處林場。據說趙紫陽在四川任職時去那裏視察,看到風景如此之好,趕緊叫他們別再砍樹了,開發成旅遊區。喜歡九寨溝的人,都應該謝謝紫陽同誌。
當年從成都到九寨溝的長途汽車沿岷江而上,要開兩天,頭一天晚上在鬆潘過夜。沿途基本上都是土路,時不時有滑坡留下的痕跡。我們不無擔心地向司機打聽,他笑著說:
“你們要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2-11 14:13:38)

以前吃過印度大餅。美國的超市裏有買,油油的,挺好吃,卻沒什麽特點。一年前去班加洛(Bangalore)出差,有幸嚐到了正宗的印度大餅,別有一番滋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班加洛是印度的深圳,新興的IT工業非常發達,被譽為“未來的矽穀”。這裏的氣候很像聖地亞哥,四季宜人。然而城市的建設跟不上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迅速增長的人口,交通阻塞成了班加洛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0-02-04 14:19:33)

美國的懷俄明州除了舉世聞名的黃石公園,還有一處的勝境:魔鬼塔(DevilsTower)。就像黃石公園是美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魔鬼塔是美國的第一個國家紀念碑(NationalMonument)。
我想起來去魔鬼塔是因為瑞秋。瑞秋是和我同組的研究生,晚來兩年,長得很瘦小,矮我一頭,挺文靜可愛的,平時話也不多。可是那年暑假,當她知道我正在計劃去黃石公園,特地跑來跟我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30 12:13:13)
暑假帶著兒子去杭州,住在西子國賓館,背靠雷鋒塔,麵朝三潭印月。
八月的杭州,天熱得透不過氣來。第一天我們去靈隱寺,大部分的時間是呆在有空調的藏經閣裏。晚上回到賓館,誰也不想出去,於是就在賓館的餐廳吃晚飯。兒子和往常一樣要了一份雞炒飯,然後接著玩他的遊戲機,我一心想讓這個“洋盤”(youngboy)見識見識杭州菜,於是叫了魚丸湯,杭白菜,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1-15 07:12:52)
我和一個同事第一次出差到重慶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在朝天門碼頭問了幾個人,好不容易照著地址,擠上公交車,找到了招待所。憑著介紹信辦完了入住的手續後,女服務員倒是挺客氣的:
“你倆的房間在5樓,進去之後往下走兩層就到了。”
“5樓?往下走?”我們倆都懷疑是聽錯了,
“進去你就知道了。”她頭也不抬,看來我不是第一個被弄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16]
[17]
[18]
[1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