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去緬因一定要吃龍蝦,大家都曉得。要吃緬因的新殼龍蝦,卻不見得人人都知道。
快豬灣(QuahogBay)位於緬因州的南部,夏季氣候宜人,風平浪靜。東跑西顛地折騰了一個夏天之後,我們決定到那裏去找個地方清靜幾天。在一個小漁村裏,我們認識了龍蝦碼頭(lobsterpound)的鮑勃。他飽經風霜,看上去有七十多了,依然很硬朗。“龍蝦人(lobstermen)可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從新德裏到泰姬陵(TajMahal)所在的阿格拉(Agra)是200公裏,我估摸著開車4小時夠了,但實際卻足足花了我們7個鍾頭。
早飯後離開賓館,我們先去了新德裏的市中心,走馬觀花地看了印度門(IndiaGate)、以及與之遙對的總統府和議會大廈。很氣派,環境也好,隻是空氣有些混濁,和北京差不多。連接印度門和總統府的大街很寬,而且整齊幹淨,很現代。
在新德裏市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從路上擁擠的車流看,印度好像是我到過的最繁忙的國度;從路邊的懶散人群看,印度也許是我見過的最悠閑的社會。
我讀過的幾本印度旅遊指南,都說班加洛的交通是臭名昭著的。我下榻的賓館離機場不是很遠,所以到的當天也沒覺得特別擁擠。第二天上午出去參觀,加入了大街上的車水馬龍,這才有了親眼所見,那可是真夠忙的。路上不但滿是卡車,轎車,摩托車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的奢華都藏匿在高牆深院之內,彌漫著老牌殖民地的紳士氣息;印度的貧陋卻裸露在大街小巷兩旁,撲麵而來,令人躲閃不及。
一出新德裏機場,借著昏暗的路燈,我就驚訝地看見路邊的土堆之上,有個大男人站著撒尿。再遠一點,到了牆根之下,朔料布搭起的小棚沒有一人高,那便是住人的“滾地龍”,連當年唐山的“地震棚”都不如!印度朋友告訴我,新德裏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印度女人的服飾竟然如此鮮亮,不管是少女還是老嫗;印度男士的穿戴卻是如此灰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
我們的車開在班加洛(Bangalore)的大街上,兩邊一直都像是永久性的建築工地:一個接著一個的土堆、亂石、垃圾,灰天灰地的。正要收回目光,眼前陡然一亮,一個衣著豔麗的印度女子迎麵走來,身上的莎麗(sari)和頭巾在風中揚起來,將眼前的灰暗一掃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找個合適的地方辦公,都憋了兩天了。
準備此行的時候問過一個老背包客,他的告誡是“記住:進去容易出來難。”噢,你是說容易迷路?“不,我是說吃喝容易,拉撒難。”對男來講,撒一般不是問題,但是拉還是得考慮考慮地。就說眼下吧,天已經大亮了,營地十幾個帳篷裏的背包客大多已起身,窩棚那裏甚至飄過來一縷咖啡的香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早晨醒來,雨停了,空氣濕漉漉的。
我爬出帳篷,看到掛在樹枝上安然無損的食品袋,吐出一口長氣。晨風吹過來,有點涼,我穿上戈泰絲(Gore-Tex)的夾克,先把帳篷、睡袋和背包都搬到路邊的那塊開闊地上晾著,然後回去取下食品袋,回到路邊吃早飯。
太陽升起來,等我吃完早飯,那點晾著的家什大致也幹了。一件一件地重新疊好,壓緊,再裝回到背包裏,好在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賓西法尼亞州,501號公路上,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停車處。說是停車處,其實也就是路邊凹進去的一小塊地方,頂多能停三五輛車,沒有任何其他設施,和我想象的差不多。
我下了車,一眼就看見了那塊木牌,豎立在停車處的邊緣。牌子不大,上麵刻出字跡也不醒目,但於我卻字字如鬥大一般:阿巴拉契亞小道(AppalachianTrail)。
剛到美國留學的很多年以前,就聽說過阿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10-07-07 14:44:05)


五月天,在北京出差。難得一個沒有應酬的晚上,在賓館的花園裏伴著音樂吃燒烤自助餐,很遐意。一陣風起,揚起了許多白絮,飛到了頭上臉上,也飛到了我的啤酒裏:“這是什麽玩樣兒?飛得到處都是。”我問。
“先生,這是春天的柳絮啊。對不起,我幫你換一杯啤酒吧”服務員小姐很客氣地回答。
“哦,是柳絮。”我若有所思,想起了北海&h[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27 17:57:08)
李江和胡曉軍早上六點爬起來讀英語,校門口的大操場上已經很熱鬧了。
一個足球場被分成兩半,有好些人在踢半場的小足球,人數不限,這樣玩的人可以多一點,而且也不是很累,完了還要上一天的課呢。球場周邊的跑道上,更有三三兩兩的同學結伴跑步。操場對麵的大草坪上,星羅棋布地散著不少人,有的踱著方步,有的盤腿打坐,一人拿一本書,念念有詞,正專心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