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比反差說印度:鮮亮與灰暗

(2010-08-05 19:37:00) 下一個

印度女人的服飾竟然如此鮮亮,不管是少女還是老嫗;印度男士的穿戴卻是如此灰暗,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



我們的車開在班加洛(Bangalore)的大街上,兩邊一直都像是永久性的建築工地:一個接著一個的土堆、亂石、垃圾,灰天灰地的。正要收回目光,眼前陡然一亮,一個衣著豔麗的印度女子迎麵走來,身上的莎麗(sari)和頭巾在風中揚起來,將眼前的灰暗一掃而光。過後,又是塵土,又沒了色彩……



很奇怪,在我下榻的五星級賓館裏,到處都是身材高挑,麵容姣好的女服務員,盡管各色的莎麗製服更鮮豔,更靚麗,雖然也很好看,但我卻沒覺得特別醒目。出了賓館的高牆深院,來到了塵土飛揚的大街上,那些五顏六色的莎麗,竟顯得如此靚麗。我很難想象,沒有了莎麗的印度大街會是個什麽樣子?



印度朋友告訴我,傳統的莎麗其實就是一匹布,可以有幾丈長。在不用別針、鈕扣、拉鏈、或其它任何東西固定的情況下,能把它裹在身上不掉下來是很有講究的。現在印度大部分的年輕姑娘都做不到了,而且也沒有必要,一般總要用一些別針,不然鬆了掉下來會很尷尬。我們現在看到的基本上都已經不是傳統的莎麗了,它們不再是一匹布,而是經過了縫製,加上了鈕扣拉鏈,更適合現代化的生活節奏和方式。式樣變了,料子也更新了,鮮亮的色彩仍舊保留了下來,點綴著印度的大街小巷。



新德裏的小商品市場迪利哈(Dilli Haat)類似於北京的秀水街,琳琅滿目,熱鬧非凡。一個小攤販向我推銷Pashmina的圍脖,手感很柔軟,可是讓我挑的都是暗色調的。我說要亮色的,他說噢,你要給太太買。我懶得跟他解釋,徑自去挑女式的圍脖,可又太鮮豔了,連太太都沒法用,隻好罷了。過後陪同告訴我那不是真的Pashmina,真的Pashmina要上千美元一條。



購物完了走出來,天色已晚,原先擺攤賣首飾的女人大概都收攤回家了,昏暗的路燈下,隻有賣小吃的男人一邊烘焙著花生,一邊大聲地叫賣,與汽車喇叭相互爭吵著,各不相讓。沒有了女人的印度大街,沒有了色彩,雜亂、混濁、教我無心久留。



於是我開始留心印度男人的穿戴。新式的服裝以藍和灰為主,很有點像大陸文革時期的基調,無處不在的塵土,又把這些冷色調原本就不多的光亮抹的一幹二淨。還是傳統的服飾,以白色為主,有一點像長馬褂,在一塵不染的五星級賓館裏,顯得非常整潔素雅。但不耐髒,走到大街上,蒙了一層灰,反而顯得髒兮兮。很多人用一塊耐髒的披肩,把頭臉都裹起來,又回到了灰暗。



在這種灰暗的背景裏,女人莎麗的鮮亮越發顯現出來,反差之大,對比之強,令人嗟噓。




梁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農民大伯 回複 悄悄話 旗袍馬褂都是滿人的服飾,自然對漢人沒有那麽深刻的影響
人家老印紗麗都穿多少年了
dontmatter 回複 悄悄話 我上次去還買了兩件紗麗。挺好看,大概有4米長。但一直想不出甘什麽用。最後送入了
梁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rlsrls08的評論: 旗袍和莎麗穿著幹活都不方便,但印度婦女照幹不誤。
ollie 回複 悄悄話 印度莎麗的麵料很柔軟,和喜歡!
lucy_001 回複 悄悄話 以前一位印度朋友告訴我, 那些莎麗也是花了很多錢買的, 不穿多可惜。
rlsrls08 回複 悄悄話 美國這邊經常能看到印度婦女穿莎麗。想想挺有意思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穿旗袍幾乎不可見了,而印度人還保持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