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2-04-06 11:41:19)
閱讀 ()評論 (0)
(2012-04-06 11:17:28)

專輯:老電影-新兒女英雄傳(195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要:經過研究,胡宗南命令整編二十七師完成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挑選一部分士兵充當共軍的俘虜,還要挑選出三名軍官,其中兩個充當共軍的團長,一個充當共軍的旅長,並抓緊對這些“俘虜”進行對答問題的訓練。胡宗南表示,他並不讚成弄虛作假,但是為了革命,不得已而為之。
王樹增
蔣介石將胡宗南召至南京,詳細商定了直搗延安的作戰計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的前身是東北軍區第12縱隊。該縱隊是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第2、第3師、山東軍區進軍東北的部分部一隊發展起來的。
  1945年9至12月,由新四軍第2、第3師和山東軍區調往東北的一部分部隊,參加了當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戰,並建設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以這些部隊為基礎,11月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2師,1947年4月組建獨立第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的前身是東北軍區第12縱隊。該縱隊是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第2、第3師、山東軍區進軍東北的部分部一隊發展起來的。
  1945年9至12月,由新四軍第2、第3師和山東軍區調往東北的一部分部隊,參加了當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戰,並建設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以這些部隊為基礎,11月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2師,1947年4月組建獨立第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是原國民黨軍第60軍起義後改編的。
  1948年秋,在東北的國民黨軍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奉命從5月開始,對長春守軍東北“剿總”第1兵團(指揮新7軍、第60軍等部)共約10萬人,采取“軍事圍困、經濟封鎖、政治瓦解”的方針,進行長困久圍。國民黨軍第60軍軍長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軍是由解放戰爭時期在武漢以南賀勝橋、金口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9兵團改編來的。
  1949年5月12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軍先後攻占上海、南昌、武漢等地。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南撤。和中國共產黨早有聯係的國民黨華中軍政副長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黨軍第19兵團司令官張軫,乘機率所屬第128軍軍部及第312、第313、第314、第309師共2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2軍是由解放戰爭時期,在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兵團一部改編而成的。
  1949年8月初,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1兵團司令陳明仁,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於8月4日率領綏署司令部、兵團部和3個軍共7萬餘人宣布起義。長沙宣告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和起義部隊達成協議並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四野戰軍作戰力量及沿革:第53軍zt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3軍是以解放戰爭時期在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保安部隊為基礎改編而成的。
  1949年8月初,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1兵團司令陳明仁率部起義後,在湖南省瀏陽縣接受改編。國民黨軍第63師、湘東縱隊、長沙綏靖公署警備大隊等部改編為第2軍,湖南省保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於1952年10月在廣東惠陽奉命組建。隊係原第45軍軍部、直屬隊、第134師(欠400團)、第135師和原第44軍第130師、第131師第391團等部。
  1952年10月,第四野戰軍奉命整編,將第45軍軍部、直屬隊、134師、第135師和第44軍第130師、第131師第391團合編組成第54軍,丁盛任軍長,謝明任政治委員,吳瑞山任副軍長。原第44軍第130師改編為第54軍第13[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