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

本作品為35萬字長篇小說《移民加拿大》。取材於八十年代末一群中國知識分子移民在加拿大東海岸十年追求的夢和夢的歸宿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2009-01-02 19:05:48)
八月初的渥太華河畔,樹木蔭鬱,草綠花紅。唐根華手裏拿著他的研究‘工作進度計劃’,漫步綠地,腦子裏翻來覆去想著研究工作進度和攻讀博士學位兩個問題。“我一定要讀個博士學位回去,園了博士夢。不圖利,名是要圖的。人生一世,名利俱無,渾渾沌沌的一生,有啥意思。自己胳臂受過骨折傷殘,臂力不如別人,又要打工,又要工作,精力畢竟有限,沒有必要白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31 15:07:54)
“徐琢,我不是木頭,我不是不知道你的愛,我也不能說我不愛你,”唐根華低聲道,“但是,在那遙遠的西北源山下的一個小城裏,有一個姑娘,她幼小時就沒有了母親,她和父親相依為命。文革初期,父親被壞人打成了殘疾。那時,她還是個小女孩,我們就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憐惜。我是她的精神支柱,我是她的情感所依。後來,我被潛逃的凶犯打折了胳膊,是她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31 13:09:10)
二十來分鍾後,係門口停下一輛小紅旗轎車,司機說:“我是徐琢的朋友,來給你們幫忙的。”唐根華說:“這車,我們用合適嗎?。”司機說:“徐琢她們付私人用車費的。我們快走吧,半個小時後有一趟列車路過燕山,車上還有徐琢給你們帶的包子,剛買的。”小紅旗車直往北京站趕去。師生二人謝過司機師傅,買了月台票上車補票,進站趕火車去了。史先生說:“這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9 07:48:11)
過了一會兒,約翰森說:“你看新聞了嗎,電視上說西藏逃亡到印度的佛教領袖抱怨中國政府侵略西藏後的人權問題,你對這事怎麽看?”唐說:“如果稍懂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中國的唐朝時期,西藏的藏王,鬆讚幹布,就到當時的唐朝首都長安,今天的西安市,娶親唐王公主——文成公主,下拜稱臣,西藏就成為唐朝的一個轄區,屬於中國的版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8 12:37:29)
六月中旬,天氣已相當潮熱。唐根華從圖書館回來,鬆鬆領帶剛坐定,約翰森主任嘴上叨著一支未點燃的世界名牌雪茄,古巴大雪茄COHIBA,到唐根華辦公桌前。這古巴雪茄COHIBA已是這麽一種東西:它並不全是世界名牌卷煙,而是身價和富有的標識。他把雪茄在手指中轉來轉去,神氣十足地說:“唐先生,你的研究計劃我的上司很感興趣,不久就會批下來,並批轉一筆可觀的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6 15:04:14)
經過超市窗前,裏麵滿架子的生熟食品。唐根華望肉、望麵包、望菜兼望水果,目不暇接,眼睛都望累了,恨隻恨這饑餓的肚皮無能,生不出他所需要的維持生命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來。經過快餐店,飄散出來的香味更使他饑腸轆轆,口水欲滴,胃返酸水。他用手按住腹部,人餓的頭昏眼花,連騎車的力氣都沒有。“一位高級知識分子,一位訪問學者,口袋裏裝著2分錢應急!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08-12-24 16:53:32)
第三章楓葉航空公司的班機晚點了,唐根華於五月二日晚十一點多才抵達渥太華機場。他在機場輾轉等了一個多小時,不見約翰森(Johnson)先生來接他。同機來的一位訪問學者說特殊情況下短期的旅店住宿費大使館報銷的,我們先找個便宜的旅店住下來,總不能等到明天吧。兩人遂叫了出租車到了近中國大使館的一家Motel(旅店)暫住了下來。接著的兩天是周末,他想星期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4 14:52:08)
七三年,唐根華上了大學,而且是中外馳名的北京大學。田豐一下熱起來了,把爹推在前麵和他套近乎,又不失麵子。而後,又說工農兵學員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唐根華要回縣農機廠,她又沒有興趣了;七五年她山東的堂哥給她介紹了一個青島啤酒廠的工人,她嫌人家是工人,父母親又是農民,拖累,沒興趣考慮;少時同學好友王小芹的男朋友是軍人,托王小芹給他的朋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4 14:47:41)
八五年六月份,田豐帶著奶奶和唐再興到了北京。唐根華去北京站接她們,兒子在爸爸的臉上親個不夠,唐根華問胡子紮不紮?兒子臉都紮紅了,還說不紮。當車經過天安門廣場時,再興高興地喊:“阿太,快看天安門。”奶奶拉著唐根華的手說:“托我根娃的福,我也來北京了,我要到毛主席紀念堂去,給他老人家叩個頭。”他利用周末帶他們去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2 15:57:31)
八五年是徐琢出差最多的一年。由徐州北上往濟南、青島,經魯沂蒙山區,她想不妨去見一見周嘉霖的母親妻子。幾經轉車,她到了沂水縣周家村。周家村離縣城近四十裏地,地處山區,在沂水邊上。河兩岸村落炊煙冉冉,果樹成蔭,梨黃棗紅,麥垛累累,一片清靜祥和。她在村口碰見一小牧童,抓把糖給他,打聽周嘉霖家。那孩子說到巷口向右一拐的頭家就是嘉霖叔叔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