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重如山,仁者樂山,士心誌出千裏外
嗬嗬,有朋友說我心重,於是想出了這個對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對著玩玩兒:)[
閱讀全文]
有朋友問我,能多久不吃飯,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好事之時,嚐試過一次斷食的經曆,利用這個機會寫下來,給有興趣的朋友看看。
關於這個話題,網上網下爭吵的太多。反對的人,一個個都很有道理的樣子,動不動就拿科學說事兒,說是正常人不吃飯隻喝水,也能生存一段時間,所以斷食沒什麽奇怪的。類似這樣打著科學的旗號並有科學依據抬杠的的說法很容易混[
閱讀全文]
天涼好個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以下都是胡言亂語,想到哪裏說到哪裏,匆匆草草不知所雲,不妥當之處,懶得再整理了。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能幹,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別人不行的,我行,別人不會的,我會,別人不明白[
閱讀全文]
新發現的快樂 最近發現一種新食品——自然,不是新食品,是我新吃它。
多年前初到德國,跑到人家作客,嚐到一種麵包,長條狀,切許多刀,縫隙裏抹上一種帶蒜味兒的黃油,烤出來香味撲鼻,很對我的胃口。
我臉皮一向堅韌不拔,並不顧及什麽,就直接問哪裏能買,結果比較遺憾,價格是那時侯的我難以承受的。人家看我鬱悶,就好心告訴我簡單又便[
閱讀全文]
夢應該是常常做的,科學這麽說。
科學說,做夢時,如果不恰好醒來,醒了以後三分鍾之內如果不回憶夢裏的情景,是記不住的。
我應該做夢不少,隻是能記得的不多——看來醒的都不太是時候。
科學還說,一個夢,持續時間隻有幾秒鍾。
而在夢境中,我們也許已經度過了一生一世。
原來,我們的一生一世,可能隻是數秒鍾而已。<[
閱讀全文]
朋友上來就問:秋天過了,秋天以後呢?
忍不住微笑,多好的問題。
秋天過了,秋天以後呢?
回家的路,要經過一片蘆葦蕩。
蘆葦蕩左邊,是馬路,右邊是樹林,再往右,是條河。
路過時,多半是黃昏。
夕陽在樹林的上空徘徊,有時候泛黃,有時候鮮紅,有雲的時候,就是漫天紅霞,殘陽如血。
夕陽斑駁在樹葉[
閱讀全文]
五四一事,大小厲害眾說紛紜,前因後果群議未定,但是自此為濫觴,中華文化被攔腰截斷,卻是無疑。至今為止,能令我們“遙想公謹當年”、文采風流高山仰止人格學問都“遺世而獨立”的先輩前賢,基本上都是那之前培養出來的,而後生晚輩裏,沒有舊學基礎的人,泰半不堪入目,也是眾所周知的了。
多年前看一些國外學者的訪談,很奇怪於他們氣質談吐之[
閱讀全文]
一、前言
我的朋友們和我談起佛教問題時,多數認為這總是一種神道設教的不科學的迷信
學說,它的作用,莫非是“勸人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顧;也有認為佛教所說
的理雖很高深,可是不能與現實人生相結合,理論一套,空談無補,何必學它;
更有一種人,曾經費了相當時間去研讀佛經,已承認佛教的博大精深,可是因為
沒有理解到佛教的根本真理[
閱讀全文]
怎樣實踐佛法?
徐恒誌
一九五三年七月
一學佛者的苦悶
從來學佛的人,常常會發生這樣幾種情況:第一、已認識佛法理論的精辟圓滿,也常常看經研教,讚歎隨喜,但隻當作學術性來研究鑒賞,不肯毅然決然地用認真嚴肅的態度來躬行實踐。有的還曲解“本來是佛,不屬修證”的說法,認為修行證果是不必要的,因此終日閑散,任情放逸,自以為隨緣自在,[
閱讀全文]
清水一杯夜讀書
這段時間,少有寫字的時候,於是就常常有朋友問起:怎麽最近沒見你的文章?我不知道如何作答,隻好推以讀書。
書自然是讀了,雖然未必認真到沒時間作文的份兒上。除去憊懶成性的部分,不敢動筆,也是緣故之一。
讀書,有時候是件很悲慘的事。不小心讀了不好的書,就象認識了不合適的朋友,自然不會舒服。若是讀了好書,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