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要婚姻自由,考試自由,卻又要政府包管一切。
右派要生活自由,信仰自由,卻又反對亂搞一氣。
所以說到底沒有自由,無非是誰管,誰管得多的問題。是政府還是家長,是中央還是地方的問題。
對於遙遙在上的中央政府能管到位,我是從來不相信的。
所謂的婚姻自由,就是要把權力從家長拿到政府手裏。所謂的UBI,就是要把權力從地方從公司拿到中央手裏。
[
閱讀全文]
總想著進了更好的學校,更好的專業就會更好。其實學校專業的作用非常,非常,非常有限。學生自己的素質是決定性的。
第一名學校的最後一名,肯定不如第二名學校的的第一百名,甚至可以肯定不如第十名學校的第十名,很可能也不如第一百名學校的的第一名。所以不要簡單地說什麽這個學校比哪個學校好。這隻能說明這個學校的平均水平比哪個學校的平均水平好。但[
閱讀全文]
Medianpay(annual)
CivilEngineer$91K
IndustrialEngineer$92K
MechanicalEngineer$92K
Environmentalengineer$93K
BiomedicalEngineer$95K
Materialsengineer$100K
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105K
Chemicalengineer$107K
Computerengineer$111K
NuclearEngineer$112K
AerospaceEngineer$118K
PetroleumEngineer$143K
問題在於,是去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學工業工藝呢?還是去一個...[
閱讀全文]
藝術,護理,教育,公共,圖書信息,社會學,健康等方麵極少涉及。基本上就是集中在商管,法律,醫生,理工這四大方麵。
商管,必須上研究生,必須上名校。
法律,必須上研究生,必須上名校。
醫生,必須上研究生,不一定要上名校。
理工,不一定上研究生,不一定要上名校。
學理工的糾結不是上不上名校,而是學不學IT。
上名校的糾結不是學不學IT,[
閱讀全文]
理工農醫,商管經濟,法律政治,隻要入世的都可以。反之都是扯淡。
不是說所謂的人文素質不重要。實際上很重要。但是這些東東都是典型的,讀萬卷不如行萬裏,更不如閱萬人的。入世的實在貨,都是學以致用的。是技術層麵的東西。人文素質是智慧(注意不是智力),是要靠領悟的,學是學不來的。
就比如看曆史吧。年輕的時候看的是故事,年長的時候看的是道理[
閱讀全文]
民主黨就是大資本的白手套,忽悠窮人,壓製中產。真正的富黨是民主黨。共和黨不是富黨,共和黨是向往富有的黨。
楊的UBI的前提是AI和自動化的廣泛徹底地取代勞工。這個在將來或許是個問題。但是過去幾十年到將來幾十年還不是主要矛盾。造成過去幾十年世界範圍內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什麽科技進步。實際上可以說是科技退步,科技擴散。科技的[
閱讀全文]
說國民黨失敗於貪汙腐敗,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但是更多的是勝利者對曆史的運用。至少六十年後的甲子輪回說明更大的腐敗也沒有阻止經濟發展,更大的開放也未必就多麽賣國。所以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其實就是一個現代化(西化變化)和穩定(閉關保守)的對立統一問題。不西化就會落後。但是西化就會帶來不穩定。過於不穩定就會破壞西化,於是還是落後。穩定中逐步[
閱讀全文]
讀矽穀小劉的帖子有感。
其實老劉也有類似的問題,相對於小劉的父母。老劉出國雖然也經曆了一些比小劉困難的時期。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從一個低級的社會直接跳到高級的社會。水漲船高,老劉就一步到位。實際上,哪怕現在老劉的平均生活水平,也還是遠高於同齡的小留父母的平均生活水平。但是很多時候感覺並不那麽有優勢,甚至還有點頹勢。就是因為老劉一步[
閱讀全文]
EC在中學等同選修課。這個概念一定要牢記。可以選,必須修。
爬藤,更主要地是要通過EC去展現領導能力和獨特。所以更多要傾向於喜好和擅長的。至於將來有沒有市場不那麽重要,名校就是市場。要滿足市場需求。
不爬,去州大,學理工醫等實幹方向,EC對錄取與否或許關係不大。但是對找實習,找工作,乃至整個人生都是有關鍵性影響的。換句話說就是多做擅長和有[
閱讀全文]
學校的名頭是由專業的名頭累加而成的,所以學校和專業是統一而不矛盾的。這個其實是典型的馬是白馬論。白馬非馬是由局部差異否定總體共性,而這是由總體共性否定局部差異。這個假設的含義是,專業好學校就好,學校好專業一定好。然而事實不是如此。學校是由專業累加而成的。學校好的確意味著很多專業好,但是不等於說是所有專業都好,至少不等於說所有專業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