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身體健康要玩體育,但是玩體育不一定非打到奧運會才行.總之,對自己綜合進步有好處就幹.最後爬進去算順手,沒爬進去也不虧.一定非拿冠軍的,反而難有下場.
世界經濟發展的滯緩,尤其老留子女高峰的到來,今後十年將是小中爬藤最困苦的十年.成功率會大幅度降低,以前的經驗數據都會被顛覆.在大勢麵前,個人努力和聰慧都是不堪的.真離買彩票不遠,不要太自信賭得太深.[
閱讀全文]
人的正常或平均學習進度比如說是Y=X
一個所謂聰明的家夥(十有八九是家長吹的)的所謂聰明就是學的快,比如Y=1.2X
也就是說每5年跳一次級才比較...[
閱讀全文]
教育子女,強調中國特色中華元素,其實已經落了下乘,已經沒了主心骨,而要靠符號來掩蓋貧乏。
真正的教育,就應該認為對的喜歡的,就去做了。認為錯的討厭的,就去阻止。不管這是否是祖上傳下來的還是學習來的。
我行我素就是我族。
文化特色,是回過頭去看的時候,看到的共性或者相似群體的抽象總結。而不是事先定好的框框去套。
就好比漢服,是漢[
閱讀全文]
價值觀和日常生活習慣決定了族裔。
族裔是一種共性。而中國共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甚至所謂的共性也更多的是相似性而不是同一性。
廣西人和越南人的差異可能比廣西人和吉林人的差異還要小。
北美華人二代和北美白人二代的差異,可能比北美華人二代和小留一代的差異要小。
而現代上海人和現代紐約人的差異可能比現代上海人和漢代長安人的差異要小。<[
閱讀全文]
學校和學生是買賣雙方。進行非純金錢的交易。學校方麵出名頭,出機會,出場地,當然也出點知識。學生方麵出才智,出刻苦,出金錢。進行交換。
這個市場總得來說學校占主動。不是因為學校真得更有效用,而是因為供求關係的失衡。認為造成的供應緊張的關係。換句話說價格的非絕對性不是建立在價值的提高上麵的,而是建立在數額絕對限製上麵的。近似於房地產。[
閱讀全文]
人的學習,每一代等於從頭來。人領先於其他動物的地方,就是有外存。每次重啟,可以直接很快重裝到人類積累了千百年的水平,然後再花很多時間向前一點。這一點添加在外存,下次重裝就可以一步到位,不用再花那麽多時間推進到這一點。等於花二十年時間重裝了千年的積累,於是遠超動物。但是機器的重裝時間,乃至容量比之人類的優勢,又要遠大於人類比之動物的[
閱讀全文]
能夠影響他人的勞心,隻能影響自己的勞力。說白了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但是這個統治關係並不是簡單的行政關係,而是指任何能夠影響乃至操控他人的關係和能力。一旦有了這種能力,掙錢隻是捎帶。否則,掙錢都是辛苦。
在古代,不論中外都是以暴力占有來建立這種關係的。推翻和重建這種關係的主體辦法就是更強的暴力。但是暴力的破壞性又是巨大的,玉[
閱讀全文]
反對全盤西化,就是說不反對某些西化,隻是反對另一些西化。否則我們就要像伊斯蘭聖戰者一樣,反對西化好了,根本不需要全盤這個修飾。那麽好了,反對哪些西化,不反對哪些西化呢?哪些已經西化了,哪些還沒有西化呢?哪些已經西化了的其實不應該西化?哪些沒有西化的其實應該西化呢?問一問這些具體問題,才能真正搞清全盤西化和中國特色這兩個大得有點虛的[
閱讀全文]
即不是四則運算不過關也能所向披靡,也不是隻有數學比賽拿大獎才能一通百通。
既不是編成學習小學生都會,也不是電腦專業如此深奧牛皮。
其實所有的專業行業都是全麵分布的,在某一個局部比較牛是不錯。但是不要推而廣之,也不要自以為是。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尤其是混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好,沒必要攀比。
學點編程,在這個時[
閱讀全文]
世界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歸根到底是供不應求的問題。
農業社會的供不應求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不論你怎麽供都不應求。而工業化的供不應求就很難看破,往往經濟危機的表像反而是供大於求,產能過剩。其實不然。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供永遠滿足不了求。供大於求其實或者是供的不是求的,或者是求的無力消費。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然知道自己求什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