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05-08 21:53:59)
中醫有沒有用?有過。但是現在已經不管用了。
其實中醫西醫的說法本身就不大對。舊醫新醫才是更正確的說法。隻不過舊醫有一些中國的特點,而新醫基本上是西方或者西化體係研發出來的。舊醫必死已死。抱殘守缺是沒有出路的。
舊醫新醫的差別就是刀耕火種和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的差別,是小農雞窩和現代化養雞場的差別,是騎寶馬和開寶馬的差別。說到底是農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4-29 11:12:19)
脫亞入歐是曆史的必然。
具體表現有三種大的路徑。
日本路徑,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隻要覺得對自己有好處,就學習。結果,傳統保持的最好,民族向心力最強,同時西化最徹底。
印度路徑,上麵西化,下麵不西化。或者說少部分上層具備日本精神。印度精英移民美國後,傳統保持較好,群族比較抱團,同時又比較適宜西式規則。
中國路徑,物質西化,思想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對小印H-1,小留,乃至小中自己之間的競爭,在全球化網絡化的背景下,國界文憑等等門檻已經越來越低。
簡單地說,凡是主要靠努力能夠達到的,會越來越不值錢。凡是努力的,都是可以複製的,都是可以分解的。你可以是個人努力最好的。但是我可以通過增加時間,減低薪酬,增加人手,山寨跟風等輕易磨削你的這點優勢。
但是另一方麵,經濟正常循環下,每搶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www.collegeboard.com/prod_downloads/highered/ra/sat/CR_M_%20W_PercentileRanksGenderEthnicGroups.pdf
網上包括本談都是少數甚至極少數人發言,多數絕大多數人藏拙。換句話說就是統計取樣非常狹義,代表性級差。但是感覺上,好像都是這樣,因為叫得歡的就會被關注,就好比被看到的表麵現象,往往誤導人們以為真相就是如此。
亞裔和白裔在閱讀寫作上基本不相上下,在數學上占一點上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學時候熏陶熏陶,大家都在玩票,一周五六小時。也就跟著混了。而且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在嚐試,水平都不怎麽樣。八九歲以後逐漸定項。剩下的都是比較擅長比較下功夫的。水平迅速拉開。所以十歲以後基本上沒有可能在啟蒙加入競技項目。
中學競技項目,一周訓練比賽時間十幾二十小時才能跟上。相當於修三四門AP所多花的時間。加上很多AP是學期課,加上暑假,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個階級社會,甚至從來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形式。
一個民族國家,就是一個民族的合作公司。內部有分歧有鬥爭,但更主要的是合作分工,對外征伐。分工的各階級有差別,但是要在一定控製範圍內,大體做到有福共享,有難同當。所以歐洲曆史上諸侯混戰不已,但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之類的階級鬥爭比中國少得不要太多。歐洲貴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名校也就取百分之一或者更少的學生。
悖論在於一方麵說華人人口不足被人欺負,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和鬧事力量。好吧,如果華人人口可以大增,比如變成中國,漢族占99%的人口,進藤校的都是華人,中國人。嗬嗬,不能進藤校的99%的也是中國人,華人。現在呢,10%的華人還是能進藤校的。你真得確定要增加華人人口,真得認為華人人口增加了,華人進藤校的問題就解決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用權威機構權威標準分數之類來分配資源機會,本身就是最大的歧視。科舉就是用似乎最公平的辦法來追求最大的不公平。科舉時代中不中的待遇差千萬倍。高考早期的一分之差也會使人生天翻地覆。這差點分真的是能力貢獻上差那麽多嗎?事實往往相反。現在疼不疼粥不粥的,差別甚微。些許先手也管不了三兩年。歧視不歧視的還得看長期表現。用不著什麽超詳細的評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比中美教育,真正有文化特色,有所謂文化傳承的部分有多少呢?微乎其微有點過,但是說不多一點不多。
但就知識層麵來說,最大的差別就是語言基本功了。除此以外,真也沒多少差別。一些所謂的文化形式,比如書法,水墨,民樂,民舞等等海外華人的學習比例並不低。嚴格地說樂舞這些東西也算不上正經的文化傳承,甚至還不如佛教正統。而所謂僧道儒的傳承其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都是對中國喪失信心的人。都是對美國有信心的人。
矛盾就在於,逃避的人可能反倒把要逃避的東西帶到新地方,從而把這個美國又變成要逃避的中國。
這就和逃離疫區的人極可能帶病並傳播一樣。尤其當數量大過醫療/歸化能夠處理的程度。
老劉是過了觀察期的人,小劉是剛來的。按說老劉應該理解同情小劉,但是同時老劉又是最知根底,知道危險可怕之處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81]
[182]
[183]
[184]
[18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