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電腦專業學習,上學校選擇的PK
本州學費方,
UofIl,GTech,UofMi,UofTx,Purdu,UofWa,UofWi,Vtech
全學費方,
CMU,Cornell,CTech,Columbia,JHU,UPenn,NW,
似乎多數人傾向於按專業排名來說事。付全學費的選了CMU和CTech,基本沒選剩下的幾個名校。看來有不少人同意專業比學校重要,掏學費的不一定更合適。這些概念是不錯的。
概括來說,就是搞清楚自己的特長喜好,找到最合適[
閱讀全文]
首先,是否付學費付多少,不是決定性因素。還是要綜合考慮這個學校是否合適,當然學費是其中一個考量而已。不交學費省錢的不一定是最合適最好的學校,交學費的同樣也不一定。就和買任何東西一樣,隻買最便宜的,隻買最貴的,都不是最好的。
同時,付學費的態度也是重要的教育組成部分。即不能因為掏錢,就指手畫腳,誰出錢誰決定去哪。也不能理所應當似的,[
閱讀全文]
從窄處講,沒那麽多錢,買了這就買不了那,當然應當買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虛名無用的東西。這個比較好說。
從寬處講,有那麽多錢,想買啥就買啥,是否就應該去買呢?如果有錢就啥都買,培養的肯定是紈絝子弟,其實等同於鼓勵吸毒,鼓勵打遊戲。最終毀滅。
所以肯定也不應該買的起,不差錢就一定買,尤其在教育上。所以最終首先決定買不買的因素,還是有[
閱讀全文]
或者說好聽點在成熟。
創意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大多數機會已經給挖掘得差不多了。拚資本拚規模已經成為主體。這個是任何行業從新生行業無數空白,到老成行業按部就班過渡的必然規律。
麵試考試三四次,根本就是為了刷人,並非實際需要。僧多粥少,就得多找些借口。電腦行業的根本不在技術上,而在點子上。就是要找到電腦行業掛靠實業或者傳統行業的[
閱讀全文]
盲目追風要不得。
網絡時代,社交細分。這裏推電腦的不少,不等於電腦真的多麽好。
就好比周圍都是川總的支持者的地方,你好像覺得誰都支持川總,但其實有多少人恨得咬牙切齒。如果你在哪個圈子裏,多半會覺得川總上台是老天瞎眼。同樣道理,這裏灌水的,學電腦的不要太多,因為太方便了。其他職業未必差了,可是不方便灌水,顯得弱勢。反過來,也其實是推[
閱讀全文]
收獲也不僅是文憑,更多的是人生。
既然是投資,就是要計較得失的。有錢就亂砸,說好聽的是豪氣;說不好聽的是傻冒。
如果能少花錢,少費勁,還能得到真正需要的,何樂而不為?說白了,要是真那麽誌存高遠,還爬什麽學校爬什麽專業?一爬,就是個俗。無非是求名求利。求名求利,還不算計,你能求到個啥子?
不要把自己搞得人格太分裂。
[
閱讀全文]
何為空,空不是無,空是不實不確定。比如說說起哈佛,今天的哈佛不是昨天的哈佛,也會與明天的哈佛不同。而且哈佛本身又如何界定呢?她其實是一堆院係教授學生樓房設施的組合。世界上並不存在哈佛這麽一個實物,她是某個範圍在某刻時空的假名,抽象簡化。哈佛並不實際存在,或者時刻變化中,所以她是個空。所以,所謂空,不是虛無,而是永遠的不確定和不全麵[
閱讀全文]
人生苦短。因苦而短。因苦求短。何為苦?欲求不滿。想得到的得不到,是為貪苦。不想要的卻摔不掉,是為嗔苦。認為自己想要的想不要的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否則就是世界不公正不正常的,是為癡苦。而為了自己不苦,想改變世界,結果造成傷害和破壞的,是為惡。
爬藤不以,人生苦難由此開始。為了爬藤,忐忑不安,晝思夜想,悲傷失落,欣喜若狂,都是苦。為[
閱讀全文]
有錢任性的,就去找阿拉伯王子吧。咱們比不了。光腳沒鞋的,咱們也比不了。有鍋有鐵又舍不得砸,還想套白狼的,洗洗睡吧。
私校的資助雖然總體上比公校略多些,但是考慮到公校一半以上的本州生,實質上已經享受大規模補貼。所以,私校的資助其實是不如公校的。
即便是明麵上的資助,多數私校的資助也不比公校強。一爬前七家的資助水平略比公校強。財大氣粗[
閱讀全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28/201702/26979.html
真有錢砸著玩,隨便任性。但是也不必忽悠何不食肉糜,學不來的。真沒錢,也不怕會有資助的。而且真沒錢一路上來的也是真聰明的。
我的一爬十二家,基本上是值得砸鍋賣鐵的。其中前七家值得無條件砸,後五家值得有條件不砸。另外二爬中部分學校值得有條件砸。總之因學校和個人條件梯隊。不可泛泛而論。
[
閱讀全文]